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015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属汽车转向技术领域。该铆接结构包括柱管、转向轴、轴承、轴用弹性挡圈和信号支架,柱管的轴承孔内设置有定位台阶,轴承孔内过盈安装有轴承,轴承的一端与定位台阶紧密贴合,轴承另一端的柱管上对称设置有长方形的铆压孔,铆压孔通过铆压形成的翻边与轴承铆接。该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的工艺性差,导致轴承轴向焊接过程中轴向间隙无法消除,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轴向窜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柱管铆接强度和轴承转动力矩,可广泛适用于所有有此类需求的转向管柱的设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属汽车转向
。该铆接结构包括柱管、转向轴、轴承、轴用弹性挡圈和信号支架,柱管的轴承孔内设置有定位台阶,轴承孔内过盈安装有轴承,轴承的一端与定位台阶紧密贴合,轴承另一端的柱管上对称设置有长方形的铆压孔,铆压孔通过铆压形成的翻边与轴承铆接。该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的工艺性差,导致轴承轴向焊接过程中轴向间隙无法消除,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轴向窜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柱管铆接强度和轴承转动力矩,可广泛适用于所有有此类需求的转向管柱的设计。【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属汽车转向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转向管柱的轴承铆接结构一般采用在柱管端面压铆八个点,或者在轴承端面焊接垫片限位的方式,但是转向管柱由于受组合开关装配空间及安装结构的限制,通常情况下要求管柱管端面不得高出信号支架端面,这一要求致使焊接垫片结构的工艺性较差,导致轴承轴向焊接过程中轴向间隙无法消除,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轴向窜动而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铆接可靠、轴承转动灵活的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可广泛应用于轴承因结构与空间限制,不能在柱管端面进行铆接的转向管柱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包括柱管、转向轴、轴承、轴用弹性挡圈和信号支架,其特征在于:柱管的轴承孔内设置有定位台阶,轴承孔内过盈安装有轴承,轴承的一端与定位台阶紧密贴合,轴承另一端的柱管上对称设置有长方形的铆压孔,铆压孔通过铆压形成的翻边与轴承铆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的工艺性差,导致轴承轴向焊接过程中轴向间隙无法消除,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轴向窜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柱管铆接强度和轴承转动力矩,可广泛适用于所有有此类需求的转向管柱的设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管,2、转向轴,3、轴承,4、轴用弹性挡圈,5、信号支架,6、定位台阶,7、铆压孔。【具体实施方式】该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包括柱管1、转向轴2、轴承3、轴用弹性挡圈4和信号支架5。柱管I的轴承孔内设置有定位台阶6,轴承孔内过盈安装有轴承3,轴承3的一端与定位台阶6紧密贴合,轴承3另一端的柱管I圆周上对称设置有长方形的铆压孔7,铆压孔7通过铆压形成的翻边与轴承3铆接,从而形成对轴承3的轴向限位,并形成整个柱管I与轴承3的铆接结构。该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的工艺性差,导致轴承3轴向焊接过程中轴向间隙无法消除,最终导致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轴向窜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柱管I铆接强度和轴承3转动力矩,可广泛适用于将轴承3安装在柱管I中间,且不能通过端面铆接的所有转向管柱的柱管I与轴承3的铆接。【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铆接结构,包括柱管(I )、转向轴(2)、轴承(3)、轴用弹性挡圈(4)和信号支架(5),其特征在于:柱管(I)的轴承孔内设置有定位台阶(6),轴承孔内过盈安装有轴承(3),轴承(3)的一端与定位台阶(6)紧密贴合,轴承(3)另一端的柱管(I)上对称设置有长方形的铆压孔(7 ),铆压孔(7 )通过铆压形成的翻边与轴承(3 )铆接。【文档编号】F16C35/00GK203581065SQ201320801605【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专利技术者】龙泉 申请人: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