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型隔离层结构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9403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微波射频电路的带反型隔离层结构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制作方法,晶体管包括半绝缘衬底、缓冲层、沟道层与依次形成于沟道层之上的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以及源、漏、栅电极。其制作过程是:在半绝缘衬底上依次生长同质P型的缓冲层和同质N型的沟道层。在沟道层上生长同质P型的反型隔离层。对反型隔离层两端对应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位置的区域进行高浓度N型离子注入,形成源极帽层和漏极帽层。刻蚀掉反型隔离层对应于栅电极位置的部分,形成一个凹槽,使沟道层露出于表面。在源极帽层、漏极帽层上制作源电极和漏电极,在凹槽内的沟道层上制作栅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晶体管能提高微波射频电路的功率密度和增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
,更进一步涉及微电子
中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晶体管可应用于微波功放电路,提高电路的功率密度和增益。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功率微波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微波频段通信和雷达器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路与系统的性能得以不断的提升。目前,在高工作频率例如S波段(3GHz)和X波段(8GHz)实现高功率、高增益成为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主流方向。当前提高器件功率密度的和工作频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采取终端处理技术,改善电极边缘区域的电场分布,使器件具有更大的耐高压能力,进而提升器件的输出功率。例如,带场板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就是在形成栅电极时通过引入栅场板来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第二种方法是在通过对沟道层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来改善耗尽层在沟道层中的分布,进而减小沟道层的电阻和栅电容,提高器件的输出电流和工作频率。M/A-C0M公司申请的专利“双场板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申请号2006100643M. 8,公开号CN 101005096A)提供了一种双场板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形成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该结构引入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可以改善电极边缘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表面陷阱对载流子的俘获作用,提高输出电流。但是,该专利申请存在的不足是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会引入额外的栅漏电容,使器件的特征频率和最高震荡频率下降,影响器件的在高频段工作时的增 ο美商克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具有源极连接的场板的宽带隙场效应晶体管”(申请号200580014866. 7,公开号CN 1998089Α)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 该结构通过与源电极相连的场板调制了栅极边缘的电场分布,提高了器件的耐压,并且避免了引入较大的栅漏电容。该技术存在的不足是该结构提出场板电极在版图布局上需要绕开栅电极来实现连接,增加了版图的复杂程度,进而降低了大栅宽器件的成品率;另一方面,该结构中有多个金属电极与介电材料存在电学连接关系,降低了器件的可靠性。电子科技大学申请的专利“源漏双凹结构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申请号 200710048733. 2,公开号CN 101022129Α)提出了一种应用在高频、大功率领域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通过对栅源和栅漏之间的有源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凹槽来实现对耗尽层的控制,并对漂移区的电场分布进行调制。该技术的不足是在沟道层中引入了多个细线条的图形,破坏了原先沟道层平整的结构,使沟道层中的电势和电场分布变得复杂。对于近年来主流应用的场效应器件,难以进行复杂小图形的精确刻蚀,其结构与当前工艺水平的矛盾制约了该结构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结构与制作方法在可工艺上简单实现,本专利技术能提高微波射频电路的功率密度和增益。带反型隔离层结构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半绝缘衬底、缓冲层、沟道层、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源电极、漏电极、栅电极。半绝缘衬底之上依次形成缓冲层、沟道层。沟道层之上依次形成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反型隔离层的杂质类型与沟道层的杂质类型相反,反型隔离层与沟道层产生的耗尽层能实现沟道层中载流子与表面陷阱的隔离。反型隔离层的杂质浓度比沟道层的杂质浓度低2个数量级,以确保反型隔离层与沟道层产生的耗尽层主要扩展在反型隔离层中而对沟道层无负面影响。反型隔离层中形成一个与栅电极长度相等的凹槽,凹槽深至沟道层的上表面,使得栅电极能直接制作于沟道层上;源电极、漏电极分别形成于源极帽层、漏极帽层之上。栅电极形成于凹槽内的沟道层之上。本专利技术晶体管的半绝缘衬底、缓冲层、沟道层、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的材料均为半导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锗、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金刚石。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衬底预处理la)依次使用丙酮、甲醇、去离子水对半绝缘衬底样片进行清洗;lb)采用微电子工艺中的标准RCA清洗工艺去除样片表面的杂质和氧化层;(2)生长缓冲层采用金属氧化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在半绝缘衬底样片正面生长同质P型的缓冲层,掺杂杂质采用硼;(3)生长沟道层采用金属氧化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在缓冲层上生长同质N型的沟道层,掺杂杂质采用磷;(4)生长反型隔离层采用金属氧化物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在沟道层上生长同质P 型的反型隔离层,厚度为0. 05 0. 15微米,掺杂杂质采用硼,掺杂浓度为3X IO15CnT3 7 X IO15CnT3 ;(5)形成源极、漏极帽层采用高浓度磷离子注入的方法对反型隔离层两端对应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位置区域进行高浓度掺杂,形成源极帽层和漏极帽层;(6)刻蚀栅下缓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的方法刻蚀反型隔离层对应于栅电极位置的部分,在反型隔离中形成一个凹槽,凹槽的宽度等于栅电极长度,凹槽的深度等于反型隔离层厚度;(7)制作源、漏电极7a)采用等离子溅射的方法在源极帽层和漏极帽层上制作源电极和漏电极,7b)在900 1200°C的氮气氛围中进行3 10分钟的退火,形成欧姆接触;(8)制作栅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反型隔离层凹槽内的沟道层上制作栅电极,栅电极是由镍/钛/金三层金属构成的多金属层结构,多层金属层的厚度为 500A/1000A/1OOOA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沟道层表面引入反型隔离层,抑制了表面陷阱对沟道层内载流子的俘获效应,进而增大了沟道电导,克服了现有技术通过引入场板来抑制陷阱俘获效应而引起其它负面效应,由此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不引入额外的栅漏电容的情况下提高了器件的输出电流。第二,本专利技术的反型隔离层与沟道层产生的耗尽层引入了新的耗尽层电场,改善了原先栅电极边缘单一电场峰值的分布情况,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场板电极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栅极场板来调制电场分布而引入了寄生电容的和通过源极场板来调制电场分布而增加了电极连接路径的缺点,由此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不引入额外的电容并且不增加版图的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第三,本专利技术的沟道层为平整结构,规避了现有技术中对沟道层进行多次细线条刻蚀以改变沟道形状的复杂工艺,由此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制造工艺难度的情况下改善器件的直流和交流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结构图中,包括半绝缘衬底;缓冲层;沟道层;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源电极;漏电极;栅电极。半绝缘衬底之上依次形成缓冲层、沟道层。沟道层之上依次形成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反型隔离层的杂质类型与沟道层的杂质类型相反,反型隔离层与沟道层产生的耗尽层能实现沟道层中载流子与表面陷阱的隔离,反型隔离的厚度为0.05 0. 15微米,以较好地实现其隔离作用。反型隔离层的杂质浓度为3 X IO15CnT3 7 X IO15Cm-3,低于沟道层的杂质浓度2个数量级,以确保反型隔离层与沟道层产生的耗尽层主要扩展在反型隔离层中而对沟道层无负面影响。反型隔离层中形成一个与栅电极长度相等的凹槽,凹槽深度等于反型隔离层的厚度,使得栅电极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带反型隔离层结构的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半绝缘衬底、缓冲层、沟道层、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源电极、漏电极和栅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绝缘衬底之上依次形成缓冲层、沟道层;沟道层之上依次形成反型隔离层、源极帽层、漏极帽层;反型隔离层中形成一个与栅电极长度相等的凹槽,凹槽深至沟道层的上表面;源电极、漏电极分别形成于源极帽层、漏极帽层之上;栅电极形成于凹槽内的沟道层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常春宋坤杨银堂贾护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