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530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4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等时的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即最小容积比率以上,在所述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蒸发器,水热交换器(12)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冷能,并且从水热交换器(12)供给热能;在制热运转中,热源侧热交换器(4)成为蒸发器,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等时的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15)相对于水热交换器(12)的容积比率、即最小容积比率以上,在所述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蒸发器,水热交换器(12)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冷能,并且从水热交换器(12)供给热能;在制热运转中,热源侧热交换器(4)成为蒸发器,室内侧热交换器(8)成为冷凝器,从室内侧热交换器(8)供给热能。【专利说明】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独立地进行空调运转(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供热水运转、并且能够通过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而实施排热回收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有在一个系统中能够单独地实施空调运转和供热水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作为这样的装置提出有如下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搭载有通过利用配管连接热源单元、室内单元和供热水单元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能够同时实施空调运转以及供热水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样的系统中,通过同时实施制冷运转和供热水运转,能够将制冷时的排热吸收到供热水热中,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转。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196950号公报(第34_36页,图4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 248937号公报(第3_4页,图4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的热泵系统中,在利用制冷和供热水同时运转进行排热回收时,热源侧热交换器处于高压环境(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4)。因此,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因与外部气体的热交换将发生制冷剂的冷凝。此外,为了防止制冷剂滞留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必须使一定程度的制冷剂流向热源侧热交换器,不能够将制冷排热完全作为供热水热而回收。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热泵供热水空调器中,能够在制冷和供热水同时运转时使室外侧热交换器处于低压环境。因此,在这样的系统中,能够进行将制冷排热完全作为供热水热回收的完全排热回收运转。但是,在从制冷运转向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转移时,由于切换四通阀,所以储存在室外侧热交换器中的大量的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动,因此产生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室外侧热交换器处于低压环境,所以在完全排热回收运转时室外侧热交换器处于充满低压气体制冷剂的状态,在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为了储存大量的剩余制冷剂,需要内容积(容量)较大的储液器。在仅实施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以下称为标准机)中,由于相比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所需的制冷剂量较少,所以在制热运转时需要将剩余制冷剂储存在储液器中。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热泵供热水空调器中,由于室外热交换器充满低压气体,所以相比标准机中的制热运转,运转所需的制冷剂量进一步变少。其结果,在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时,相比制热运转时产生更多的剩余制冷剂。为了储存该剩余制冷剂,需要内容积(容量)比标准机的储液器更大的储液器。因此,热源单元箱体的外形尺寸变大,产生不能够设置在有限的设置空间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的储液器的内容积较小,成本低且热源单元的外形尺寸与仅实施制冷制热运转的标准机等同。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储液器的热源单元,具有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以及具有水热交换器的供热水单元,利用由室内侧液体延长配管以及室内侧气体延长配管构成的室内侧延长配管连接上述热源单元和上述室内单元,利用由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以及供热水侧气体延长配管构成的供热水侧延长配管连接上述热源单元和上述供热水单元,其中,上述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相对于上述水热交换器的容积比率,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等时的上述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相对于上述水热交换器的容积比率、即最小容积比率以上,在所述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上述水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从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冷能,并且,从上述水热交换器供给热能;在所述制热运转中,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从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热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使储液器内容积与仅实施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标准机等同,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能够使热源单元的外形尺寸与标准机等同。【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供热水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状态迁移的p-h线图。图6是表示在室内侧延长配管长度为Om的情况下供热水侧延长配管长度与各运转模式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空气热交换器为冷凝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在扩大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的配管内径的情况下供热水侧延长配管长度的最小长度的减少效果的图。图9是表示在供热水侧延长配管长度为La的情况下各运转模式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对于室内侧延长配管长度的变化的图。图10是表示在室内侧延长配管长度长的情况下各运转模式的必要制冷剂量相对于供热水侧延长配管长度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内侧延长配管长度以及供热水侧延长配管长度的设定顺序的流程图。图12是相对于供热水侧延长配管的配管长度选定配管直径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并行冷凝运转时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特别是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特别是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图16是表示过冷却热交换器的结构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根据图1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在包括图1的以下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部件不同。该制冷循环装置100设置于一般住宅、办公楼等,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能够独立地处理在室内单元302中选择的制冷指令(制冷接通/断开)或者制热指令(制热接通/断开),或者供热水单元303中的供热水指令(供热水接通/断开)。另外,在该制冷循环装置100中,能够同时处理室内单元302的制冷指令和供热水单元303的供热水指令。{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热源单元301、室内单元302、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储液器的热源单元,具有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以及具有水热交换器的供热水单元,利用由室内侧液体延长配管以及室内侧气体延长配管构成的室内侧延长配管连接上述热源单元和上述室内单元,利用由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以及供热水侧气体延长配管构成的供热水侧延长配管连接上述热源单元和上述供热水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相对于上述水热交换器的容积比率,为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中的必要制冷剂量相等时的上述供热水侧液体延长配管相对于上述水热交换器的容积比率、即最小容积比率以上,在所述制冷供热水同时运转中,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上述水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从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冷能,并且,从上述水热交换器供给热能;在所述制热运转中,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从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供给热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木章吾齐藤信大矢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