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它包括底板、转动轴、带轮、第一连接杆、次复位弹簧、操纵杆、纵杆、主复位弹簧、纵板、推进滑板、隔断板、第二连接杆、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转动轴上固定有若干带轮;操纵杆为“7”字弄状,一端固定在转动轴右端,纵杆上安装有主复位弹簧,纵杆内侧有纵板,纵板固定在底板上,隔断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与纵板平行,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与第二推进板平行,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上,连接杆连接在第二立柱上,连接杆上安装有次复位弹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它包括底板、转动轴、带轮、第一连接杆、次复位弹簧、操纵杆、纵杆、主复位弹簧、纵板、推进滑板、隔断板、第二连接杆、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转动轴上固定有若干带轮;操纵杆为“7”字弄状,一端固定在转动轴右端,纵杆上安装有主复位弹簧,纵杆内侧有纵板,纵板固定在底板上,隔断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与纵板平行,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与第二推进板平行,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上,连接杆连接在第二立柱上,连接杆上安装有次复位弹簧。【专利说明】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铅酸蓄电池的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
技术介绍
生产铅酸蓄电池的过程中有一道铸焊汇流排和跨桥的工序,现有技术是通过一个铸焊机自动完成这些铸焊工作。在进行铸焊工序前,一般有两种准备方法。一种是将极群装入一个电池壳,另一种是将极群放入一个特制夹具中。采用第一种方法,一次只能铸焊一个电池,铸焊效率较低。采用第二种方法则一次可铸焊2-4个电池,铸焊效率较高。现有固定极群的夹具容易出现极群内各电极所受压力不均匀,靠近第一个移动板处的电极被过分挤压,而后部的电极又受力不够,结构不紧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使极群内各电极受力更均匀的夹具,由该夹具夹紧固定的极群更便于后续的铸焊作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包括推进滑板、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一推进板及第二推进板与推进滑板接触处是滑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包括底板、第一立柱、转动轴、带轮、第一连接杆、次复位弹簧、第二立柱、操纵杆、纵杆、主复位弹簧、纵板、推进滑板、隔断板、第三立柱、第二连接杆、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底板的上方固定有第一立柱;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立柱,并可以自由转动;转动轴上固定有若干带轮;操纵杆为“7”字形状,一端固定在转动轴右端,在底板的右下方对应于上述右上方的操纵杆处有第三立柱,第三立柱上安装有可以转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之间固定有纵杆,纵杆上安装有主复位弹簧,纵杆内侧有纵板,纵板固定在底板上,隔断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与纵板平行,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与第二推进板平行,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上,连接杆连接在第二立柱上,连接杆上安装有次复位弹簧,第一推进板及第二推进板与推进滑板接触处是可以滑动的。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凹槽的长度为第二凹槽的2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能使得各个极群所受压力更加均匀。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推进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包括底板1、第一立柱2、转动轴3、带轮4、第一连接杆5、次复位弹簧6、第二立柱7、操纵杆8、纵杆9、主复位弹簧10、纵板11、推进滑板12、隔断板13、第三立柱14、第二连接杆15、第一推进板16、第二推进板17,底板I的上方固定有第一立柱2 ;转动轴3穿过所述第一立柱2,并可以自由转动;转动轴上固定有若干带轮4 ;操纵杆8为“7”字形状,一端固定在转动轴3右端,在底板I的右下方对应于上述右上方的操纵杆8处有第三立柱14,第三立柱14上安装有可以转动的第二连接杆15 ;第一立柱2之间固定有纵杆9,纵杆9上安装有主复位弹簧10,纵杆9内侧有纵板11,纵板11固定在底板I上,隔断板13固定在底板I上,推进滑板12固定在底板I上,推进滑板12与纵板11平行,推进滑板12的底部有第一凹槽12-1,推进滑板12的中部有第二凹槽12-2,第一凹槽12-1的长度为第二凹槽12-2的2倍,第一推进板16与第二推进板17平行,第一推进板16卡在第二凹槽12-2内,第二推进板17卡在第一凹槽12-1内,第二立柱7固定在底板I上,连接杆5连接在第二立柱7上,连接杆5上安装有次复位弹簧6,第一推进板16及第二推进板17与推进滑板12接触处是可以滑动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将由铅极板、隔板组合成的极群放入纵板11、推进滑板12、第一推进板16及第二推进板17共同构成的格子中,整理整齐,然后,转动操纵杆8,带动带轮挤压第一推进板16。开始挤压时,在带轮的挤压下,同时各个格子中的极群逐级向前挤压。当第一推进板16滑动到第二凹槽12-2上升位置或突起处时,带轮再挤压第一推进板16,第一推进板16将不能沿后部推进第一推进板16,而变为推着第二推进板17前进。如此,在推板和第三块移动板之间的极群,将受到与第一推进板16前面的极群一样的挤压力。这样就能使得各个极群所受压力更加均匀。该夹具内的极群就被夹好,释放操纵杆8。第一推进板16、第二推进板17在主复位弹簧10的推动下,以及在次复位弹簧6的拉动下,都回到最初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它包括底板、第一立柱、转动轴、带轮、第一连接杆、次复位弹簧、第二立柱、操纵杆、纵杆、主复位弹簧、纵板、推进滑板、隔断板、第三立柱、第二连接杆、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其特征是: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一推进板及第二推进板与推进滑板接触处是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其特征是:第一凹槽的长度为第二凹槽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其特征是:第一推进板与第二推进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其特征是:底板的上方固定有第一立柱;转动轴上固定有若干带轮;操纵杆为“7”字形状,一端固定在转动轴右端,在底板的右下方对应于上述右上方的操纵杆处有第三立柱,第三立柱上安装有可以转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一立柱之间固定有纵杆,纵杆上安装有主复位弹簧,纵杆内侧有纵板,纵板固定在底板上,隔断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固定在底板上,推进滑板与纵板平行,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与第二推进板平行,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上,连接杆连接在第二立柱上,连接杆上安装有次复位弹簧。【文档编号】B22D19/04GK203599503SQ201320714425【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专利技术者】于海龙, 陆俊良 申请人:衡阳瑞达电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极群免跨桥铸焊夹具,它包括底板、第一立柱、转动轴、带轮、第一连接杆、次复位弹簧、第二立柱、操纵杆、纵杆、主复位弹簧、纵板、推进滑板、隔断板、第三立柱、第二连接杆、第一推进板、第二推进板,其特征是:推进滑板的底部有第一凹槽,推进滑板的中部有第二凹槽,第一推进板卡在第二凹槽内,第二推进板卡在第一凹槽内,第一推进板及第二推进板与推进滑板接触处是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龙,陆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瑞达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