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541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正硫化期胶囊内按常规工艺硫化,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控制为2或3个不同温度阶段,开始外温较高138~150℃,维持120~500分钟,或开始外温为138~143℃,维持120~300分钟。后期逐步降温为125~137℃,维持60~360分钟,或降温为132~137℃,维持120~240分钟。各阶段的温差为2~10℃、变温时间为1~10分钟,可各阶段的温差为3~5℃,变温时间为1~3分钟。初期的正硫化温度较高,使轮胎外部较快升温,缩短硫化时间。降温后轮胎深部位受影响小,仍可继续硫化。本工艺保证了轮胎内部硫化的充分又能避免或减少轮胎外部的过硫现象。适用于巨胎硫化,保证轮胎质量;降低了外温蒸汽温度和使用时间,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工艺,具体为一种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二)
技术介绍
目前轮胎的硫化工艺多是内温和外温的等压等温硫化工艺。其内温的控 制是在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胶囊内通入一定温度压力的介质并持续一段时 间;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一定温度压力的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恒 温恒压。同时为控制外温,轮胎外的外压温蒸汽保持恒温。胎坯装于模具内 然后置于蒸汽室硫化。一般轮胎的正硫化温度在145'C以上,某些轿车轮胎正硫化温度高达200 'C,但正硫化时间很短。对于巨型轮胎,其胎体橡胶厚度达150 300mm,需 要正硫化时间长。为避免表面的过硫化,多采用比一般轮胎正硫化期温度低 得多的硫化温度,如正硫化温仅为138度,但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正硫化需要 的时间过长,当胎体内部橡胶达到正硫化要求时,胎体外部的橡胶往往已过 硫。过硫使胶料的物理性能大幅度下降,影响轮胎质量。巨胎的硫化工艺需要重新改进。(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在轮胎正硫化期采用 两个以上的不同温度段的外温,使轮胎硫化均匀,有效降低过硫发生,以提 高轮胎质量。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的工艺为 常规工艺,在轮胎正硫化期,胶囊内按常规工艺不间断通入过热水、保持胶 囊内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控制为2或3个不同的温度阶段,开始 时采用较高的外温138°C 150°C,维持时间为120 500分钟,较好的方案 是开始阶段的外温为138°C 143°C,维持时间为120 300分钟。初期的正 硫化温度较高,使轮胎外部较快升温,以縮短硫化时间。高温硫化结束时间 为当轮胎最厚部中心开始起硫的时间(也即起泡时间),此时间可通过硫化测温得到,也可通过计算得到,最好是通过硫化测温得到。后期逐步降温为125 。C 137。C,维持时间为60 360分钟,使轮胎继续完成正硫化。较好的方案 是降温为132。C 137。C,维持时间为120 240分钟。各阶段的温度差为2 。C 1(TC,各阶段之间的变温时间为1 10分钟,较好的方案是各阶段的温 度差为3°C 5°C,各阶段之间的变温时间为1 3分钟。当轮胎最厚部中心开始起硫时,适当降低轮胎外部的硫化温度。降温后 轮胎深部位所受影响很小,仍然会继续硫化。这样做结果既可保证了轮胎内 部硫化的充分又能保证轮胎外部不受过高温度的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过硫 现象发生。本工艺所用硫化的温度根据轮胎厚度决定,厚度大的轮胎硫化的温度较 低,硫化时间较长;厚度较小者硫化的温度较高,硫化时间较短。因轮胎胶 料的导热系数很小,传热较慢,若硫化温度过高,轮胎最厚部位深处的胶还 未开始硫化或仍欠硫化,而与模型接触处的胶料已产生过硫。本专利技术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的优点为1、无需用过长时间,轮胎硫化 均匀,有效避免或降低过硫现象发生,特别适用于巨型轮胎的硫化,提高了 轮胎质量;2、降低了维持外温的蒸汽温度和使用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外直径为2904mm、轮辋宽度22英寸、断面宽度823mm、胎体最大厚度达 150腿的30. 00R51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其胶囊内通入165°C、 3.2Mpa的过热水,外温蒸汽为100 120°C。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 165'C温度3.2Mpa压力的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蒸汽温 度控制为2个不同的温度阶段。按所测蒸汽室内胎外的温度对送入蒸汽室的 蒸汽压力进行调节,即调节送入蒸汽室的蒸汽量,从而调节蒸汽室内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40°C,维持200分钟;(2)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2°C;(3) 外温蒸汽保持132"C维持24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2外直径为3594mm、轮辋宽度29英寸、断面宽度1097mm、胎体最大厚度 达220mm的40R57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160。C、 3Mpa压力的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 恒温恒压,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按3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40°C,维持260分钟;(2)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6°C;(3) 外温蒸汽保持136'C维持200分钟,继续硫化;(4) 外温蒸汽在1分钟内降为132°C;(5) 外温蒸汽保持132X:维持6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3直径为3780mrn,轮辋宽度36英寸、断面宽度1346mm、胎体最大厚度达 270mm的53/80R63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 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165°C、 3.5Mpa压力的过热水、保持胶囊内 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按3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38°C,维持300分钟;(2)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5°C;(3) 外温蒸汽保持135'C维持160分钟,继续硫化;(4)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2°C;(5) 外温蒸汽保持132'C维持12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4直径为2702mm,轮辋宽度19. 50英寸、断面宽度737rran、胎体最大厚度 达150mm的27R49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 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165"C、 3.5Mpa压力的过热水、保持胶囊内 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按2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43°C,维持120分钟;(2) 外温蒸汽在10分钟内降为133°C;(3) 外温蒸汽保持133"C维持24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5直径为3061mm,轮辋宽度24英寸、断面宽度894mm、胎体最大厚度达 180,的33R51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 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5蒸汽温度按2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40°C,维持120分钟;(2)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5°C;(4)外温蒸汽保持135。C维持24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6直径为3438mm,轮辋宽度37英寸、断面宽度1016mm、胎体最大厚度达 210mra的37R57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 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 蒸汽温度按3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50°C,维持60分钟;(2) 外温蒸汽在3分钟内降为143°C;(3) 外温蒸汽保持143'C维持60分钟,继续硫化;(4) 外温蒸汽在2分钟内降为132°C;(5) 外温蒸汽保持132'C维持300分钟,完成正硫化。实施例7直径为3594mm,轮辋宽度37英寸、断面宽度1016mm、胎体最大厚度达 220mm的奶R57子午线轮胎,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硫化工艺与例1相同。 在正硫化期,胶囊内不间断通入过热水、保持胶囊内的恒温恒压,轮胎外的 蒸汽温度按3个阶段控制为不同的温度,(1) 外温蒸汽温度为150°C,维持60分钟;(2) 外温蒸汽在10分钟内降为140°C;(3) 外温蒸汽保持14(TC维持60分钟,继续硫化;(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外温变温硫化工艺,硫化诱导期和预硫化期的工艺为常规工艺相同,在轮胎正硫化期,胶囊内按常规工艺不间断通入过热水,其特征在于: 正硫化期轮胎外的蒸汽温度控制为2或3个不同的温度阶段,开始时采用较高的外温138℃~150℃,维持时间 为120~500分钟,后期逐步降温为125℃~137℃,维持时间为60~360分钟,使轮胎继续完成正硫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何桂德许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