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753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型电动液压钳传动的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该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包括一电机、一双行星轮系机构、一行星轮套筒、一底座、一端盖、一凸轮、两旋转笼套及两导向轴;行星轮套筒内设有双行星轮系机构,凸轮位于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而双行星轮系机构和凸轮位于底座与端盖之间,导向轴分别与底座、凸轮以及端盖间隙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优于其它微型电动液压钳的传动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其采用双滚轮摩擦的传动方式,使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传动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微电动液压钳传动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行星传动装置,因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在微电动液压钳的传动装置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行星传动装置结构复杂,既不便于制造与安装,又不便于拆卸,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噪音响,振动大等问题;不符合现代工业对机械传动装置的要求。由此可见,微电动液压钳传动装置的设计与现有微电动液压钳传动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有明显的缺陷,本设计人就此积极加以研究与创新,以期创造出一种适用于微型电动液压钳的传动装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此装置在保证传动效率与结构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实现了结构构造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噪音小、振动小及输出力大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构造简单、方便拆卸与安装、噪音小、振动小及输出力大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这种传动装置主要适用于微电动液压钳的传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一电机和一行星套筒,行星套筒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凸轮、一滚座以及一导向轴,行星齿轮机构位于凸轮和滚座之间,而导向轴分别与凸轮和导向轴间隙配合。作为优选,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装置包括一电机、一行星齿轮机构、一行星套筒、一凸轮、一滚座、一旋转笼套以及一导向轴;行星套筒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位于凸轮和滚座之间,导向轴分别与凸轮和滚座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上设有一电机轴以及两个螺纹孔一,电机轴上设有一外齿轮。作为优选,所述的行星套筒设有两个螺纹孔二、一导向槽一和一螺纹,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同轴心。作为优选,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由旋转轮以及电机轴组成,旋转轮与电机轴沿Y轴安装于行星套筒内,并位于凸轮和滚座之间;所述的旋转轮为两个尺寸一致的圆柱体结构,旋转轮上设有一内齿轮和两圆角,旋转轮位于旋转轮笼套内和电机轴之间在周向通过齿轮啮合形成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区域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轮上设有一孔二、一内环槽、一导向槽二及一正弦曲面轮廓;孔二和内环槽同轴心,导向槽二与导向槽一为具有相等半径的半圆圆弧槽;凸轮沿Y轴安装在行星套筒内,并位于旋转轮上;凸轮的轴段一相对于轴段二的延长面具有2°~3°的斜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滚座位于行星套筒内,滚座上设有一45°的斜面、凹槽以及孔,凹槽与导向槽一为具有相等半径的半圆圆弧槽。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槽一分别与凹槽和导向槽二形成一圆孔,导向轴与导向槽一、凹槽、导向槽二形成的圆孔为间隙装配,实现凸轮沿Y轴作往复移动的同时,约束滚座和凸轮的周向旋转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原有的行星传动装置上,虽然总体设计上减少了很多结构,但是在传动性能上却没有降低;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优于其它微型电动液压钳的传动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方便安装与拆卸;该装置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使其具有稳定的传动比,同时还具有重量轻,传动精度高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二维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沿A-A的全剖视图。图3是图1沿B-B的全剖视图。图4是图1在J处的局部视图。图5是旋转轮的立体视图。图6是行星套筒零件的二维视图以及C-C全剖视图。图7是凸轮零件的立体视图。图8是适用情况立体视图。图9是去掉柱塞钳压装置和钳头装置后的立体爆炸视图。图中:1电机;1-A螺纹孔一;2电机轴;2-A外齿轮;3连接螺钉;4行星套筒;4-A螺纹孔二;4-B导向槽;5滚座;5-A斜面;5-B凹槽;5-C孔;6-1旋转轮;6-2旋转轮;6-A圆角;6-B内齿轮;7凸轮;7-A内环槽;7-B正弦曲面轮廓;7-C槽;7-D孔二;7-E轴段一;7-F轴段二;8旋转轮笼套;9导向轴;101柱塞钳压装置;102钳头装置;122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9,包括一电机1、行星套筒4、行星齿轮机构、一凸轮7、一滚座5以及一导向轴9,行星齿轮机构位于凸轮7和滚座5之间,而导向轴9分别与凸轮9和滚座5间隙配合。本实施例大体上包括一电机1和一行星套筒4,电机1和行星套筒4通过连接螺钉3连接;旋转轮6与电机轴2安装于行星套筒4内,且位于滚座5和凸轮7之间;导向轴9与凸轮7的槽7-C和行星套筒4内的导向槽4-B以及滚座5中的凹槽5-B间隙配合,从而使凸轮7的周向受到约束,锁定了凸轮7的自转。旋转轮6置于行星套筒4内,并位于滚座5与凸轮7之间,装配时需保证旋转轮6的中心轴线与Y轴平行。旋转轮6的圆柱表面上设有一内齿轮6-B,该圆柱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纵向轴线Y轴平行;同时电机轴2的外表面设有一外齿轮2-A,外齿轮2-A和内齿轮6-B是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递动力;且旋转轮6与电机轴2的齿轮在周向产生相互啮合作用,即: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所需的传动力。参见图1,行星套筒4中,滚座5的斜面5-A朝Y轴的正方向呈锐角倾斜,凸轮7的正弦曲面轮廓7-B朝Y轴负方向呈锐角倾斜;所述锐角倾斜可以有效地保证旋转轮6与电机轴2之间的齿轮在周向的相互啮合,又可以保证旋转轮6与滚座5的斜面和凸轮7的正弦曲面轮廓7-B以高副接触,从而降低摩擦损耗,提高传动效率;通过资料文献及结构优化,此锐角倾斜为45°时,磨损最小,结构最佳,因为45°锐角有助于形成有利于旋转轮6与滚座5的斜面和正弦曲面轮廓7-B之间旋转配合。参见图7,凸轮7沿Y轴安装于行星套筒4内,凸轮7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孔二7-D和一内环槽7-A,孔二7-D和内环槽7-A同中心,凸轮7上还设有一槽7-C、一正弦曲面轮廓7-B、一轴段一7-E和一轴段二7-F,轴段一7-E相对于轴段二7-F的延长面上具有2°~3°的微小斜度,此斜度有助于避免凸轮7外表面与行星套筒4的大范围接触,进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效率;凸轮7上也设有一孔二7-D和一内环槽7-A,在移位运动过程中,可以削弱其产生的不利压力在本装置内的积累。本实施例原理分析:参见图2及图3,本实施例采用锂电池驱使电机1工作,电机1带动具有外齿轮的电机轴2转动;因旋转轮6在滚座5的斜面5-A和正弦曲面轮廓7-B的作用下向电机轴2挤靠,这样便形成了旋转轮6与电机轴2的齿轮在周向的相互啮合作用,而产生了传动力;恰恰正是这个传动力,驱使旋转轮6在滚座5的斜面5-A沿一个圆形轨道旋转;当旋转轮6在滚座5的斜面5-A沿圆形轨道旋转时,其也在凸轮7的正弦曲面轮廓7-B上作一个圆形轨道的旋转,即:旋转轮6的圆角6-A与滚座5的斜面5-A和正弦曲面轮廓7-B的接触为线线接触;而旋转轮6在旋转轮笼套8的作用下一直呈1/2π等角度分布,其最大行程为1/2π;当旋转轮6转动1/2π时,凸轮7便往复运动一次,进而凸轮7的往复运动驱使柱塞钳压装置101运转,从而实现微型电动液压钳钳头装置102的工作。本实施例分析: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微电动液压钳缸体中柱塞的钳压装置[申请号:201620069528,授权公告号:205388062U],它所使用的电动推动器(一种传动装置)可以用本实施例替代;下面本人就该实施例进行分析与计算。电机1的转7速n为300r/min,功率为0.08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包括一电机(1)、一双行星轮系机构、一行星轮套筒(4)、一底座(5)、一端盖(11)、一凸轮(8)、两旋转笼套及两导向轴(9);行星轮套筒(4)内设有双行星轮系机构,凸轮(8)位于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而双行星轮系机构和凸轮(8)位于底座(5)与端盖(11)之间,导向轴(9)分别与底座(5)、凸轮(8)以及端盖(11)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包括一电机(1)、一双行星轮系机构、一行星轮套筒(4)、一底座(5)、一端盖(11)、一凸轮(8)、两旋转笼套及两导向轴(9);行星轮套筒(4)内设有双行星轮系机构,凸轮(8)位于双行星轮系机构之间,而双行星轮系机构和凸轮(8)位于底座(5)与端盖(11)之间,导向轴(9)分别与底座(5)、凸轮(8)以及端盖(11)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上设有两螺纹孔一(1-A)及一根电机轴(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套筒(4)设有两个螺纹孔二(4-B)、两个槽(4-A)及一螺纹(122),螺纹孔二(4-B)与螺纹孔一(1-A)同轴心,两槽(4-A)关于Y轴呈180°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滚子摩擦双行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行星轮系由旋转轮(7)、电机轴(2)及双旋转轮笼套组成,旋转轮(7)、电机轴(2)及双旋转轮笼套沿Y轴安装于行星轮套筒(4)内;所述的旋转轮(7)为四个尺寸相同的圆柱体结构,其设有一圆柱面(7-A)和两圆角(7-B),旋转轮(7)位于双旋转轮笼套内和电机轴(2)之间,通过粗糙表面接触,使其在周向形成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区域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双旋转轮笼套由下旋转轮笼套(6)与上旋转轮笼套(10)组成,下旋转轮笼套(6)上设有一支板一(6-A),上旋转轮笼套(10)上设有一支板二(10-A),支板一(6-A)与支板二(10-A)保证下旋转轮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都全夏国峰徐海华罗锦洁王海宝赵英杰谷上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