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部不会产生强粘性材料滞留的连续螺旋挤压机,在位于螺旋挤压机内的回转圆板6、9之间,回转圆板9、11之间,回转圆板11,13之间的转轴10上,设有让供入的材料通过外圆周作旋转运动而进行输送的螺旋刮板。在回转圆板9,11,13下游一侧,即左侧面与螺旋刮板10a的连接部位设有一个缺口10b,从而形成上述材料的输送通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并能对各种强粘性材料进行有效混合的螺旋挤压机,特别是一种在内部不引起材料滞留的螺旋挤压机。以往,作为连续螺旋挤压机,人们所知的是让螺杆在缸筒里旋转,在从材料进料口输入的强粘性材料(以下简称材料),由螺杆输送过程中形成有用于连续混合挤出的送料部分、混合部分,以及挤出部分。另外,为了以紧凑结构进行充分的混合,如特公平2-92号公报所示,其构成是将安装在缸筒上的固定园板和装在转轴上的回转园板交替的相对布置,在二园板相对的二侧面上形成放射状的突起和凹陷部分,让材料通过二园板之间,在此时对材料进行剪切作用。在此情况下,为了让材料畅通输送,在位于回转板之间的转轴上,沿轴向设有倾斜的螺旋刮板。然而,上述螺旋刮板是从上游侧转轴上设置的回转园板的侧壁开始,延伸到下游侧回转园板的侧壁为止而连续设置的,因此,在螺旋刮板与回转园板的连接部位处,存在着由此而形成的一个锐角的角落。因此,依靠转轴的旋转,通过螺旋刮板的回转运动,使得位于回转园板之间的材料产生向前运动,当到达下游一侧回转园板处的上述材料的一部分,被滞留在上述锐角的角落中。然后,一旦滞留产生,便会对下次移至的后来材料施以高压,若其不能脱离的话,则会随同滞留本身渐渐形成变大,从而妨碍材料的输送,使之不能畅通的传送。另外,在滞留物脱落时,脱离的旧材料会落入正处于混合的新材料中,这时混合制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不在上述回转园板与螺旋刮板形成的锐角的角落里引起材料滞留的连续螺旋挤压机。为了让材料在缸筒内以旋转方式沿其轴线方向输送,本专利技术的连续螺旋挤压机,在其外周部分形成有螺旋刮板的转轴上,按一定间隔,安装多个回转园板,各个回转园板的两侧面上形成有交替的放射状的凸起及凹下部分,为了使这二侧面同轴对置,在缸筒中还设有固定板,其上也形成有交替的放射状的凸起及凹下部分。为了让从转轴与缸筒内壁之间输送至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之间的材料通过回转园板的外周面,从相对的一侧的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之间向中心一侧输送,将凸起与凹下部分的界线形成放射方向的倾斜。为了把进入转轴表面与固定园板内表面之间的材料向下游一侧输送,在位于上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与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之间的转轴上,设有固定的螺旋形的刮板,在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的侧壁与螺旋刮板的连接部位处,设有一缺口,从而形成一条使上述材料通过的通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续螺旋挤压机,由于上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与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之间的转轴上设有螺旋刮板,该板在下游一侧的前端部与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的侧壁之间设有一缺口,从而形成一条材料通过的通路。因此,由于螺旋刮板的旋转,被挤向下游一侧的材料,在沿上述转轴表面移动到达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的侧壁与螺旋刮板前端部形成的锐角角落时,通过上述缺口的通路,强粘性材料便会在螺旋刮板相反的一侧的转轴上移动,因此,在锐角处不会产生材料滞留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连续螺旋挤压机的中部纵向剖面图;图2是图1的部分剖视图;图3A是固定园板的立体图;图3B是固定圆板的立体图;图4是现在技术的连续螺旋挤压机的部分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缸筒1上经材料进料口1C及其相连的送料器1a上设有一料斗4。缸筒1内有一根由驱动装置2驱动的转轴31。该转轴31上以同轴方式连续设有螺杆3,形成送料部分F。上述螺杆3的前端连接有回转园板6,接着通过转轴10连续设有回转园板9,11,由此形成混合部分K1。在转轴10前端,形成回转园板13的出口部分V,其前端再通过螺杆59形成挤出部分X。后部的缸筒1与前部的缸筒30之间重叠着与回转园板6,9,11对应的环状部件14,17,20,其间配有固定园板16,18,21,带有出口12的环状部件22,以及其下游一侧的固定园板28。最后,通过螺栓24把缸筒1,30连接在一起。缸筒1,30的外表面上设有加热器5,缸筒1内部的上方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连续的通槽8,其端部与外界相通的开口7相通。如图3A所示,在回转园板6,9,11的一侧面上,沿园周形成多条从中心向外延伸的呈放射状的凸起,凸起之间形成凹下部分。该凹下部分离回转中心越近,其凹槽越浅。这种结构与上述回转园板6,9,11相反一侧面上的大致相同。凸起的外周端部凸出于回转园板6,9,11的外园面上,并在轴线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形成上述回转园板外园面上的螺旋。环状部件14,17,20上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轴线方向的沟槽。与上述各回转园板6,9,11相对的固定园板16,18,21的侧面如图3B所示,形成了沿园周方向伸展的多个凹下部分及其间的凸起。凹下部分离回转中心越近,所形成的沟槽越浅。各回转园板的凸起自放射方向稍呈倾斜状,其倾斜方向是在装置入口的一侧,与外园周方向相比,于相应的回转方向上的相位要迟一些,而在出口的一侧,则沿反方向倾斜。由此,使内部的材料从螺杆3与缸筒1的间隙,及转轴10与固定园板16,18的间隙,到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的间隙之间,沿着外周方向输送。在通过回转园板的外周面后,则沿中心方向输送到回转园板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与固定园板之间。另外,回转园板13的二侧面与其相对的固定园板21,28的侧面,其结构也与上述的相同。上述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之间形成的容积(流通面积)最好是向下游一侧徐徐变小,为此,最好是越到下游侧凸起的数目越多,或凹下部分的深度越到下游侧越浅。另外,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的设置数目,或其形成的凸起或凹下部分的数目、形状,最好是根据输送材料、混合条件等作最合适的设计。另外,在环状部件14,17,20的内周面上,形成多条在内园周上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槽23,由于它与回转园板6,9,11的外园周面相对,因此,凸起与凹下部分与上述回转园板同固定园板的关系一样,是交替相对应的。回转园板13的外园周面与环状部件22的内园周面之间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因此,在回转园板6,9之间,在回转园板9,11之间,在回转园板11,13之间,分别设有转轴10,其外园周如图2,3A所示,其外园周上设有螺旋状的刮板10a,它把转轴10外园周部分处的材料送向下游一侧。即,根据本专利技术,螺旋刮板10a下游一侧的前端,具有一个在回转园板9,11,13的下游侧即右侧的表面部分处形成一个缺口10b,该缺口位于上述锐角部分处,构成材料的通路。下面是对装置工作过程的说明,首先由驱动装置2驱动转轴31转动,再启动定量送料器1a向缸筒1内输入一定量的来自料斗4的材料,在缸筒1中,通过加热器5进行加热,一边将输入的材料进行干燥,一边向回转园板6方向输送。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沟槽8通过出口7排出。到达回转园板后部的材料,进入回转园板6外园周面与环状部件14之间,并通过回转园板6的侧面与固定园板16的侧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被向中心方向挤去,然后,在固定园板16与转轴10之间的间隙处,材料受到螺旋刮板10a的挤压而被向下游的一侧输送,于是再将回转园板9的侧面与固定园16的侧面的相对面之间的材料,向外园周方向输送。以下的过程,同样是对回转园板与固定园板之间的材料一边进行输送,一边施以挤压及剪切作用。另一方面,转轴10外园周面与固定园板16,18,21内园周面的间隙中的材料,在到达回转园板9,11,13右侧面时,由于螺旋刮板10a与回转回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部不会产生强粘性材料滞留的连续螺旋挤压机,在位于螺旋挤压机内的回转圆板6、9之间,回转圆板9、11之间,回转圆板11,13之间的转轴10上,设有让供入的材料通过外圆周作旋转运动而进行输送的螺旋刮板。在回转圆板9,11,13下游一侧,即左侧面与螺旋刮板10a的连接部位设有一个缺口10b,从而形成上述材料的输送通路。 轴表面与固定园板内表面之间的材料向下游一侧输送,在位于上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与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之间的转轴上,还固定有螺旋状的刮板,在下游一侧的回转园板的侧壁与螺旋刮板的连接部位设有一缺口,从而形成一条上述材料的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冈岸泰,
申请(专利权)人:BH工业有限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