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329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条及支撑框件,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光条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基板对应该第二磁性元件处具有固定孔,该第二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固定孔中,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磁力吸合以将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背光模组的组装较为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条及支撑框件,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光条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基板对应该第二磁性元件处具有固定孔,该第二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固定孔中,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磁力吸合以将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背光模组的组装较为简单、方便。【专利说明】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通常用于为该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平面光。一般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及框架等。目前,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固定于电路基板上而形成的光条(Light Bar)被广泛用作背光模组的光源。然而,上述光条一般需要通过粘接、螺丝锁附等方式固定于背光模组的框架上,而这种光条的组装固定过程较复杂,从而导致整个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组装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有必要提供组装过程较简单的背光模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条及支撑框件,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光条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基板对应该第二磁性元件处具有固定孔,该第二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固定孔中,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磁力吸合以将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本专利技术通过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磁性吸合从而将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由于磁性吸合较螺丝锁附等方式简单,故该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较为简单、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沿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背光模组 10、20 光条 11、21 支撑框件 12 第一磁性兀件13、23 第二磁性元件14、24 光学元件 15 背板16 基板110 发光元件 112 固定孔114、214 帽部140 杆部142 导热胶17、27 通孔170、270 底板120 侧板122 容置孔124 弹性紧固套 18、29 导光板150 光学膜片组 152 外表面125 内表面126 收容空间 127 侧面128 基体160 连接板162 延伸板164 螺栓16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10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1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沿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包括光条11、支撑框件12、第一磁性元件13、第二磁性元件14、光学元件15及背板16。该光条11包括基板110及设置于该基板110上的发光兀件112,该第一磁性元件13固定于该支撑框件12上,该基板110对应该第二磁性元件14处具有固定孔114,该第二磁性元件14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固定孔114中,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14与该第一磁性元件13通过磁力吸合以将该光条11固定于该支撑框件12上。该光条11的基板110为设置有导电线路的长条状的电路板,该发光元件112固定于该基板110的一表面上,其中,该发光兀件11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如白光发光二极管。该发光元件1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发光元件112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邻二发光元件112之间具有间隔区域(未标示)。其中,该固定孔114为贯穿该基板110的通孔,且位于该间隔区域。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磁性元件14穿过该固定孔114与该第一磁性元件13通过磁力吸合。具体地,该第二磁性元件14包括帽部140及连接于该帽部140 —端的杆部142。该帽部140位于该基板110远离该第一磁性元件13的一侧,该杆部142穿过该固定孔114与该第一磁性元件13吸合。其中,优选地,该帽部140的直径大于该固定孔114的直径,并且该帽部140与该第一磁性元件13将该基板110夹持固定于其间。该第一磁性元件13与该第二磁性元件14可以均为吸铁,即,该第一磁性元件13与该第二磁性元件14可以通过磁力吸合在一起。具体地,该第一磁性元件13与该第二磁性元件14其中之一可以为永磁元件,另一个可以为永磁元件或铁磁元件。进一步地,该背光模组10包括导热胶17。该导热胶17可以为正反两面均是无胶面的导热胶垫,该导热胶17夹于该基板110与该支撑框件12之间,用于将该光条11的热量导出。具体地,该导热胶17对应该固定孔114处具有通孔170,该杆部142依次穿过该固定孔114及该通孔170与该第一磁性元件13吸合。该支撑框件12包括底板120及连接于该底板120边缘的侧板122,该第一磁性元件13固定于该侧板122上,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14配合该第一磁性元件13将该光条11固定于该侧板122的内表面上。具体地,该侧板122包括容置孔124,该第一磁性元件13可以固定于该容置孔124中。另外,该背光模组10可以进一步包括中空的弹性紧固套18,该弹性紧固套18位于该容置孔124中且将该第一磁性元件13收容固定于套内,其中该弹性紧固套18可以为中空的橡胶套或中间的塑胶套。本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光学元件15主要包括导光板150及光学膜片组152,该支撑框件12还用于与该背板16拼接成收容框体,以将该光条11及多个光学元件15收容于其内。具体地,该支撑框件12的底板120与该背板16拼接,该导光板150及该光学膜片组152放置于该支撑框件12的底板120及该背板16上。该支撑框件12为散热框件,如散热铝挤件。该支撑框件12的底板120的外表面125朝向内表面126凹陷而界定具有台阶状的收容空间127,该收容空间127将该背板16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其中。该背板16包括基体160、垂直连接该基体160邻近该支撑框件12的边缘的连接板162及自该连接板162远离该基体160的边缘朝向支撑框件12延伸的延伸板164,该延伸板164收容于该底板120的外表面125的收容空间127中,该连接板162抵接该底板120的连接于该外表面125与内表面126之间的侧面128。该基体160的内表面与该底板120的内表面126的至少一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并且,该延伸板164与该底板120通过螺栓166锁固在一起,从而实现该支撑框件12与该背板16的稳固拼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该第一磁性元件13与该第二磁性元件14磁性吸合从而将该光条11固定于该支撑框件12上,由于磁性吸合较螺丝锁附等方式简单,故该背光模组10的组装过程较为简单、方便。请参阅图4及图5,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20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背光模组20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磁性元件24与第一磁性元件23的结构基本相同,该背光模组20还包括弹性紧固套29,该弹性紧固套29收容于光条21的固定孔214中且将该第二磁性元件24收容于其套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条及支撑框件,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光条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该基板对应该第二磁性元件处具有固定孔,该第二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固定孔中,并且该第二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通过磁力吸合以将该光条固定于该支撑框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富强宋岁忙
申请(专利权)人: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