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细胞因子嫁接组合物及用于免疫调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30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43
本公开提供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结合白细胞介素10受体并通过白细胞介素10受体刺激胞内信号传导。本公开提供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可用于增强抗炎细胞反应,并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改善和预防中的促炎作用。另外,本公开提供了编码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的多核苷酸和载体、能够产生抗体细胞因子移植蛋白的宿主细胞,以及将抗体细胞因子移植蛋白与其他治疗剂组合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病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体细胞因子嫁接组合物及用于免疫调节的方法
本公开涉及结合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并刺激通过该受体的信号传导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engrafted)组合物。
技术介绍
白细胞介素10(IL10)被鉴定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对Th1辅助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PC)发挥作用。作为结构域交换的非共价同型二聚体存在的16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IL10以一同型二聚体对四IL-10RI亚单位的化学计量结合高亲和力IL-10受体I(IL-10RI),从而招募IL-10R2并通过JAKI/TYK2途径激活信号转导。IL-10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例如,IL-1、IL-6、IL-8、IL-12、TNF-α、GM-CSF、活性氧及氮中间体)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合成,且已在许多自体免疫的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强效力。认为IL10功效是由于其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和效应功能的能力。然而,IL10是一种多效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IL10还显示促进B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和辅助性T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树突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甚至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表明它也具有促炎症功能(Moore等人,AnnuRevImmunol.2001;19:683-765)。L10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剂,在动物模型系统和遗传学中得到支持。例如,在小鼠和具有IL-10R缺陷的小鼠中敲除IL10会形成自发的结肠炎发作。在人中,9-16%的克隆病(Crohn’sDisease)患者具有与IL10产生缺陷或降低相关的NOD2突变,并且20%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3'UTR中携带疾病相关的IL10SNP。最后,人体中IL-10R1的某些突变导致罕见的严重形式的克隆病(Glocker等人,NEnglJMed.2009;361(21):2033-45)。尽管有强大的基因连锁数据,但多达25μg/kg重组人IL10在健康志愿者和特定患者群体中显示了耐受性和安全性,且多达100μg/kg重组人IL-10在接受者的子集中具有轻微影响;然而,对于特定患者群体仅发现轻微的临床疗效,且由于缺乏效力而停止临床开发。已经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估,并且已经确定了结果的几种可能性,例如,有限的效力是由于IL10的短半衰期导致靶器官(结肠)暴露不良引起的;IL10的促炎效应在高剂量时表达出来并且抵消了低剂量IL10的抗炎效力(Lindsay及Hodgson,AlimentPharmacolTher.2001;15(11)1709-1716)。与此可能性一致的是,高剂量的IL10与升高的系统性IFNγ、粒酶和新喋呤(neopterin)水平相关,这与炎症增加有关(发炎标记)相关(Tilg等人,Gut2002;50(2)191-5)。已开发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以产生更有效的IL10治疗剂,其赋予改善的特征以解决重组人IL10的临床缺陷。这种改善的治疗特征包括强的抗炎IL10效力和促炎活性的显著降低、延长的半衰期、易于施用和稳定性。因此,本公开提供了改进的IL10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和治疗免疫相关病症的方法。专利技术概述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具有优于临床上已知和使用的重组IL10和IL10构建体的优选治疗谱。具体而言,提供了维持天然或重组人IL10的所需抗炎活性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然而,保留了促炎症活性的显著降低。另外,与重组人IL10蛋白相比,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表达出改善的半衰期,稳定性和易于施用。这些组合物的优选性质产生优于临床上使用或在文献中描述的那些组合物的优选治疗组合物。本公开因此提供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结合并促进通过IL10受体的信号传导并刺激某些细胞类型。本专利技术提供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包含:(i)免疫球蛋白重链序列,其包含重链可变区(VH)及包含CH1区、CH2区及CH3区的重链恒定区,及(ii)免疫球蛋白轻链序列,其包含轻链可变区(VL)及轻链恒定区(CL);其中单体IL10分子嫁接至VH或VL的互补决定区(CDR)。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3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4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29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30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45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46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61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62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77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78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93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94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09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10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25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26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41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42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57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58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73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74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189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190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205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206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222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223的可变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括包含SEQIDNO:238的可变重链及包含SEQIDNO:239的可变轻链。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包含IgG类抗体Fc区。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免疫球蛋白选自IgG1、IgG2或IgG4亚类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任选含有至少一种调节(即,增加或降低)抗体或抗体片段至Fc受体的结合的修饰。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的免疫球蛋白重链任选包含赋予经修饰效应物功能的修饰。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包含赋予降低的效应物功能的突变,该突变选自D265A、P329A、P329G、N297A、D265A/P329A、D265A/N297A、L234/L235A、P329A/L234A/L235A及P329G/L234A/L235A中的任意者。在相关方面中,本公开进一步提供至少编码如本文所述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的重链和/或轻链蛋白的多核苷酸。在另一相关方面中,本公开进一步提供适于产生如本文所述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的宿主细胞。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包含编码抗体细胞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包含:(a)重链可变区(VH),包含互补决定区(CDR)HCDR1、HCDR2、HCDR3;和(b)轻链可变区(VL),包含LCDR1、LCDR2、LCDR3;和(c)嫁接至VH的CDR中或VL的CDR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单体分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04 US 62/263,0081.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包含:(a)重链可变区(VH),包含互补决定区(CDR)HCDR1、HCDR2、HCDR3;和(b)轻链可变区(VL),包含LCDR1、LCDR2、LCDR3;和(c)嫁接至VH的CDR中或VL的CDR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单体分子。2.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L10单体分子嫁接至重链CDR中。3.权利要求2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重链CDR是HCDR1、HCDR2或HCDR3。4.权利要求3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L10单体分子嫁接至HCDR1中。5.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L10单体分子嫁接至轻链CDR中。6.权利要求5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轻链CDR是LCDR1、LCDR2或LCDR3。7.权利要求6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L10单体分子嫁接至LCDR1中。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与重组人IL10相比,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能够较少地激活T细胞或NK细胞。9.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具有比rhIL10半衰期长的半衰期。10.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L10单体分子由SEQIDNO:209组成。11.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还包含IgG类抗体重链。12.权利要求1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IgG类重链选自IgG1、IgG2或IgG4。13.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在嫁接的IL10单体分子存在下,CDR与靶蛋白的结合特异性降低。14.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在嫁接的IL10单体分子存在下,CDR与靶蛋白的结合特异性保留。15.权利要求14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CDR的结合特异性不同于IL10单体分子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特异性。16.权利要求14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CDR的结合特异性针对非人靶标。17.权利要求1的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中VH或VL是人源化的或人的。18.抗体细胞因子嫁接蛋白,其包含:(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93的HCDR1、(b)SEQIDNO:194的HCDR2、(c)SEQIDNO:195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96的LCDR1、(e)SEQIDNO:197的LCDR2及(f)SEQIDNO:198的LCDR3;(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97的HCDR1、(b)SEQIDNO:98的HCDR2、(c)SEQIDNO:99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00的LCDR1、(e)SEQIDNO:101的LCDR2及(f)SEQIDNO:102的LCDR3;(i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的HCDR1、(b)SEQIDNO:2的HCDR2、(c)SEQIDNO:3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4的LCDR1、(e)SEQIDNO:5的LCDR2及(f)SEQIDNO:6的LCDR3;(i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7的HCDR1、(b)SEQIDNO:18的HCDR2、(c)SEQIDNO:19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20的LCDR1、(e)SEQIDNO:21的LCDR2及(f)SEQIDNO:22的LCDR3;(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33的HCDR1、(b)SEQIDNO:34的HCDR2、(c)SEQIDNO:35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36的LCDR1、(e)SEQIDNO:37的LCDR2及(f)SEQIDNO:38的LCDR3;(v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49的HCDR1、(b)SEQIDNO:50的HCDR2、(c)SEQIDNO:51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52的LCDR1、(e)SEQIDNO:53的LCDR2及(f)SEQIDNO:54的LCDR3;(v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65的HCDR1、(b)SEQIDNO:66的HCDR2、(c)SEQIDNO:67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68的LCDR1、(e)SEQIDNO:69的LCDR2及(f)SEQIDNO:70的LCDR3;(vi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81的HCDR1、(b)SEQIDNO:82的HCDR2、(c)SEQIDNO:83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84的LCDR1、(e)SEQIDNO:85的LCDR2及(f)SEQIDNO:86的LCDR3;(ix)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13的HCDR1、(b)SEQIDNO:114的HCDR2、(c)SEQIDNO:115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16的LCDR1、(e)SEQIDNO:117的LCDR2及(f)SEQIDNO:118的LCDR3;(x)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29的HCDR1、(b)SEQIDNO:130的HCDR2、(c)SEQIDNO:131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32的LCDR1、(e)SEQIDNO:133的LCDR2及(f)SEQIDNO:134的LCDR3;(x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45的HCDR1、(b)SEQIDNO:146的HCDR2、(c)SEQIDNO:147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48的LCDR1、(e)SEQIDNO:149的LCDR2及(f)SEQIDNO:150的LCDR3;(x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61的HCDR1、(b)SEQIDNO:162的HCDR2、(c)SEQIDNO:163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64的LCDR1、(e)SEQIDNO:165的LCDR2及(f)SEQIDNO:166的LCDR3;(xiii)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177的HCDR1、(b)SEQIDNO:178的HCDR2、(c)SEQIDNO:179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180的LCDR1、(e)SEQIDNO:181的LCDR2及(f)SEQIDNO:182的LCDR3;(xi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210的HCDR1、(b)SEQIDNO:211的HCDR2、(c)SEQIDNO:212的HCDR3;及轻链可变区,其包含:(d)SEQIDNO:213的LCDR1、(e)SEQIDNO:214的LCDR2及(f)SEQIDNO:215的LCDR3;或(xv)重链可变区,其包含(a)SEQIDNO:226的HCDR1、(b)SEQIDNO:227的HCDR2、(c)SEQIDNO:228的HCDR3;及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迪多纳托M·克努特S·米乌森G·斯普拉贡J·特劳格B·H·盖尔斯坦格尔C·N·辛普森T·尤特
申请(专利权)人: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