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37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主体、第一活塞杆、内腔、连接块、高压气体腔、散热腔、活塞阀和伸缩气囊,所述减震器主体上设置有吊耳,且减震器主体上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底部设置有减震器底座,且工作腔内设置有外腔,所述第一活塞杆插接在减震器主体的内部,且第一活塞杆与导向器相互连接,所述内腔内安装设置有导向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且连接块底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高压气体腔设置在内腔中,且内腔设置有上腔和下腔,所述散热腔安装设置在内腔中。该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采用第一活塞杆与第二塞杆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减压的效果,便于使用的日常使用,提高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缓冲汽车受到路面、障碍物造成的颠簸带给车身的冲击,它不仅可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舒适,还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减震器如果失效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由于较液压减震器来说,油气减震器具有灵敏度高,泄漏少的特性,且油气减震器的减震性能优良,油气减震器中普遍使用的浮动活塞实现油气分离,浮动活塞的密封环由于磨损后,会造成产品失效,产品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密封环才能保证减震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产品易失效,寿命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主体、第一活塞杆、内腔、连接块、高压气体腔、散热腔、活塞阀和伸缩气囊,所述减震器主体上设置有吊耳,且减震器主体上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底部设置有减震器底座,且工作腔内设置有外腔,所述第一活塞杆插接在减震器主体的内部,且第一活塞杆与导向器相互连接,所述内腔内安装设置有导向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且连接块底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高压气体腔设置在内腔中,且内腔设置有上腔和下腔,所述散热腔安装设置在内腔中,且散热腔设置在下腔中,所述活塞阀设置在第二活塞杆的底部,且活塞阀底部为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螺栓固定在减震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吊耳开设在减震器主体上,且吊耳关于减震器主体中心线两端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外腔内嵌安装在工作腔的内部,且工作腔整体的纵截面为“U”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通过连接块连接为一体,且第一活塞杆直径为第二活塞杆直径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活塞阀与第二活塞杆插接固定为一体,且第二活塞杆关于活塞阀左右两端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伸缩气囊整体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且伸缩气囊最大伸缩长度为减震器主体长度的四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采用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减压的效果,便于使用者的日常使用,提高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采用伸缩气囊对油气进行隔离,降低了工作腔表面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装置运转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利用伸缩气囊的伸缩功能来适应减震器内部空间的改变,减震器内部的散热腔可以提高装置的散热效果,降低装置失效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气囊结构正面示意图。图中:1、减震器主体,2、吊耳,3、工作腔,4、减震器底座,5、外腔,6、第一活塞杆,7、内腔,8、导向器,9、连接块,10、第二活塞杆,11、高压气体腔,12、上腔,13、散热腔,14、活塞阀,15、下腔,16、伸缩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主体1、吊耳2、工作腔3、减震器底座4、外腔5、第一活塞杆6、内腔7、导向器8、连接块9、第二活塞杆10、高压气体腔11、上腔12、散热腔13、活塞阀14、下腔15和伸缩气囊16,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吊耳2,吊耳2开设在减震器主体1上,且吊耳2关于减震器主体1中心线两端对称分布,便于减震器主体1快速的安装与固定,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且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工作腔3,工作腔3底部设置有减震器底座4,且工作腔3内设置有外腔5,外腔5内嵌安装在工作腔3的内部,且工作腔3整体的纵截面为“U”形结构,便于内部的零件进行减震运动,优化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第一活塞杆6插接在减震器主体1的内部,第一活塞杆6与第二活塞杆10通过连接块9连接为一体,且第一活塞杆6直径为第二活塞杆10直径的两倍,便于第一活塞杆6对第二活塞杆10进行拉伸运动,提高装置内部零件的运动合理性,且第一活塞杆6与导向器8相互连接,内腔7内安装设置有导向器8,连接块9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且连接块9底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0,高压气体腔11设置在内腔7中,且内腔7设置有上腔12和下腔15,散热腔13安装设置在内腔7中,且散热腔13设置在下腔15中,活塞阀14设置在第二活塞杆10的底部,活塞阀14与第二活塞杆6插接固定为一体,且第二活塞杆10关于活塞阀14左右两端对称分布,便于第二活塞杆10对活塞阀14的稳定提拉,提高装置操作的快捷性和减震效果,且活塞阀14底部为伸缩气囊16,伸缩气囊16整体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且伸缩气囊16最大伸缩长度为减震器主体1长度的四分之一,提高伸缩气囊16对装置使用寿命的提高,防止装置因磨损后造成产品失效,伸缩气囊16螺栓固定在减震器底座4上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时,先将减震器主体1通过两端的吊耳2与装置固定为一体,检查工作腔3是否固定稳定,第一活塞杆6受到震动的力度并通过导向器8向下,第一活塞杆6向下带动连接块9底部的第二活塞杆10,减震液体从上腔12和下腔15内部流出并通过活塞阀14,降低震动的效果,第二活塞杆10下行的时候,下腔15的面积缩小伸缩气囊16被压缩,当第二活塞杆10上行的时候,下腔15的面积扩大伸缩气囊16在高压气体腔11内释放的高压气体的作用下释放出来,散热腔13将向下产生的高温进行释放,降低内部的温度。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主体(1)、第一活塞杆(6)、内腔(7)、连接块(9)、高压气体腔(11)、散热腔(13)、活塞阀(14)和伸缩气囊(1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吊耳(2),且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工作腔(3),所述工作腔(3)底部设置有减震器底座(4),且工作腔(3)内设置有外腔(5),所述第一活塞杆(6)插接在减震器主体(1)的内部,且第一活塞杆(6)与导向器(8)相互连接,所述内腔(7)内安装设置有导向器(8),所述连接块(9)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且连接块(9)底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0),所述高压气体腔(11)设置在内腔(7)中,且内腔(7)设置有上腔(12)和下腔(15),所述散热腔(13)安装设置在内腔(7)中,且散热腔(13)设置在下腔(15)中,所述活塞阀(14)设置在第二活塞杆(10)的底部,且活塞阀(14)底部为伸缩气囊(16),所述伸缩气囊(16)螺栓固定在减震器底座(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减震器主体(1)、第一活塞杆(6)、内腔(7)、连接块(9)、高压气体腔(11)、散热腔(13)、活塞阀(14)和伸缩气囊(1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吊耳(2),且减震器主体(1)上设置有工作腔(3),所述工作腔(3)底部设置有减震器底座(4),且工作腔(3)内设置有外腔(5),所述第一活塞杆(6)插接在减震器主体(1)的内部,且第一活塞杆(6)与导向器(8)相互连接,所述内腔(7)内安装设置有导向器(8),所述连接块(9)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且连接块(9)底部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0),所述高压气体腔(11)设置在内腔(7)中,且内腔(7)设置有上腔(12)和下腔(15),所述散热腔(13)安装设置在内腔(7)中,且散热腔(13)设置在下腔(15)中,所述活塞阀(14)设置在第二活塞杆(10)的底部,且活塞阀(14)底部为伸缩气囊(16),所述伸缩气囊(16)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道锡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中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