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779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S20),使座椅靠背(S20)能够上下移动,具有:座椅靠背框架(F2),其具有上部框架(10)和下部框架(20),所述上部框架(10)构成座椅靠背(S20)的上侧部分的框架,所述下部框架(20)构成座椅靠背(S20)的下侧部分的框架,并且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A2)为中心相对于上部框架(10)前后转动;背板(60),其配置于座椅靠背(S20)的后方;和移动机构(M),其能够使座椅靠背框架(F2)相对于背板(60)上下移动。背板(60)具有凹部(63),移动机构(M)以进入其中的状态配置于该凹部(63)。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seat, the seat backrest for installation (S20), the seat back (S20) can move up and down, with a seat back frame (F2), which has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10) (20), the upper frame (10) a seat the backrest frame (S20) of the upper part, the lower frame (20) a seat back frame (S20) of the lower part, and can extend to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of the axis (A2) relative to the upper frame as the center (10) before and after rotation; (60), the backplane is arranged on the seat back (S20) of the rear; and a moving mechanism (M), which can make the seat back frame (F2) relative to the back plate (60) moves up and down. The back plate (60)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part (63), and the mobile mechanism (M)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part () in the state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中,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来安装座椅靠背。
技术介绍
作为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的交通工具座椅,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后座椅,该车辆用后座椅构成为:座椅靠背被上下分割为两部分,当相对于座垫倾倒时,在分割部呈向前方凹进的中间折曲。在该技术中,在车身背板的前表面上固定有支架,座椅靠背的框架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支架,据此,座椅靠背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上下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另外,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已知为了使所搭载的电池冷却,而具有向电池供给冷风的通道。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具有主座椅靠背和侧座椅靠背,该侧座椅靠背设置在主座椅靠背侧方,用于收取车厢内的空气的通道被配设在侧座椅靠背内。另外,作为交通工具座椅,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这样一种车辆用座椅,在座椅靠背以下部侧为支点前后自由转动的后座椅中,将座椅靠背左右分割,且分割了的座椅靠背分别能够独立转动,在设置于分割部分的拼接部分设置有能够前后转动的肘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86720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016284号专利文献3:日本技术公开公报实开昭58-4428号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后座椅中,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配置支架,因此,有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产生死区的问题。另外,由于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需要用于配置支架的空间,因此,相应地,使座椅靠背向前靠近,因此,座椅靠背的前侧的空间(交通工具内的坐人的空间)可能会变窄。另外,在小型汽车等那样的紧凑型的交通工具中,座椅也为紧凑的结构,因此,难以在座椅内配设通道。另外,具有可转动的肘靠的座椅靠背在倾翻动作等时进行上下移动的结构中,若在与座椅靠背相邻配置的相邻部件中设置有肘靠的收装部,则当座椅靠背在收装有肘靠的状态下上下移动时,存在肘靠干涉相邻部件的情况。另外,在座椅靠背能够上下移动的交通工具座椅中,优选将使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背板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简单地组装于背板。另外,在座椅靠背能够上下移动的交通工具座椅中,优选座椅靠背能够良好地上下移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产生死区,并且能够确保座椅靠背的前侧的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将座椅靠背安装于背板时的作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稳定地支承座椅靠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移动机构的组装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调整上部框架相对于背板的角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大型化,并且在交通工具座椅的内部配设通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对通道施加载荷。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相邻部件具有肘靠收装部的结构中,抑制座椅靠背移动时相邻部件与肘靠相干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单地组装背板和移动机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座椅靠背良好地上下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化座椅靠背框架的结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使该座椅靠背能够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其具有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侧部分的框架,所述下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下侧部分的框架,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框架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前后转动;背板,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背板上下移动,所述背板具有凹部,所述移动机构以进入该凹部中的状态配置于该凹部。根据这样的结构,使座椅靠背靠近背板,能够以使座椅靠背和背板接近的状态来配置。据此,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形成死区,并且确保座椅靠背的前侧空间。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框架侧部件卡合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凹部被设置为:使所述框架侧部件能够在该凹部内从下方卡合于所述板侧部件。据此,可以使框架侧部件首先进入凹部内,之后从下方与板侧部件卡合组装,因此,能够提高将座椅靠背安装于背板时的作业性。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板侧部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框架侧部件卡合,所述背板具有卡合引导部,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卡合引导部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向所述卡合部进行引导。据此,易于将框架侧部件与板侧部件的卡合部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座椅靠背安装于背板时的作业性。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背板具有标记,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与所述标记对齐,由此,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和所述板侧部件对准在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据此,通过将座椅靠背的上端与标记对齐,易于将框架侧部件与板侧部件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座椅靠背安装于背板时的作业性。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凹部被设置为: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与该凹部的上边缘部对齐,由此,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和所述板侧部件对准在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据此,通过将座椅靠背的上端与凹部的上边缘部对齐,易于将框架侧部件与板侧部件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将座椅靠背安装于背板的作业性。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侧部件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端部。据此,由于将移动机构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背板的中央附近,因此,能够通过移动机构由背板的中央附近来承受来自座椅靠背的载荷。据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座椅靠背。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具有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中的一方使之能够以所述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同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中的另一方连接;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侧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接合。据此,能够一体构成高刚性的支承部件和框架侧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框架侧部件(移动机构)的组装刚性,其中,高刚性的支承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来支承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中的一方。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框架具有上下延伸的纵框架部,所述框架侧部件具有上下延伸的被引导部,由所述板侧部件引导该被引导部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被引导部从左右方向来观察,以越向上越远离所述纵框架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纵框架部倾斜。据此,虽然有被引导部相对于纵框架部向后方的突出量变大的情况,但通过使移动机构以进入背板的凹部的状态来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和背板之间形成死区,确保座椅靠背的前侧空间。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使该座椅靠背能够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其具有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侧部分的框架,所述下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下侧部分的框架,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框架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前后转动;背板,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背板上下移动,所述背板具有凹部,所述移动机构以进入该凹部中的状态配置于该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06 JP 2014-160549;2014.08.06 JP 2014-16055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安装座椅靠背,使该座椅靠背能够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其具有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侧部分的框架,所述下部框架构成所述座椅靠背的下侧部分的框架,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框架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前后转动;背板,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背板上下移动,所述背板具有凹部,所述移动机构以进入该凹部中的状态配置于该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框架侧部件卡合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凹部被设置为:使所述框架侧部件能够在该凹部内从下方卡合于所述板侧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侧部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框架侧部件卡合,所述背板具有卡合引导部,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所述卡合引导部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向所述卡合部进行引导。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具有标记,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与所述标记对齐,由此,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和所述板侧部件对准在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设置为:当在所述背板上安装所述座椅靠背时,使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与该凹部的上边缘部对齐,由此,将所述框架侧部件和所述板侧部件对准在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侧部件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中的一方使之能够以所述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同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中的另一方连接;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侧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接合。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并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上部框架具有上下延伸的纵框架部,所述框架侧部件具有上下延伸的被引导部,由所述板侧部件来引导该被引导部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被引导部从左右方向来观察,以越向上越远离所述纵框架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纵框架部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框架侧部件,其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和板侧部件,其与所述背板连接,引导所述框架侧部件的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侧部件具有上下延伸的被引导部,由所述板侧部件来引导该被引导部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被引导部从左右方向观察,以前侧凹进的方式弯曲。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被配置在,至少在受到倚靠载荷时与所述背板接触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座椅具有:座椅部,其内置座椅框架,并且与就座者相向;侧部,其在所述座椅部的侧方相邻配置;和通道,其一方的开口部配置于所述侧部,所述座椅框架具有主框架和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田元林和宽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