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39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固定在强度和刚性均可保证的后轮罩加强板上,自然其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得到确保,这样就可以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的受力沿后轮罩加强板的布置路径传递并分解到车身受力件上。

Second row seat bel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c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cond row seat bel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the passenger car. Its feature is that the second row seat belt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wheel cover stiffener. As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is adopted, the second row seat belt seat is fixed on the rear wheel hood which is guaranteed by strength and rigidity,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xed connection is natural. It is ensured that the loading path of the second row seat belts can be transferred along the arrangement path of the rear wheel housing reinforcement plate and decomposed to the body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涉及后轮罩外板本体、后减震器座、后轮罩内板本体、C柱加强板、后轮罩加强板、C柱内板等组成的结构形式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历史车型设计复杂,零件数量较多、焊点多,焊接效率低,一致性较差,易出现左右错装,且有发生过局部刚度差而导致异响现象,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开裂失效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从而危及乘客安全、降低乘客舒适性感受。常规的安全带安装结构易出现问题如:1、局部刚度模态低,出现异响;2、车身安装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开裂;3、左右件出现错装。究其缘由,安全带安装结构中部件连接部位选择欠佳,受力件的传力路径不连续,刚度强度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保证车身的整体刚度模态性能前提下,有效利用加强板受力路径,提高局部安装点刚度和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安全带带座固定在强度和刚性均可保证的后轮罩加强板上,自然其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得到确保,这样就可以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的受力沿后轮罩加强板的布置路径传递并分解到车身受力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部件分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4分别是图1中的A-A、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固定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当然其固定连接结构得到基本保证。作为优选方案,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段延伸到后轮罩内板本体30和后轮罩外板本体40的结合面上部,后轮罩加强板20、后减震器座50位置相对的布置在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内、外侧板面上。采用上述方案,后轮罩加强板20、后减震器座50分别与后轮罩外板本体40焊接为一体,使得该部位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样不仅确保了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的安装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后减震器座50的强度,确保了车身结构强度。更优选的方案是自下而上布置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端与自上而下的C柱加强板60的下端相互衔接。这样就是使得后轮罩加强板20与C柱加强板60的强度彼此增强。由于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下段分别与C柱加强板60、后减震器座50连接,这样在车身后横梁、C柱、减震单元、后排安全带之间建立完整、连续的传递受力的路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整体呈槽口指向为向下、向外的槽型且槽口处有外置的翻边21,翻边2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部位的外侧对应着后减震器座50的外置翻边5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位。如图3所示,后轮罩内板本体30、减震器座50及后轮罩加强板20连接后构成了截面类似品字结构的复合管腔结构,无论是抗拉、抗扭还是抗弯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位于后轮罩内板本体30上部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段自内向外依次与C柱内板70、C柱加强板60焊接。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与上、下位置处的C柱加强板60、后减震器座50叠合区域的截面为管腔形状。如图4所示,这样进一步改善了C柱方向上受力能力。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与上、下位置处的C柱加强板60、后减震器座50叠合区域构成的管腔中自下而上分别有后轮罩内板本体30和C柱内板70的板体。内外方向上将三个板件实施焊接可以构成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整体呈竖向布置的管腔,上述方案不仅为安全带提供了安全牢固的安装位,确保了安全带受力时有足够安全的力传递路径,同时还提高了减震单元和C柱的受力能力。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端与C柱加强板60、后轮罩外板本体40之间围成一开口指向车内一侧的开口1,后轮罩加强板20与C柱加强板60围合成的管腔区域内的后轮罩加强板20上固连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安全带11自所述的开口1引出,所述的开口1高度位置处且里外正对方向上的后轮罩外板本体40上对应设置缺失部41。该缺失部41为放置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提供了空间,该位置对应设置的开口1方便安全带11的收放。为方便实施,以下简述部件的焊接工序:1、后减震器座50和后轮罩加强板20位置对齐并与后轮罩外板本体40焊接为一体,截面封闭;2、后轮罩加强板20上端延伸到C柱加强板60,位置对齐并实施焊接,截面封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车身骨架在后轮罩区域的受力路径能有效的上下传递,提高车身骨架刚度模态,提高安装点的刚度和模态,并减少零件数量和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安全带带座(10)布置在后轮罩加强板(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段延伸到后轮罩内板本体(30)和后轮罩外板本体(40)的结合面上部,后轮罩加强板(20)、后减震器座(50)位置相对的布置在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内、外侧板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布置的后轮罩加强板(20)的上端与自上而下的C柱加强板(60)的下端相互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罩加强板(20)整体呈槽口指向为向下、向外的槽型且槽口处有外置的翻边(21),翻边(2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部位的外侧对应着后减震器座(50)的外置翻边(51)与后轮罩内板本体(30)的焊接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第二排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后轮罩内板本体(30)上部的后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跃奇聂素祥熊辉陈云徐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