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8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副车架,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纵梁,其中,于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安装位套管,前横梁的中部内凹成型有凹槽,并于凹槽中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前悬置安装套管;纵梁的一端与前横梁构成固连,于纵梁的另一端构造有后安装位套管,并于后安装位套管的侧壁上固连有举升定位孔支架;后横梁与前横梁间隔布置,并搭接固连于两个纵梁之间,于后横梁的中部贯穿插设有后悬置安装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前横梁上设置前安装位套管和在凹槽内设置前悬置安装套管,以及在纵梁上设置后安装位套管和举升定位孔支架,并在后横梁的中部贯穿插设后悬置安装套管,由此,可使本后副车架便于与电机悬置等构件连接。

Rear Sub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sub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ross beam, a rear cross beam and two vertical beam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in which both ends of the front cross beam are separately equipped with a front mounting sleeve, and a concave groove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concave of the front cross beam, and two front mounting sleeve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in the groove; one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s.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ross beam, and a rear mounting position casing is construct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a lifting positioning hole support is attach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rear casing. The rear cross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beams and connected to the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nd the rear mounting sleeve is inser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ear cross beam.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by installing a front casing in front of a front cross beam and a front suspension installation casing in the groove, and installing a position casing and a lifting positioning hole support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inserting a rear mounting sleeve in the middle of the rear cross beam, thereby allowing the rear frame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motor suspension and the like. Th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
技术介绍
副车架作为悬挂与车身连接的中间缓冲体,在汽车上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隔离后驱动单元的震动和噪音,并承载各种控制臂构件,同时也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力矩。但是,由于现有副车架上的电机悬置等构件的安装位布置不合理,不便于副车架与各控制臂构件之间的连接,同时也降低了副车架的刚度以及整车的行驶平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副车架,以使其安装位布置合理而便于与各构件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安装位套管,所述前横梁的中部内凹成型有凹槽,并于所述凹槽中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前悬置安装套管;纵梁,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纵梁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构成固连,于所述纵梁的另一端构造有后安装位套管,并于所述后安装位套管的侧壁上固连有举升定位孔支架;后横梁,与所述前横梁间隔布置,并搭接固连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于所述后横梁的中部贯穿插设有后悬置安装套管。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为液压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进一步的,于所述前悬置安装套管和所述前横梁之间固连有加强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架为两端与所述前横梁固连、中部隆起并与所述前悬置安装套管的顶部形成固连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为由纵梁上板和纵梁下板扣合固连而成的管状结构。进一步的,于所述纵梁靠近于所述前横梁的一端设有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和下控制臂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的横截面呈U形,且所述后横梁的开口端朝下。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包括前后拼接固连的后横梁外板和后横梁内板。进一步的,于所述后横梁的下部设有分置于所述后悬置安装套管两侧、并贯通设置的后横臂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后横梁外板上设有分置于所述后悬置安装套管两侧的若干个稳定杆安装孔,对应于所述稳定杆安装孔,于所述后横梁外板的内壁上固连有螺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后副车架,通过在前横梁上设置前安装位套管和在凹槽内设置前悬置安装套管,以及在纵梁上设置后安装位套管和举升定位孔支架,并在后横梁的中部贯穿插设后悬置安装套管,由此,可使本后副车架便于与电机悬置等构件连接,并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刚度,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2)前横梁通过液压一体成型构造而成,可便于加工制造,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3)设置加强支架可提高前悬置安装套管与前横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4)加强支架采用弧形结构,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5)纵梁采用纵梁上板和纵梁下板扣合固连而成的管状结构,不仅加工成本低廉,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6)后横梁的横截面呈U形,可便于螺母等固定到后横梁内壁上,从而能够便于各构件于后横梁上的连接。(7)于后横梁外板的内壁上固连有螺母,能够便于稳定杆于后横梁上的固定。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横梁,101-凹槽,102-第一工艺孔,2-前悬置安装套管,3-加强支架,4-前安装位套管,5-纵梁,501-第二工艺孔,6-上控制臂安装支架,7-下控制臂安装支架,8-后安装位套管,9-举升定位孔支架,10-后横梁,11-后悬置安装套管,1001-后横臂安装孔,1002-稳定杆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如图1中所示,其主要包括前横梁1、左右对称布置且一端与前横梁1构成固连的两个纵梁5,以及与前横梁1间隔布置、并搭接固连于两个纵梁5之间的后横梁10,如此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整体构成“井”字型结构,而可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具体而言,由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前横梁1为液压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如此可保证前横梁1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便于加工制造。另外,于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安装位套管4,且前安装位套管4的轴向与车身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相邻于前安装位套管4,于前横梁1上构造有两个第一工艺孔102,以便于加工制造。而为便于安装电机,前横梁1的中部内凹成型有凹槽101,并于该凹槽101中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前悬置安装套管2,且该前悬置安装套管2的轴向与车身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为提高使用效果,于前悬置安装套管2和前横梁1之间固连有加强支架3,以提高前悬置安装套管2与前横梁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中,加强支架3具体为两端与前横梁1固连、中部隆起并与前悬置安装套管2的顶部形成固连的弧形结构。当然,加强支架3除了采用上述一体式的弧形结构,其也可采用对称布置于前悬置安装套管2两侧的两个分体式的平板结构。依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5为弧形结构,并由此使得左右对称的两个纵梁5整体构成了“八”字型结构。该纵梁5具体为由纵梁5上板和纵梁5下板扣合固连而成的管状结构,其具有矩形横截面,且高度尺寸小于宽度尺寸,并沿远离前横梁1的方向,纵梁5的整体尺寸渐小。相对于与前横梁1固连的一端,于纵梁5的另一端构造有与前安装位套管4保持同轴向的后安装位套管8,并于后安装位套管8的侧壁上固连有举升定位孔支架9,且该举升定位孔支架9具体为板状结构。除此之外,于纵梁5靠近于前横梁1的一端设有上控制臂安装支架6和下控制臂安装支架7。其中,上控制臂安装支架6跨越纵梁5的高度方向设置,并沿纵梁5的宽度方向外伸,于该外伸端构造有贯穿布置的上控制臂安装孔,且为便于安装,该上控制臂安装孔具体采用长形孔。下控制臂安装支架7则对应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6固连于纵梁5的底部,其主要包括沿纵梁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下控制臂安装板,并于该下控制臂安装板上形成有下控制臂安装孔,且于远离前横梁1的下控制臂安装板的外壁上固连有对应于下控制臂安装孔布置的螺母。另外,于纵梁5的两端也构造有用于加工制造的第二工艺孔501。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后横梁10的横截面为开口端朝下的U形,其具体包括前后拼接固连的后横梁外板和后横梁内板,于后横梁10的顶部形成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凹坑,但其整体高度大于纵梁5的高度。另外,于后横梁10的中部设有贯穿后横梁外板和后横梁内板布置的后悬置安装套管11,该后悬置安装套管11与上述的前悬置安装套管2结合构成了电机悬置的安装位。除此之外,于后横梁10的下部设有分置于后悬置安装套管11两侧、并贯通设置的后横臂安装孔1001,且该后横臂安装孔1001具体采用长形孔。于后横梁外板上还设有分置于所后悬置安装套管11两侧的四个稳定杆安装孔1002,并对应于稳定杆安装孔1002,于后横梁外板的内壁上固连有螺母,如此便于实现稳定杆于后横梁10上的快速安装。基于上述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通过在前横梁1上设置前安装位套管4和在凹槽101内设置前悬置安装套管2,以及在纵梁5上设置后安装位套管8和举升定位孔支架9,并在后横梁10的中部贯穿插设后悬置安装套管11等,可使本后副车架便于与电机悬置等构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1),于所述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安装位套管(4),所述前横梁(1)的中部内凹成型有凹槽(101),并于所述凹槽(101)中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前悬置安装套管(2);纵梁(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纵梁(5)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1)构成固连,于所述纵梁(5)的另一端构造有后安装位套管(8),并于所述后安装位套管(8)的侧壁上固连有举升定位孔支架(9);后横梁(10),与所述前横梁(1)间隔布置,并搭接固连于两个所述纵梁(5)之间,于所述后横梁(10)的中部贯穿插设有后悬置安装套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1),于所述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安装位套管(4),所述前横梁(1)的中部内凹成型有凹槽(101),并于所述凹槽(101)中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前悬置安装套管(2);纵梁(5),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纵梁(5)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1)构成固连,于所述纵梁(5)的另一端构造有后安装位套管(8),并于所述后安装位套管(8)的侧壁上固连有举升定位孔支架(9);后横梁(10),与所述前横梁(1)间隔布置,并搭接固连于两个所述纵梁(5)之间,于所述后横梁(10)的中部贯穿插设有后悬置安装套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为液压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悬置安装套管(2)和所述前横梁(1)之间固连有加强支架(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3)为两端与所述前横梁(1)固连、中部隆起并与所述前悬置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龙赵一狄邹升阳董立冬曹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