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及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使可熔性材料由蓬松状变成有型物体,提高装釜效率,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成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送入带有加热区的筒中,使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熔化,保持可熔性材料内部不被熔化;将上述表面熔化的可熔性材料送入带有冷却区的筒中,使表面熔化的部分被冷却,在可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实成型方法及装置使蓬松状的可熔性材料形成一个有型的物体,在反应釜中有效被液体浸润,并能够搅拌,提高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领域,很多时候原材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蓬松状或松散状的 可熔性物质。这些蓬松状或松散状的可熔性物质是视密度很小、在高温下可 熔化的固体,外形不规则,相互间往往缠联在一起。当将这些物质投入反应 釜在溶液中与其它物质加热反应时,才能慢慢被溶解、反应,最后变成液体 产物。由于有这些性状,所以,直接将它们装入反应釜并和其它反应物在液相介质中反应时,存在下述问题1. 由于原材料中含有的可熔性物质呈蓬松状,在装反应釜投料时费时费 力,并难以实现机械化投料。2. 由于视密度很小,太蓬松,单位容积可容纳的物料量很少。因此,一 个容积很大的反应釜也装不下多少该种物质,妨碍了大规模生产的实现。3. 由于太蓬松,当将该种物质装入反应釜后,不能被有限的液体介质有 效浸润,也不能搅拌,只能静态传热,因此,在反应釜内反应时,传热极慢, 从而大大影响了反应速度,增长了反应时间,生产效率低,增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将蓬松状可熔 性材料压实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使可熔性材料由蓬松状变成有型物 体,提高装釜效率,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 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之后,送入带有加热区的筒中, 使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熔化,同时,保持可熔性材料内部不被熔化;(2)将上述表面熔化的可熔性材料送入带有冷却区的筒中,使表面熔 化的部分被冷却,在可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出料即可。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 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上端设置 有进料口,所述螺旋推进器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 统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冷却系统。所述加热系统为套在筒体上的电阻丝加热装置或者蒸汽加热装置或者 导热油加热装置。所述冷却系统为水冷系统或油冷系统或压缩空气冷却系统。所述筒体的材料为热传导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所述筒体的截面为圆形、方型、三角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压实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可以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并通 过熔化后再冷却的方法在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而内部只^皮压实,不被熔化, 从而可以使蓬松状的可熔性材料形成一个有型的物体,装釜时省时省力,提 高了装釜的速度,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生产。而且,相同容积的反应釜能够容 纳更多的物料,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在进入反应釜后, 由于增加了密度,能有效的被反应釜中的液体浸润,与反应爸中的溶液快速 溶解、反应,并能够搅拌,传热速度快,因此,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i兌明。 本专利技术的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成型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如氨纶、涤纶、尼龙等,通过螺旋推进器进行压实, 之后,送入带有加热区的筒中,使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炫化,同时保 持可熔性材料内部不被熔化。之后,将上述表面熔化的可熔性材料送入带有 冷却区的筒中,使表面熔化的部分被冷却,在可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 层,出料即可。螺旋推进器即工厂常用的绞笼。筒体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方4 型、三角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为了装釜方便,当筒体为圆形时,筒体的直径一般为200mm左右。将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与筒体接触的部分熔化可以通过控制加 热区的加热温度、物料的推进速度以及筒体的直径实现。根据原材料中含有 的可熔性物质的熔化温度,确定加热区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与熔化温度相 近,物料的推进速度较慢。当加热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较高的推进速度, 以使筒体中部的原材料不被熔化,而只有表面的部分^皮熔化。本专利技术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包括 筒体l,在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6连接的螺旋推进器4,所述螺旋推进 器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 5,所述螺旋推进器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加热系' 统3,从而在筒体上形成加热区。在加热系统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冷却 系统2,从而在筒体上形成冷却区。其中筒体的材料最好为热传导性能好的 金属材料,如20#、 35#无缝钢管。其中加热系统为套在筒体上的电阻丝加 热装置或者蒸汽加热装置或者导热油加热装置。冷却系统可以为水冷系统或 油冷系统或压缩空气冷却系统。筒体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型、三角形、多 边形等任意形状。为了装釜方便,当筒体为圓形时,筒体的直径一般为200mm 左右。以下以导热油作为加热系统,冷却系统采用水冷系统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 法和装置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成型的装置包括 如20#无缝钢管制成的筒体,在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推进器, 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螺旋推进器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 置有导热油加热系统,在加热系统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水冷系统。用于 生产的物质的原材料为氨纶、涤纶、尼龙等,筒体的直径为219,,加热区 的加热温度为25(TC 30(TC,螺旋推进器的推进速度为100mm/s左右。当 蓬松状可熔性材料通过进料口进入螺旋推进器中时,电机带动螺旋推进器旋 转,通过螺旋推进器的作用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故压实的可熔性材料 随着螺旋推进器的推动作用进入带有导热油的筒体内,导热油的热量通过筒 体的传导作用加热与筒体接触的可熔性材料的表面,并使可熔性材料的表面 被熔化,而内部不被熔化。之后在螺旋推进器的推进作用下进入带有水冷系 统的筒体,通过水冷作用,被熔化的可熔性材料表面迅速被冷却,从而在可 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从而形成一个有型的物体。之后,被螺旋推 进器推出筒体。上述连续生产的有型的可熔性材料切断后入库备用。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所公开的涉及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 方法及装置进行了特别描述,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有的变化和^f奮改都在本专利技术 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之后,送入带有加热区的筒中,使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熔化,同时,保持可熔性材料内部不被熔化;(2)将上述表面熔化的可熔性材料送入带有冷却区的筒中,使表面熔化的部分被冷却,在可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出料即可。2、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使用的 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 一端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的上端设置有进料 口,所述螺旋推进器前端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前端 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冷却系统。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为套在筒体上的电阻丝加热装置或者蒸汽加热装置或 者导热油加热装置。4、 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压实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蓬松状可熔性材料进行压实,之后,送入带有加热区的筒中,使压实的可熔性材料的外表面熔化,同时,保持可熔性材料内部不被熔化; (2)将上述表面熔化的可熔性材料送入带有冷却区的筒中,使表面熔化的部分被冷却,在可熔性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化层,出料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肃忠,
申请(专利权)人:优顿天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