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用于风粉分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可根据风粉量、风粉比等情况对分离器的关键部位进行调整以提高分离效果的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包括进风装置、出风管、锥体、筒体、中心筒、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和法兰盘,所述筒体的下端与锥体连通,所述筒体外表面设置有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设置有风速挡板和风量挡板,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上部与出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改进进风装置,分层、增加风速、风量调节部件;其次,在中心筒中增加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法兰盘等作调节中心筒插入深度、二次分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用于风粉分离
,具体的说是可根据风粉量、风粉比等情况对分离器的关键部位进行调整以提高分离效果的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包括进风装置、出风管、锥体、筒体、中心筒、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和法兰盘,所述筒体的下端与锥体连通,所述筒体外表面设置有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设置有风速挡板和风量挡板,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上部与出风管连通,本技术首先改进进风装置,分层、增加风速、风量调节部件;其次,在中心筒中增加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法兰盘等作调节中心筒插入深度、二次分离。【专利说明】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用于风粉分离
,具体的说是可根据风粉量、风粉比等情况对分离器的关键部位进行调整以提高分离效果的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风粉分离的分离装置发展迅速,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的相继运用,分离除尘效率越来越高,但同时制造、维护、运行成本也不断增力口。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火电、水泥、冶金、矿山、化工、食品、粉体加工厂等领域中。由于物料性质和要求的不同,以上分离装置各有各的应用环境和发展空间。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起源最早、应用最广、结构最简单。在分离效率、可调节性、物料细度的适应性等方面已不及后来发展起来的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初期投资、检修维护成本较高,大修周期较短,且受物料的物化性质的限制。所以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仍然有研究的价值。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主要由进风装置、筒体、锥体、中心筒四部分组成。有的增加导向叶片、二次分离装置等。按进气管分,可分为普通切向进口、蜗壳式切向进口、下倾螺旋面切向进口方式。切向进口方式中,普通切向进口(平顶盖)结构布置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但调节方式简单,可调性较差,中心筒下边缘易磨损而造成气流短路,使分离效率降低;同样,进风装置处多在内外筒之间加装旋转叶片进行调整,叶片、传动机构较多,易卡塞。此两处是旋风分离器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此进行改进是提升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现有风尘分离器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09118.X,公告日为2008.10.8,名称为“吸尘器双旋风粉尘分离器”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双旋风粉尘分离器。其特点是:除尘桶侧面制有切向进风口,在除尘桶内安装带有振尘装置的主尘隔,在除尘桶上端安装带有过滤出口的上盖,在上盖背面安装有高效尘隔,在除尘桶内底部焊接有倒圆锥形上旋风离心斗和下旋风离心斗,上旋风离心斗焊接在高于切向进风口位置,下旋风离心斗焊接在低于切向进风口位置。在上旋风离心斗的圆锥大端口和小端口分别制有环形翻边和柱形翻边,在下旋风离心斗的圆锥小端口也制有柱形翻边。虽然上述专利对于分离器的结构以及圆锥端口处进行了改进,但是其仍然存在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进气风速、风量不易调整,中心筒插入深度与风粉的分离停留时间不易调整的问题。并且该专利分离器因加装滤层,阻力较大,上下旋风离心斗之间通道较窄,不适宜高速、大流量、大型化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分离器存在的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进气风速、风量不易调整,中心筒插入深度与风粉的分离停留时间不易调整、并且分离器因加装滤层,阻力较大,上下旋风离心斗之间通道较窄,不适宜高速、大流量、大型化环境的问题,现在特别提出一种易于实现的分离器进气风速、风量、中心筒插入深度、风粉的分离停留时间的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装置、出风管、锥体、筒体、中心筒、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和法兰盘,所述筒体的下端与锥体连通,所述筒体外表面设置有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设置有风速挡板和风量挡板,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上部与出风管连通,中心筒上表面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伸入至中心筒内部,所述中心筒的下端连接有二次分离器,所述拉杆下端位于二次分离器内,所述拉杆与中心筒上表面通过托架和法兰盘连接,所述托架上端中心设置开孔,所述法兰盘中心设有带内螺纹的孔,拉杆上端设有外螺纹;法兰盘置于托架上方,拉杆穿过法兰盘中心、托架上端中心,其下端与二次分离器相连。所述进风口分别包括三层风速挡板和三层风量挡板。所述风速挡板位于风量挡板之后(按其中介质流向)。所述进风装置包括两个进风口。所述两个进风口的呈切向对冲布置,所述进风口为圆形或矩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且其综合调节功能较强,根据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原理,充分利用气流自身的特性进行调整,丰富了机械离心式旋风分离器的调整手段,提高了分离效率,本技术首先改进进风装置,分层、增加风速、风量调节部件;其次,在中心筒中增加二次分离器、拉杆、托架、法兰盘等作调节中心筒插入深度、二次分离。2、本技术实现进气风速、风量的实时调整、中心筒插入深度的实时改变、实时调整风粉的分离停留时间、风粉的分离区上下移动、深层离析等功能,且结构简单、可调性强、操作方便、易于实施。3、本技术进风装置如图1、图2所示分为两组,切向对冲布置,每组进风装置内部分为三层,每层分别依次安装风量调节挡板(风门)、风速调节挡板。可调节上中下三层挡板开度来实现气流风量、风速的调整;同时,利用三层气流的刚度不同,在筒体、锥体中心形成一个向上或向下低压的回旋涡流区,调整三层挡板开度时,该回旋涡流区可上下移动,且向上、向下卷吸改变。4、本技术通过进风装置挡板开度大小的调节、二次分离器及其上下位置移动的改变,来实现旋风分离器的调节。5、本技术的中心筒、二次分离器、拉杆、法兰盘,如图1、图3所示,二次分离器中安装旋流叶片,叶片旋向与分离器中气流旋向相同,以此来对向上气流实施二次风粉分离;同时,通过旋转手柄带动拉杆来实现拉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拉杆连接的二次分离器可沿中心上下移动,其外沿筒体可作为对中心筒插入深度的调节、补充。即实现风粉二次分离和中心筒插入深度的调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的二次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的拉杆上部结构局部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的进口开度调整时气流示意图。图6为风量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风速挡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进风装置、2为筒体、3为中心筒、4为锥体、5为出风管、6为二次分离器、7为拉杆、8为托架、9为法兰盘、10风量挡板、11风速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包括进风装置1、出风管5、锥体4、筒体2、中心筒3、二次分离器6、拉杆7、托架8和法兰盘9,所述筒体2的下端与锥体4连通,所述筒体2外表面设置有进风装置1,所述进风装置I设置有风速挡板11和风量挡板10,所述筒体2的上端设置有中心筒3,中心筒3上部与出风管5连通,中心筒3上表面安装有拉杆7,所述拉杆7伸入至中心筒3内部,所述中心筒3的下端连接有二次分离器6,所述拉杆7下端位于二次分离器6内,所述拉杆7与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式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装置(1)、出风管(5)、锥体(4)、筒体(2)、中心筒(3)、二次分离器(6)、拉杆(7)、托架(8)和法兰盘(9),所述筒体(2)的下端与锥体(4)连通,所述筒体(2)外表面设置有进风装置(1),所述进风装置(1)设置有风速挡板(11)和风量挡板(10),所述筒体(2)的上端设置有中心筒(3),中心筒(3)上部与出风管(5)连通,中心筒(3)上表面安装有拉杆(7),所述拉杆(7)伸入至中心筒(3)内部,所述中心筒(3)的下端连接有二次分离器(6),所述拉杆(7)下端位于二次分离器(6)内,所述拉杆(7)与中心筒(3)上表面通过托架(8)和法兰盘(9)连接,所述托架(8)上端中心设置开孔,所述法兰盘(9)中心设有带内螺纹的孔,拉杆(7)上端设有外螺纹;法兰盘(9)置于托架(8)上方,拉杆(7)穿过法兰盘(9)中心、托架(8)上端中心,其下端与二次分离器(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仕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