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985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1 12:21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其包括主动侧支架、橡胶主簧、限位结构、扰流盘、流道盖、解耦膜片、铝流道和被动侧支架。所述主动侧支架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内,铆接固定扰流盘。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被动侧支架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上,下端与流道盖和铝流道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固定。所述解耦膜片安装在流道盖和铝流道之间。采用本结构,动力总成的运动通过主动侧支架传到扰流盘上,而限位结构与流道盖可以有效的控制扰流盘的运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动力总成移动的目的,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其包括主动侧支架、橡胶主簧、限位结构、扰流盘、流道盖、解耦膜片、铝流道和被动侧支架。所述主动侧支架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内,铆接固定扰流盘。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被动侧支架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上,下端与流道盖和铝流道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固定。所述解耦膜片安装在流道盖和铝流道之间。采用本结构,动力总成的运动通过主动侧支架传到扰流盘上,而限位结构与流道盖可以有效的控制扰流盘的运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动力总成移动的目的,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专利说明】—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一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之,发动机悬置不仅有隔离发动机或路面振动的特性,而且还有在制动、转弯、跳动及加速等工况条件下,控制发动机动力总成的移动,即限位作用。传统的液压悬置的限位设计参见图1和图2,一般是在主簧外圈设计限位结构3,内部的扰流盘4和铝流道7不具有限位能力,这种设计会有以下问题:1.限位结构在外圈会导致悬置体积变大,不利于整车布置;2.该设计在Z的负方向无限位结构,在极限工况下,动力总成位移量偏大,不仅会引起动力总成与周边零部件的干涉异响,还会导致扰流盘4和解耦膜片6碰撞,影响悬置的NVH性能,产生异响,并使橡胶主簧2过早的疲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其结构非常紧凑,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动力总成在各种工况下的位移,达到提高NVH的效果。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其包括主动侧支架、橡胶主簧、限位结构、扰流盘、流道盖、解耦膜片、铝流道和被动侧支架。所述主动侧支架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内,铆接固定扰流盘。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被动侧支架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上,下端与流道盖和铝流道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固定。所述解耦膜片安装在流道盖和铝流道之间。主动侧支架由螺栓与金属材料组成,通过其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主动侧支架是与发动机相连的部分,被动侧支架是与车身相连的部分,被动侧支架靠近下端的部分与橡胶主簧硫化在一起,主动侧支架与被动侧支架之间通过橡胶主簧进行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总成的运动通过主动侧支架传到扰流盘上,而限位结构与流道盖可以有效的控制扰流盘的运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动力总成移动的目的,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本专利与传统液压悬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空间,将限位设计到悬置内部,与液体一起共享内部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将外部的限位结构以及其运动的线性段的空间节省下来,对于紧凑型轿车来说,空间非常的重要;2.发动机在任何方向的运动位移均能得到有效控制,扰流盘与限位结构限制动力总成X和Y方向的位移,并还可以限制动力总成+Z方向位移。另外,我们可以看出本方案的解耦膜片和扰流盘被流道盖分离开,动力总成-Z方向位移的限位通过扰流盘和流道盖来完成,而且避免了扰流盘与解耦膜片的接触可能导致的异响或失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液压悬置限位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是传统液压悬置限位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压悬置限位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结构图。其中,主动侧支架1、橡胶主簧2、限位结构3、扰流盘4、流道盖5、解耦膜片6、铝流道7、被动侧支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3和图4,本发动机液压悬置的限位结构包括主动侧支架1、橡胶主簧2、限位结构3、扰流盘4、流道盖5、解耦膜片6、铝流道7和被动侧支架8。主动侧支架I的上端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在一起,靠近下端的部分与橡胶主簧2硫化在一起,主动侧支架I与被动侧支架8之间通过橡胶主簧2进行连接。主动侧支架I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内,铆接固定扰流盘4,扰流盘表面硫化了一层橡胶。限位结构3设置于被动侧支架8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I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4上,下端与流道盖5和铝流道7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固定,即与车身连接。解耦膜片6安装在流道盖5和铝流道7之间。本限位结构中,扰流盘4与限位结构3限制动力总成X和Y方向的位移,并还可以限制动力总成+Z方向位移,动力总成-Z方向位移的限位通过扰流盘4和流道盖5来完成,这样整个动力总成的位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即,当动力总成运动时,其位移通过主动侧支架I表现在扰流盘4上,而扰流盘4运动的位移量是通过与限位结构3和流道盖5的距离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限制扰流盘4的运动从而达到控制整个动力总成位移的目的;同样,当整车运动量较大时,扰流盘4通过与限位结构3和流道盖5的距离可以避免发动机的位移量,最终防止由于发动机的位移过大导致与相关零件出现的碰撞等危险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其包括主动侧支架(I)、橡胶主簧(2)、限位结构(3)、扰流盘(4)、流道盖(5)、解耦膜片(6)、铝流道(7)和被动侧支架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侧支架(I)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内,铆接固定扰流盘(4);所述限位结构(3)设置于被动侧支架(8)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I)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4)上,下端与流道盖(5 )和铝流道(7 )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 )固定,所述解耦膜片(6 )安装在流道盖(5 )和铝流道(7 )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侧支架(I)由螺栓与金属材料组成,通过其上端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靠近下端的部分与橡胶主簧(2)硫化在一起,主动侧支架(I)与被动侧支架(8)之间通过橡胶主簧(2)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盘(4)表面硫化有一层橡胶。【文档编号】B60K5/12GK103847489SQ201210499333【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专利技术者】廖阳培, 王琴, 彭红, 周继学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其包括主动侧支架(1)、橡胶主簧(2)、限位结构(3)、扰流盘(4)、流道盖(5)、解耦膜片(6)、铝流道(7)和被动侧支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侧支架(1)的下端伸进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内,铆接固定扰流盘(4);所述限位结构(3)设置于被动侧支架(8)内,其上端套在主动侧支架(1)下端外并压在扰流盘(4)上,下端与流道盖(5)和铝流道(7)通过铆接与液压悬置的被动侧支架(8)固定,所述解耦膜片(6)安装在流道盖(5)和铝流道(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阳培王琴彭红周继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