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加朋专利>正文

轧坯机的液压紧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41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涉及大豆植物油加工过程中,特别是轧制豆坯预处理设备控制质量的轧坯机液压紧辊装置。它由液压站、紧辊油缸和调整机构组成。采用液压紧辊油缸代替弹簧紧辊装置,利用液压均匀可调的压紧力和调整精度较高的调整机构提高豆坯的加工质量和产量。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高效,并能降低工作噪音、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可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本装置可用于大豆制油行业中弹簧紧辊轧坯机的革新改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豆植物油加工过程中,特别是轧制豆坯予处理设备控制质量的附属装置。目前,在大豆浸出制油工艺中,将大豆加工成厚度在0.34-0.39毫米豆坯的轧坯机,大多是弹簧紧辊或弹簧与杠杆配合紧辊的。其工作原理是动辊在弹簧或杠杆的推动下,由电动机带动轧辊进行旋转,大豆在两个轧辊之间通过即被轧成豆坯。弹簧紧辊的轧坯机在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弹簧盲目的压紧力;外拉紧丝杠的调整方式,都不能使轧坯机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特别是经常在压紧力过大的情况下工作,增加了轧辊的磨损程度,使轧辊表面产生接触性疲劳,导致轧辊掉边、掉皮、折轴而使轧辊报废。甚至还有伤人的危险。压紧力过大还可导至滞料而影响产量。所以这种轧坯机在使用时存在着事故率高、噪音大、加工产量小、质量低、操作复杂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国外已将液压技术应用到轧坯机上,国内也有仿制的,但由于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所以造价极高。其紧辊方式和油缸的安放位置也不尽合理。因为压紧油缸是有杆腔工作,所以体积大、推力小,而且定辊固定得不够稳定,运转时轧辊前后晃动,所以豆坯的加工质量不够稳定。其占地面积大、耗电量高、维修技术要求高和安装周期长也是很突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能提高加工质量和产量,可延长轧辊使用寿命,并能降低噪音的轧坯机液压紧辊装置。本技术的特点是原轧坯机的机架、轧辊、基础及其它辅助设备都无须改动,只是将原设备上的紧辊弹簧去掉,安装上本装置,就可避免上述诸多缺陷。而本技术的关键是利用液压紧辊装置均匀可调的压紧力和调整精确的调整机构,使得操作工人改变过去用搬杠紧弹簧压帽,用大锤紧备帽的操作方法。只是轻轻扭动溢流阀手轮就可得到所需的压紧力,轻轻扭动调整机构的蜗杆轴,就可得到规定要求的轧辊间隙。本技术是由一个供油系统(即液压站)、两个紧辊油缸和两个调整机构组成。液压站置于机架旁边,两个紧辊油缸分别安装在轧辊外侧机架的左右两边。两个调整机构安装在左右两侧动辊轴承座和定辊轴承座之间。液压站是由油箱体、电动机、油泵、吸油管、压力油管、集成块、溢流阀、电磁换向阀、压力表和蓄能器等另件组成。利用这些另件并结合轧坯机的工作性质,应设计一个液压回路。就是轧坯机在工作时,电动机要不停的驱动油泵来提供压力源,由压力管道输送到集成块,由集成块内部的管道利用溢流阀和电磁换向阀分别进行压力调节和流向处理,再由管道输送到油缸进行紧辊工作,当油缸进入工作状态以后,油泵还是不停的供油,这时就要靠溢流阀的工作进行保压卸荷。所以溢流阀也是一刻不停的工作,为了减轻溢流阀的负担,应选用排量很小的油泵。当轧坯机暂停时,油缸需要换向,换向结束后要形成低压卸荷,所以应选用34DM型的电磁换向阀以减轻油泵的磨损。另外轧坯机在工作时有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有时在原料中会有坚硬的杂物落下,使轧辊推动油缸的活塞向后移动,从油缸的压力腔内排出一些油液来,由于溢流阀排放不及时,会使系统中产生瞬间高压,这对整个系统是有破坏作用的,使压力表或其它液压件报废。所以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蓄能器用来吸收这瞬间的高压,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工作。为了延长各液压件的使用寿命,对油箱的防尘清杂功能也做了处理,在油箱与盖板的连接处采用细羊毛毡条密封,在吸油管上安装滤清器,加油孔处安装滤网等。在各另件的连接与布局方面,液压件采用集成块连接,并与电动机、油泵共同安装在油箱的盖板上,是为了便于操作和观查,也不致于增加占地面积。紧辊油缸的结构是由前压盖、后压盖、油缸体、活塞、活塞杆、密封件、进油管、回油管、支承座和销轴等组成。油缸的内部结构是按标准进行设计的,与其它油缸基本相同,只是连接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油缸的安装位置是原紧辊弹簧的安装位置,受空间所限,只能利用油缸体两端的前、后压盖分别固定在机架上。固定在动轧辊轴承座上的支承座销轴连接穿过前压盖呈T形的活塞杆。为了使油缸的结构紧凑,减少机加另件,将缸盖的密封、导向作用集于前压盖于一身,并与后压盖共同起着固定、支承着油缸的作用。设在油缸体前端表面上的回油管接头连接液压站回油管。位于后压盖中心部位油缸体后端的进油管接头,连接液压站进油管。支承座紧固到动辊轴承座上,使活塞杆带动轧辊前后移动。调整机构的结构是由活动支座、调整螺母、调整丝杠、蜗轮减速器、固定支座,导向螺栓和铜套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形式是带有导向螺栓的活动支座内套管与开有长孔导向槽口的螺母外套管滑动连接。丝杠的一端与调整螺母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座腹内蜗轮减速器的花键套连接。使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处在两端的位置上,并分别安装固定到动辊轴承座和定辊轴承座上。调整时扭动减速器的蜗杆轴,使得蜗轮及丝杠旋转,起到活动支座与固定支座之间能做伸缩运动的作用。蜗轮减速器具有一定的自锁功能、使调整机构的使用性能更加可靠,定辊的固定采用丝杠固定,使定辊没有丝毫的活动余地,保证了轧辊的平稳运转。本技术与弹簧紧辊轧坯机相比较,具有能够降低工作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率和噪音;能有效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1-2倍;能提高加工质量,产量也可提高1-1.5倍,可将两台轧坯机工作改为一台轧坯机工作,其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单台耗电36KW);与进口同类型设备相比较,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增加少、安装简单、安装周期短,单台节能39KW,因此带有本装置的轧坯机无论与哪一种轧坯机相比较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使用性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紧辊油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调整机构示意图。如图1,是轧坯机应用本装置后的示意图。机架[1]是由铸铁另件组成的,支承着动辊轴承座[7]和定辊轴承座[8],使定辊[2]和动辊[3]在机架[1]的腹内进行向内旋转。被轧原料是在定辊[2]和动辊[3]之间由上向下轧制。在豆坯的轧制过程中,为了使定辊[2]能够平稳的运转,将定辊[2]两端的轴承座[8]用丝杠[6]紧固的机架[1]上、由动辊[3]外侧两端的紧辊油缸[5](油缸[5]的结构将在图2中详细描述)推动动辊轴承座[7],使动辊[3]产生向内的压紧力,这时转动定辊[2]和动辊[3]而达到轧坯的目的。为了保证被轧制豆坯厚度的要求,在动辊承座[7]和定辊轴承座[8]之间安装一对调整机构[4](调整机构[4]的结构将在图3中详细描述)。以上可以看出,调整机构[4]是起保证作用的主要工作是能产生推力的油缸[5]来完成的,而能使油缸[5]产生推力的压力源来源于液压站[9]。液压站[9]产生的压力源是靠电动机[9-1]和联轴器[9-3]来驱动油泵[9-5]获得的,油泵[9-5]的吸油管[9-4]从油箱体[9-16]中吸上油液并加压,再由压力管道[9-6]将油液输送到集成块[9-12],由集成块[9-12]内部的管道分别分配到溢流阀[9-7]和电磁换向阀[9-13]进行压力调节和流向分配。当轧坯机工作时电磁换向阀[9-13]可将压力油液分配到进油管[9-18]使油缸[5]产生向前的推力。若停止工作电磁换向阀[9-13]也能将压力油液分配到回油管[9-17]使油缸[5]产生向后的拉力。液压站[9]的其它另件也都有各自的作用,如蓄能器[9-11]用来吸收系统内的冲击压力。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豆坯轧坯机的液压紧辊装置,由液压站[9]、紧辊油缸[5]和调整机构[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 紧辊油缸[5]设在动辊[3]外侧的左右两边,其油缸体[5-3]两端的前、后压盖[5-2]、[5-1]分别固定到机架[1]上,固定到动辊轴 承座[7]上的支承座[5-8]销轴连接穿过前压盖[5-2]呈T型的活塞杆[5-5],后压盖[5-1]中心部位油缸体[5-3]后端的进油管接头[5-9]连接液压站[9]的进油管[9-18],设在油缸体[5-3]前端表面上的回油管接头[5-6]连接液压站[9]的回油管[9-17],b. 调整机构[4]安装在两侧的动辊轴承座[7]和定辊轴承座[8]之间,其调整螺母[4-5]外套管的导向槽口,通过导向螺栓[4-6]与带有内套管的活动支座[4-1]相连接,使调整螺母[4-5]的外套管 与活动支座[4-1]的内套管能做伸缩活动,蜗轮减速器[4-3]固定在固定支座[4-2]上,调整丝杆杠[4-4]的一端与蜗轮减速器[4-3]的花建套连接,另一端与调整螺母[4-5]连接,活动支座[4-1]和固定支座[4-2]通过调整丝杠[4-4]连接安装在两端,固定支座[4-2]固定到定辊轴承座[8]上,活动支座[4-1]固定到动辊轴承座[7]上,通过扭转蜗杆轴[4-8]带动蜗轮及调整丝[4-4]旋转,使活动支座[4-1]和固定支座[4-2]能做伸缩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朋
申请(专利权)人:刘加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