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成形装置、模具及加压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44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加压成形装置、模具及加压成形方法。具有:第1模;第2模,与第1模对置配设,并且具备基板(14)、配设在比基板(14)更靠第1模侧的隔热构件(21)、及配设在比隔热构件(21)更靠第1模侧且在与第1模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加工部件;装填处理部,将被加工部件装填在第1模中;加热处理部,将加工部件加热到比构成被加工部件的材料的状态变化点高的成形温度;转印处理部,用来将加工部件推压在被加工部件上、将凹凸转印在被加工部件上。在此情况下,将加工部件配设在比隔热构件更靠第1模侧,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加工部件加热到成形温度、将加工部件冷却到脱模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以往,在将压模推压在由丙稀树脂等的树脂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板状的成形品原型上、来将预先形成在该压模上的微细图案转印的加压成形装置中,配设有具备上模及下模的模具装置,通过使上述上模进退,进行加压压缩及脱模。并且,将成形品原型设置在下模上,在将模具装置的整体加热后的状态下使上模前进,将该上模的压模推压在成形品原型上,进行加压压缩,转印上述微细图案而将成形品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加压成形装置中,为了提高转印性,需要充分提高成形品原型的温度,因此,需要充分提高模具装置整体的温度。此外,在加压压缩结束后,如果预先设定了成形品原型的温度的脱模温度例如在成形品原型为树脂的情况下比玻璃转移点Tg低而不能进行脱模,则由于在取出时的外力的作用下成形品会变形,所以待机进行脱模直到成为上述脱模温度。 因而,成形周期变长,生产率降低。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加压成形装置的问题点,其目的是提供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加压成形装置、模具、及加压成形方法。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压成形装置中,具有第1模;第2模,与该第1模对置并进退自如地配设,并且具备基板、配设在比该基板更靠上述第1模侧的隔热构件、及配设在比该隔热构件更靠上述第1模侧且在与第1模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加工部件;装填处理部,将被加工部件装填在上述第1模中;加热处理部,将上述加工部件加热到比构成上述被加工部件的材料的状态变化点高的成形温度;转印处理部,用来将上述加工部件推压在被加工部件上、将上述凹凸转印在被加工部件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加压成形装置中,还有,上述加热处理部将被加热到比上述状态变化点低的预加热温度的被加工部件加热。。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加压成形装置中,还有,加热上述加工部件的加热部配设在上述隔热构件和加工部件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加压成形装置中,还有,加热上述加工部件的加热部与上述加工部件对置地配设在上述第1、第2模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加压成形装置中,还有,加热上述加工部件的加热部内装在加工部件中。 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中,相对于装填被加工部件的另外的模具进退自如地配设。 并且具有基板;隔热构件,配设在比该基板更靠上述另外的模具侧;加工部件,配设在比该隔热构件更靠上述另外的模具侧、在与另外的模具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用来转印到上述被加工部件上的凹凸。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模具中,还有,加热上述加工部件的加热部配设在上述隔热构件和加工部件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模具中,还有,加热上述加工部件的加热部内装在加工部件内。 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压成形方法中,将被加工部件装填在第1模中;将与上述第1模对置并进退自如地配设、并且配设在比隔热构件更靠上述第1模侧、在与第1模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加工部件,加热到比构成上述被加工部件的材料的状态变化点高的成形温度;将上述加工部件推压在被加工部件上,将上述凹凸转印在被加工部件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加压成形方法中,还有,上述被加工部件被加热到比上述状态变化点低的预加热温度。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加压成形装置中,具有第1模;第2模,与该第1模对置而进退自如地配设,并且具备基板、配设在比该基板更靠上述第1模侧的隔热构件、及配设在比该隔热构件更靠上述第1模侧、在与第1模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加工部件;装填处理部,将被加工部件装填在上述第1模中;加热处理部,将上述加工部件加热到比构成上述被加工部件的材料的状态变化点高的成形温度;转印处理部,用来将上述加工部件推压在被加工部件上、将上述凹凸转印在被加工部件上。 在此情况下,由于加工部件配设在比隔热构件更靠上述第1模侧,所以,能够以较少的消耗能量、并且在短时间内将加工部件加热到成形温度、将加工部件冷却到脱模温度。结果,能够缩短成形周期,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装填工序的第1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装填工序的第2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加压压缩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取出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装填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装填工序的第1图。 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装填工序的第2图。 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加压压缩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方法的取出工序的图。 标号说明 11下模 12上模 14基板 21隔热构件 22加热器 23压模 25微细图案 34、85卤素灯 44成形品原型 71控制部 81感应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装置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成形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在图中,15是加压成形装置的壳体,该壳体15具备底壁16、侧壁17、及顶壁18。此外,20是用来将成形品成形的加压成形部,在该加压成形部20内配设有模具装置10。该模具装置10具备载置于模台29上作为第1模的下模11、及与该下模11对置并且作为进退(在图中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配设的第2模的上模12。另外,根据需要,能够配设包围下模11及上模12、并且导引该上模12的未图示的套筒状的筒模。50是配置在比上述加压成形部20更靠上方、使上模12进退、用来进行加压压缩及脱模的加压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成形品而成形光波导管等。 此外,30是经由隔壁33与上述加压成形部20邻接而形成的预加热室,将作为加工部件的未图示的成形品原型送入到该预加热室30中,该成形品原型在预加热室30中被预加热后,被供给到加压成形部20中。为此,在上述预加热室30中配设有作为用来载置上述成形品原型的支撑部件的工作台31、作为检测成形品原型的温度T1的第1温度检测部的温度传感器32、及作为预加热成形品原型的加热部的卤素灯34等。上述成形品原型由作为成形材料的丙稀树脂等的树脂形成,具有预定的形状。此外,上述成形品原型也可以由玻璃构成。 由上述温度传感器32检测到的温度T1被发送给控制部71,作为该控制部71的第1温度控制处理机构的、并且作为预加热处理部的未图示的预加热处理机构进行作为第1的温度控制处理的预加热处理,开启、关闭卤素灯,使上述温度T1成为转移到加压压缩工序前的最合适的预加热温度Tf。通过操作操作部72,将该预加热温度Tf设定为比玻璃转移点Tg稍低的第1的设定温度。上述玻璃转移点Tg构成由构成成形品原型的材料预先决定的状态变化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形品原型由卤素灯34加热,但是,也可以将成形品原型载置在加热板上、由加热板加热。 此外,40是经由隔壁36与上述加压成形部20邻接而形成的送出室,将在加压成形部20中成形的成形品移动到该送出室40中后送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a)第1模;(b)第2模,与该第1模对置并进退自如地配设,并且具备基板、配设在比该基板更靠上述第1模侧的隔热构件、及配设在比该隔热构件更靠上述第1模侧且在与第1模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凹凸的加 工部件;(c)装填处理部,将被加工部件装填在上述第1模中;(d)加热处理部,将上述加工部件加热到比构成上述被加工部件的材料的状态变化点高的成形温度;(e)转印处理部,用来将上述加工部件推压在被加工部件上、将上述凹凸转 印在被加工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松雅治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