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4365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8:08
一种转向装置(2),具备:转向轴(3),其具有导电性,传递操舵力;外柱(10),其具有导电性,将转向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内柱(11),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外柱(10),与外柱(10)一起将所述转向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托架(12),其具有导电性,保持外柱(10),固定于车体;以及通电引线(17),其具有导电性,构成从内柱(11)通往车体的通电路径的一部分。

Steering gear

A steering device (2), includes a steering shaft (3), which is a conductor, transfer of steering force; the outer column (10), which is a conductor, will the steering shaft (3) supported to rotate; the inner column (11), which is a conductor, capable of moving relatively embedded the axial column (10), and the outer column (10) together with the steering shaft (3) supporting a rotatable bracket; (12), which is conductive, keep the outer column (10), fixed on the vehicle body; and the heating wire (17), which has conductivity. From within the column (11) to a part of the body of the conductive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汽车等的转向装置,详细而言,涉及确保安装于方向盘的电装品的通电路径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近年的汽车中,为了缓和在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因与方向盘二次碰撞而受到的冲击,广泛地采用了一种通过缩短由内柱与外柱这两部件构成的转向柱来吸收二次碰撞能量的转向装置。在这种转向装置中,通过内柱与外柱在轴向上相对滑动,方向盘向车辆前方移动,利用设置于内柱与外柱之间的能量吸收单元来吸收二次碰撞能量。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向装置中,配置于下侧的外柱经由倾斜托架和/或倾斜枢轴而安装于车体,配置于上侧的内柱通过紧固机构的紧固而保持于外柱。该转向装置将内柱相对于外柱的可进入量设定得比伸缩调整行程大,在二次碰撞时内柱抵抗紧固机构的紧固摩擦力而向车辆前方侧移动。在这样的转向装置中,谋求了顺畅地吸收体重轻的驾驶员碰撞到方向盘时的二次碰撞能量。为了实现这一点,可考虑减小紧固机构的紧固力,但在减小了该紧固力的情况下,内柱的保持力会下降,容易在内柱与外柱的嵌合部产生松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柱的外周面或外柱的内周面实施由涂覆等实现的低摩擦材料处理,不减小紧固力地使紧固摩擦力减小。另外,在伸缩式的转向装置中,为了兼顾操舵转矩的传递与伸缩调整,转向轴一般由在转向柱内被花键结合的内轴和外轴构成。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发生由外花键与内花键间的微小间隙而引起的咔哒音(日文:ガタ音),有时在两花键中的一方实施树脂涂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4/0006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汽车的方向盘安装有喇叭(英文:horn)、安全气囊等电装部件,这些电装部件多数为车体接地,所以需要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通电路径。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在外柱的内周面或内柱的外周面上实施低摩擦材料涂覆,则因该涂覆而由经由内柱与外柱的接触面的通电路径实现的通电会变得困难。另外,若在转向轴的花键嵌合部实施树脂涂覆,则因该树脂涂覆而由经由花键嵌合部的通电路径实现的通电会变得困难。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了从方向盘通往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的转向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与所述外柱一起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托架,其具有导电性,保持所述外柱,固定于车体;以及通电引线,其具有导电性,构成从所述内柱通往车体的通电路径的一部分。由此,能够确保从方向盘通往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优选:所述外柱形成在径向上贯通并在轴向上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通电引线经过所述导向槽接线。由此,能够使通电引线比较短,能够减小用于配置通电引线的空间。另外,优选:所述转向装置进一步具有:导向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安装于所述内柱;和安装用具,其具有导电性,将所述导向部件固定于所述内柱,所述通电引线的一方的端部通过所述安装用具而相对于所述内柱固定。由此,能够容易地安装通电引线。另外,优选:所述通电引线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托架。由此,能够使对通电引线的安装容易,并且能够切实地构成通电路径。另外,优选:所述通电引线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外柱。由此,能够使对通电引线的安装容易,并且能够切实地构成通电路径。另外,优选:所述安装用具包括螺栓,所述通电引线具备供所述螺栓的螺纹轴通过的圆环部。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安装通电引线。所述通电引线经由通过所述安装用具固定于所述内柱的通电端子而相对于所述内柱固定。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安装通电引线。另外,优选:所述通电引线具备朝向所述内柱的径向外侧立起的立起部。由此,能够防止通电引线与周边部件的干涉。另外,优选:所述托架具备配置于所述外柱的上方的上板,所述立起部配置于所述外柱的上方,该上板具有为了避免与所述通电引线的干涉而在轴向上凹陷的凹部。由此,能够容易防止通电引线与托架的干涉。另外,优选:在所述外柱的内周面或所述内柱的外周面涂覆有低摩擦材料。由此,能够使在内柱与外柱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下降,能够即使在二次碰撞的冲击小的情况下也吸收冲击。另外,优选:所述转向轴是由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上转向轴与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下转向轴嵌合而成,在所述嵌合了的部分,对所述上转向轴或所述下转向轴实施树脂涂覆。由此,能够防止上转向轴与下转向轴的嵌合部处的松动的产生。另外,优选:在伸缩调整时和在二次碰撞时能够进行所述内柱与所述外柱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通电引线至少具有在所述伸缩调整的调整范围内与所述二次碰撞时的移动范围内,对构成所述通电路径的一部分而言足够的长度。由此,不论由伸缩调整引起的内柱的位置的变化如何,另外,即使在二次碰撞后,也能够至少在转向柱的通电路径中维持喇叭等电装部件的功能。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能够提供一种确保了从方向盘通往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的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斜前方观察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机构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而得到的侧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纵剖图。图5是示出图2、图4所记载的5-5切断面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2、图4所记载的6-6切断面的剖视图。图7A、图7B以及图7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通电引线的3面图。图7A示出了从左侧观察图7B所示的通电引线的左侧端部而看到的状态,图7B示出了通电引线整体,图7C示出了从上侧观察图7B所示的通电引线的右侧端部而看到的状态。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纵剖图。图9A、图9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通电引线的2面图。图9A示出了通电引线整体,图9B示出了从上侧观察图9A所示的通电引线的右侧端部而看到的状态。图10A、图10B以及图10C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通电端子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从车体左侧看到的侧视图,图10C是从车体后方看到的侧视图。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第4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纵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在倾斜·伸缩调整式的齿条辅助型电动助力转向机构中所使用的转向装置的实施方式以及其一部分变形例详细地说明。在这之后的说明中,将齿条辅助型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简记为转向机构。此外,在说明转向机构和/或转向装置时,在附图中通过箭头来表示前后·左右·上下,按此来说明各部件的位置和/或方向。这些方向与将转向装置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车辆的方向一致。<第1实施方式>(整体构成)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使用了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的转向机构1而得到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为了减轻方向盘101的操作所需的力,通过电动辅助机构104对经由被轴支承于转向柱的转向轴3以及中间轴102而传递到转向齿轮103的操舵力进行辅助,通过使未图示的齿条左右往复运动而经由连结于齿条的左右的转向横拉杆105对前轮进行转向。图2是从左侧观察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而得到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转向装置2以下述部件为主要构成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与所述外柱一起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托架,其具有导电性,保持所述外柱,固定于车体;以及通电引线,其具有导电性,构成从所述内柱通往车体的通电路径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6 JP 2014-187995;2015.01.14 JP 2015-00505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与所述外柱一起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托架,其具有导电性,保持所述外柱,固定于车体;以及通电引线,其具有导电性,构成从所述内柱通往车体的通电路径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形成在径向上贯通并在轴向上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通电引线经过所述导向槽接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进一步具有:导向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安装于所述内柱;和安装用具,其具有导电性,将所述导向部件固定于所述内柱,所述通电引线的一方的端部通过所述安装用具而相对于所述内柱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引线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托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引线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外柱。6.根据权利要求3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垣田宏折原大辉栗原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