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149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在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中所具备的离合器的滑动控制时,在发挥由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所产生的振动抑制效果的同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由于在使离合器(18)滑动卡合的滑动控制时,该离合器(18)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零以上,且作为减震机构(84)中的输入侧惯性体的第一惯性体(100)与涡轮叶轮(14t)之间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小于零,因而能够在提高离合器(18)中的摩擦材料(78)的耐久性的同时,通过减震机构(84)而降低被输入该离合器(18)的扭转振动,并能够同时实现由离合器(18)实施的滑动控制和由减震机构(84)实施的振动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在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中所具备的离合器的滑动控制时,在发挥由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所产生的振动抑制效果的同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由于在使离合器(18)滑动卡合的滑动控制时,该离合器(18)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零以上,且作为减震机构(84)中的输入侧惯性体的第一惯性体(100)与涡轮叶轮(14t)之间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小于零,因而能够在提高离合器(18)中的摩擦材料(78)的耐久性的同时,通过减震机构(84)而降低被输入该离合器(18)的扭转振动,并能够同时实现由离合器(18)实施的滑动控制和由减震机构(84)实施的振动抑制。【专利说明】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包括离合器在内的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在该离合器的滑动控制时在发挥由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实施的振动抑制效果的同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的改良。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具备发动机、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和设置于该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之间的离合器的车辆。例如,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具备带锁止离合器的变矩器的车辆就是这种车辆。在所涉及的车辆中,已知一种在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实施使所述锁止离合器滑动卡合(半卡合)的滑动控制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离合器的控制装置就是这种技术。根据该技术,通过实施锁止离合器的滑动控制,以使变矩器中的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之间的差转成为目标值,从而即使发动机处于高旋转、高转矩的状态下,响应性也比较好且能够实现确保了稳定性的滑动控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36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4-22436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1-2207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作为例如用于使通过发动机而产生的扭转振动降低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具备例如扭转减震器等的结构。在现有的技术中,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具备附带锁止离合器的变矩器的车辆中设置有所涉及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情况下,通常,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与锁止离合器直列地设置、即与变矩器并列地设置。但是,在所涉及的现有的结构中,例如,考虑到通过前文所述的现有技术而实施锁止离合器的滑动控制的情况时,在具备了转矩变动的较大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存在由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获得的振动降低效果减少的弊端。即,由于向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振动输入被所述锁止离合器大致切断,因此该振动有可能未被传递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从而实质上未实施振动吸收。因此,由所述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将被传递到车身上从而带来不舒适感,进而存在无法充分实施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滑动控制且无法改善耗油率的弊端。这种课题是本专利技术人在意图提高具备包含离合器在内的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的驾驶性能以及耗油率从而持续专心研究的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地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在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所具备的离合器的滑动控制时,发挥由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实施的振动抑制效果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所涉及的目的,本第一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离合器,其被设置于该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在所述发动机与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与该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直列地设置,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被滑动卡合的情况下的、从所述输入侧部件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零以上,并且,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的、从输入侧惯性体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小于零。专利技术效果如此,根据所述第一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离合器被滑动卡合的情况下的、从所述输入侧部件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零以上,并且,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的、从输入侧惯性体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小于零,因此,能够在提高所述离合器中的摩擦材料的耐久性的同时,通过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而降低被输入到该离合器上的扭转振动,并能够同时实现所述离合器的滑动控制和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振动抑制。即,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在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所具备的离合器的滑动控制时,在发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振动抑制效果的同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在此,从属于所述第一专利技术的本第二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从所述输入侧部件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目标值被设为,小于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的输入侧惯性体的振动、且大于被输入到所述离合器中的振动的值。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在提高所述离合器中的摩擦材料的耐久性的同时,通过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而降低被输入该离合器的扭转振动,并以实用的方式同时实现由所述离合器实施的滑动控制和由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实施的振动抑制。另外,从属于所述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本第三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的差转被设为,每秒1/2转以下。通过以上方式,尤其在所述离合器的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容易对应于所述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的差转而发生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发挥由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产生的振动抑制效果并实现优选的耗油率。另外,从属于所述第一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从属于第一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或从属于第二专利技术所从属的第三专利技术的本第四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扭转刚性除以从所述发动机起至离合器为止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整体惯性质量所得到的值被设为小于5000。通过以上方式,与在所述发动机与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不具备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现有的结构相比,能够适当地降低振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对适当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图。图2为概要性地表示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模式图。图3为为了对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所具备的变矩器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而通过包含其轴心在内的平面来切割表示的剖视图。图4为对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的动力传递所涉及的振动进行说明的图。图5为对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功能框线图。图6为例示图1的变矩器所具备的离合器的差转速与离合器传递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为例示图1的变矩器所具备的离合器的差转速与离合器传递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为表示为了控制图1的变矩器所具备的离合器的卡合状态而被预先规定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图9为表示为了对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的输入振动进行计算而被预先规定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0为表示为了对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的减震输出振动进行计算而被预先规定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1为对在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规定减震机构的扭转刚性以及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惯性质量时的振动进行说明的坐标图。图12为对在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规定减震机构的扭转刚性以及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惯性质量时的振动进行说明的坐标图。图13为对在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规定减震机构的扭转刚性以及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发动机;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离合器,其被设置于该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之间;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在所述发动机与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与该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直列地设置,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被滑动卡合的情况下的、从所述输入侧部件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零以上,并且,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的、从输入侧惯性体的转速减去所述输出侧部件的转速所得到的差转速的最小值被设为小于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真田孝明冈田卓也山下俊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