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刀具,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的复合刀具。它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且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所述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的外径依次增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刀具,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的复合刀具。它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且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所述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的外径依次增大。【专利说明】一种复合刀具
本技术涉及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刀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在产品加工时对台阶孔及螺纹孔的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的饱满等。目前的台阶孔及台阶孔内的螺纹的加工过程如下:先加工台阶孔中孔径较小的下孔。接着在加工孔径较大的上孔。当台阶孔机加完成后;再接着,通过螺纹丝锥加工螺纹。最后对螺纹口进行倒角。目前这种分步加工台阶孔及台阶孔螺纹的加工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分步加工台阶孔及台阶孔螺纹的加工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的复合刀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刀具,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且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所述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的外径依次增大。本方案将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合成为一体;当台阶孔机加完成后,通过定位杆与台阶孔内孔径较小的下孔配合定位;通过铣铰刀对台阶孔内孔径较大的上孔进行铣铰孔加工,以此来保证台阶孔的同轴度及孔内的光洁度;接着通过螺纹丝锥对铣铰加工后的孔内进行螺纹加工,以此来保证螺纹的饱满度;因而本方案的复合刀具可以一次完成定位、铰孔及攻丝等多道工序,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作为优选,铣铰刀周向均布有若干直刀齿,且直刀齿与铣铰刀轴线平行。作为优选,直刀齿的后角α为0.2至0.4度,所述直刀齿的齿厚S为0.4至0.6毫米之间。本方案结构有利于铣铰孔加工的顺利完成。作为优选,直刀齿为偶数个。本方案结构有利于铣铰孔加工的顺利完成。作为优选,定位杆与铣铰刀的连接部位设有环形主排屑槽,且环形主排屑槽截面呈V形,所述定位杆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副排屑槽,副排屑槽与环形主排屑槽相通。当铣铰刀的端部靠近台阶孔的台阶面时,由于环形主排屑槽及副排屑槽的设置,其有利于铣铰孔加工的顺利完成。作为优选,副排屑槽呈螺旋状。作为优选,刀杆的直径大于螺纹丝锥的外径;螺纹丝锥与刀杆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一圆台体,且第一圆台体的小端与螺纹丝锥连接,第一圆台体的大端与刀杆连接;所述第一圆台体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刃口,第一圆台体及刃口形成倒角刀。当台阶孔内的螺纹机加完成后,可以通过倒角刀对螺纹口进行倒角,一次完成定位、铰孔、攻丝及倒角工序。作为优选,铣铰刀与螺纹丝锥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二圆台体,且第二圆台体的小端与铣铰刀连接,第二圆台体的大端与螺纹丝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以有效提局加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局台阶孔的同轴度,孔内的光洁度及螺纹饱满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定位杆1,铣铰刀2,直刀齿21,螺纹丝锥3,刀杆4,第一圆台体5,第二圆台体6,环形主排屑槽7,副排屑槽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刀具,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1,铣铰刀2,螺纹丝锥3及刀杆4。定位杆1,铣铰刀2,螺纹丝锥3及刀杆4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定位杆1,铣铰刀2,螺纹丝锥3及刀杆4的外径依次增大。螺纹丝锥3与刀杆4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一圆台体5。第一圆台体5的小端与螺纹丝锥3连接,第一圆台体5的大端与刀杆4连接。第一圆台体5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刃口,第一圆台体及刃口形成倒角刀。铣铰刀2与螺纹丝锥3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二圆台体6。第二圆台体的小端与铣铰刀2连接,第二圆台体的大端与螺纹丝锥3连接。如图1、图2、图3所示,铣铰刀2周向均布有若干直刀齿21,且直刀齿与铣铰刀2轴线平行。直刀齿21为偶数个,本实施例中的直刀齿21为8个或10个或12个。直刀齿21的后角α为0.2至0.4度,本实施例中的直刀齿21的后角α为0.3度。直刀齿21的齿厚S为0.4至0.6毫米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直刀齿21的齿厚S为0.5毫米。定位杆I与铣铰刀2的连接部位设有环形主排屑槽7,且环形主排屑槽截面呈V形。定位杆I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副排屑槽8,副排屑槽与环形主排屑槽相通。副排屑槽呈螺旋状。本技术的复合刀具的具体应用如下:当台阶孔机加完成后,通过定位杆I与台阶孔内孔径较小的下孔配合定位;通过铣铰刀2对台阶孔内孔径较大的上孔进行铣铰孔加工。由于在铣铰刀2与定位杆I同轴设置,因而在铣铰刀2对台阶孔内孔径较大的上孔进行铣铰孔加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孔内的光洁度,而且可以有效的保证台阶孔的同轴度。接着,通过螺纹丝锥3对铣铰加工后的孔进行螺纹加工,以此来保证螺纹的饱满度。最后,当螺纹机加完成后,通过倒角刀对螺纹口进行倒角。本技术的复合刀具可以一次完成定位、铰孔,攻丝及倒角等多道工序。【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1),铣铰刀(2),螺纹丝锥(3)及刀杆(4),且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所述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的外径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铣铰刀(2)周向均布有若干直刀齿(21 ),且直刀齿与铣铰刀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直刀齿(21)的后角α为0.2至0.4度,所述直刀齿的齿厚S为0.4至0.6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直刀齿为偶数个。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杆(I)与铣铰刀(2)的连接部位设有环形主排屑槽(7),且环形主排屑槽截面呈V形,所述定位杆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副排屑槽(8),副排屑槽与环形主排屑槽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副排屑槽呈螺旋状。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刀杆(4)的直径大于螺纹丝锥(3)的外径;螺纹丝锥与刀杆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一圆台体(5),且第一圆台体的小端与螺纹丝锥连接,第一圆台体的大端与刀杆连接;所述第一圆台体侧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刃口,第一圆台体及刃口形成倒角刀。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铣铰刀(2)与螺纹丝锥(3)之间的连接部为第二圆台体(6),且第二圆台体的小端与铣铰刀连接,第二圆台体的大端与螺纹丝锥连接。【文档编号】B23D77/00GK203599667SQ201320650547【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刀具,其特征是,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杆(1),铣铰刀(2),螺纹丝锥(3)及刀杆(4),且定位杆,铣铰刀,螺纹丝锥及刀杆由复合刀具的一端往另一端依次排列分布;所述定位杆,铣铰刀及螺纹丝锥的外径依次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盛世文,陈金鹤,刘海茅,许伟丰,陈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锐波汽缸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