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114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5:46
一种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即使在燃料供给帽相对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压入量存在偏差,也能对弹性支承部件赋予大致恒定的设定载荷。在燃料喷射阀(I)设有支承于发动机(E)的第一载荷承受部(5a)和支承于弹性支承部件(S)的第二载荷承受部(5b),所述弹性支承部件承受来自所述燃料供给帽(Da)的设定载荷,弹性支承部件由基础板(15)和弹性片(16)构成,所述基础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片从该基础板的一端向后方弯曲并向另一端延伸,并压接于燃料供给帽,在基础板设有外伸部(15a),所述外伸部比第二载荷承受部外伸以支承弹性片的末端部(16ba),该外伸部在从弹性片承受的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开始挠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即使在燃料供给帽相对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压入量存在偏差,也能对弹性支承部件赋予大致恒定的设定载荷。在燃料喷射阀(I)设有支承于发动机(E)的第一载荷承受部(5a)和支承于弹性支承部件(S)的第二载荷承受部(5b),所述弹性支承部件承受来自所述燃料供给帽(Da)的设定载荷,弹性支承部件由基础板(15)和弹性片(16)构成,所述基础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片从该基础板的一端向后方弯曲并向另一端延伸,并压接于燃料供给帽,在基础板设有外伸部(15a),所述外伸部比第二载荷承受部外伸以支承弹性片的末端部(16ba),该外伸部在从弹性片承受的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开始挠曲。【专利说明】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的改进,该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构成为,在发动机的喷射阀安装孔套装有燃料喷射阀的前端部的喷嘴部,在燃料喷射阀的后端部的燃料导入部套装有支承于发动机的燃料分配管的燃料供给帽,在燃料喷射阀设有在其轴向支承于发动机的第一载荷承受部和支承于弹性支承部件的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件承受来自所述燃料供给帽的设定载荷。
技术介绍
已知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168号公报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中,支承燃料喷射阀的弹性支承部件的设定载荷由弹性支承部件的变形量、即燃料供给帽相对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压入量决定,然而由于燃料供给帽在发动机的固定位置和发动机的支承第一载荷承受部的部分等的制作误差,在燃料供给帽的压入量存在偏差,因此,以往难以对弹性支承部件赋予恒定的设定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即使在燃料供给帽相对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压入量存在偏差,也能够对弹性支承部件赋予大致恒定的设定载荷。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构成为,燃料喷射阀的前端部的喷嘴部套装于发动机的喷射阀安装孔,在燃料喷射阀的后端部的燃料导入部套装有支承于发动机的燃料分配管的燃料供给帽,在燃料喷射阀设有在其轴向支承于发动机的第一载荷承受部和支承于弹性支承部件的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件承受来自所述燃料供给帽的设定载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由基础板和弹性片构成,所述基础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片从该基础板的一端向后方弯曲并朝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弹性片的顶部与所述燃料供给帽的前端面压接,在所述基部设有外伸部,所述外伸部比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外伸以支承所述弹性片的末端部,该外伸部在经由所述弹性片从所述燃料供给帽承受的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开始挠曲。另外,本专利技术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伸部以接近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的方式形成有窄幅部,在该窄幅部发生所述挠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弹性支承部件由基础板和弹性片构成,所述基础板设置于第二载荷承受部,所述弹性片从该基础板的一端向后方弯曲并朝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弹性片的顶部与燃料供给帽的前端面压接,在基础板设有外伸部,所述外伸部比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外伸以支承所述弹性片的末端部,该外伸部在经由所述弹性片从所述燃料供给帽承受的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开始挠曲,因此,在向固定位置固定燃料供给帽时,弹性支承部件的弹性片按照来自燃料供给帽的押压力所引起的变形来增加载荷,当该载荷在预定值以上时,在基础板的外伸部产生挠曲,在弹性片施加的载荷的增加变得缓慢。因此,在将燃料供给帽固定于固定位置时,只要在外伸部已经产生挠曲,则即使因燃料供给帽的固定位置、气缸盖的支承燃料喷射阀的第一载荷承受部的部分等的制作误差而在燃料供给帽相对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压入量存在少许偏差,也能够对弹性支承部件赋予大致恒定的设定载荷,能够始终将燃料喷射阀保持在稳定的支承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所述外伸部以接近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的方式形成有窄幅部,在该窄幅部发生所述挠曲,因此,外伸部的挠曲状态固定,能够始终将燃料喷射阀保持在更稳定的支承状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的局部纵剖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各图中的弹性支承部件单体的立体图。图5是弹性支承部件的弹簧特性线图。标号说明D:燃料分配管;Da:燃料供给帽;E:发动机;I:电磁式燃料喷射阀;S:弹性支承部件;2:喷嘴部;3:电磁线圈部;4:燃料导入部;5a:第一载荷承受部;5b:第二载荷承受部;10:安装孔;15:基础板;15a:外伸部;15al:窄幅部;16:弹性片。【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及图2中,在发动机E的气缸盖Eh安装有能够向气缸的燃烧室Ec喷射燃料的多个燃料喷射阀1、和向该燃料喷射阀I分配燃料的燃料分配管D。而且,为了使燃料喷射阀I在轴向和绕其中心轴线A的方向都不移位,在燃料喷射阀I和燃料喷射管D之间夹装弹性支承部件S。以下详述其结构。燃料喷射阀I构成为,从其前端朝向后端将圆筒状的喷嘴部2、电磁线圈部3及燃料导入部4分别连接在同一轴线上,在对电磁线圈部3通电时,打开喷嘴部2内的阀,将从燃料分配室D导入至燃料导入部4的燃料从喷嘴部2直接喷射至燃烧室Ec。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喷嘴部2侧为前方,以燃料导入部4侧为后方。在该燃料喷射阀I中,按照喷嘴部2、燃料导入部4及电磁线圈部3的顺序外径依次增大,因此电磁线圈部3成为最大外径,在其一侧面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供电用的联接器14。在电磁线圈部3的前端面形成有环状的第一载荷承受部5a,而且环状的缓冲部件8安装在喷嘴部2的外周。另外,在电磁线圈部3的后端面形成有环状的第二载荷承受部5bο而且在燃料导入部4的外周的密封槽4a安装有O形环9。另外,在电磁线圈部3的外周面呈缺口状地形成有一对平坦的第一抵接面6、6,第一抵接面6、6夹着包含燃料喷射阀I的中心轴线A和联接器14的中心线B的平面C相互对置。在各第一抵接面6形成有沿燃料喷射阀I的轴向延伸并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一对限制突起20、20。利用这两个限制突起20、20,在第一抵接面6上划分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21。另一方面,在气缸盖Eh设有:喷射阀安装孔10,其内端向各燃烧室Ec的顶面开口 ;和围绕喷射阀安装孔10的外侧开口端的环状的凹部11,在喷射阀安装孔10套装有燃料喷射阀I的喷嘴部2,在凹部11收纳有所述缓冲部件8。从而,燃料喷射阀I的第一载荷承受部5a经由缓冲部件8支承于气缸盖Eh。燃料分配管D沿着发动机E的多个气缸的排列方向配置,利用未图示的燃料泵从燃料分配管D的一端侧压送燃料。在该燃料分配管D的一侧面,突出设置有沿着多个气缸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多个燃料供给帽Da,该燃料供给帽Da套装在对应的燃料喷射阀I的燃料导入部4的外周。此时,所述O形环9与燃料供给帽Da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在燃料供给帽Da的外侧面形成有与燃料喷射阀I的中心轴线A平行的平坦的第二抵接面7。在各燃料供给帽Da的基部固定设置有支架Db,该支架Db通过螺栓13固定安装于在气缸盖Eh的上表面立起设置的支柱12。如图2?图4所示,所述弹性支承部件S是对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该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构成为,燃料喷射阀(I)的前端部的喷嘴部(2)套装于发动机(E)的喷射阀安装孔(10),在燃料喷射阀(I)的后端部的燃料导入部(4)套装有支承于发动机(E)的燃料分配管(D)的燃料供给帽(Da),在燃料喷射阀(I)设有在其轴向支承于发动机(E)的第一载荷承受部(5a)和支承于弹性支承部件(S)的第二载荷承受部(5b),所述弹性支承部件(S)承受来自所述燃料供给帽(Da)的设定载荷,该燃料喷射阀的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S)由基础板(15)和弹性片(16)构成,所述基础板(15)设置于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5b),所述弹性片(16)从该基础板(15)的一端向后方弯曲并朝向另一端延伸,所述弹性片(16)的顶部与所述燃料供给帽(Da)的前端面压接,在所述基础板(15)设有外伸部(15a),所述外伸部(15a)比所述第二载荷承受部(5b)外伸以支承所述弹性片(16)的末端部(16ba),该外伸部(15a)在经由所述弹性片(16)从所述燃料供给帽(Da)承受的载荷为预定值以上时开始挠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敬弘住舍宣明近藤大辅斋藤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