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制品焙烧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859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所述焙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加强肋(2),密封盖(3),容器上层底(6)、容器下层底(7)和透气孔(8),其中,密封盖(3)与容器本体(1)容器口相配合,并与容器本体(1)在物理上分离;容器上层底(6)和容器下层底(7)与容器容器主体(1)连接,且容器上层底(6)位于容器下层底(7)的上层;在密封盖(3)和容器下层底(7)上设置有透气孔(8);在平行于容器本体(1)容器口的外围设置有加强肋(2)。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焙烧容器,进行炭素制品尤其是大规格炭素制品焙烧时,可有效增加现有焙烧容器的强度,提高焙烧容器可循环使用次数和导热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焙烧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隧道窑或车底炉焙烧大规格炭素制品时,主要采用容器焙烧的方法进行生产,该容器一般由钢板制成,内径略大于装入生坯的直径,生坯装入容器内后,再装入填充料对产品进行保护,随后送入窑炉进行焙烧。事实证明,焙烧容器传热快,有利于使生坯上下及四周温度比较均匀的上升,减少温差,且可对内部炭素制品提供结构支撑作用,防止制品在被烧过程中产生变形,即使使用较快的焙烧升温曲线也不致于增加裂纹和变形废品;此外还可对挥发份的排出产生一定阻力,使容器内产生微正压,提高炭素制品中煤沥青的残炭率。但是该焙烧容器全由耐热钢板制成,造价昂贵,一次性投资大,且由于该焙烧容器须在高温下使用,易对容器造成极大损坏,造成容器变形损坏,容器实际循环使用次数减少。US4255128(container for bakingcarbon products)、US3681818(sagger)等专利都对炭素制品焙烧容器进行过改进,但均未涉及提高焙烧容器强度和增加循环使用次数方面问题。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1.焙烧容器一般采用敞口式设计,多次焙烧过后,容器口极易在高温焙烧作用下变形,导致生制品或焙烧品不易装入或卸出,严重时还有可能在装卸过程中造成产品损坏;2.该类型容器在炉中焙烧过程中一般垂直放置,内部电极和填充料重量几乎完全作用在容器底部,容器底在高温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产生变形(一般会造成凸出形变),这就导致焙烧容器在输送辊道输送过程中或窑车上无法平稳摆放或运行,极易导致容器倾倒等事故的发生,以至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了焙烧容器实际使用次数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增加。3.此外该类型焙烧容器外壁基本密封,在焙烧过程中,容器外表面层流层会对热交换产生阻碍作用,降低传热效率和焙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在进行炭素制品焙烧尤其是大规格炭素制品在隧道窑或车底炉中焙烧时,可有效增加现有焙烧容器的强度,提高焙烧容器可循环使用次数和导热效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所述焙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加强肋(2),密封盖(3),容器上层底(6)、容器下层底(7)和透气孔(8),其中,密封盖(3)与容器本体(1)容器口相配合,并与容器本体(1)在物理上分离;容器上层底(6)和容器下层底(7)与容器容器主体(1)连接,且容器上层底(6)位于容器下层底(7)的上层;-->在密封盖(3)和容器下层底(7)上设置有透气孔(8);在平行于容器本体(1)容器口的外围设置有加强肋(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在平行于容器本体上部外圆周边缘设置加强肋,对容器口起到支撑加固作用,防止容器口在高温作用下变形;在容器底部设置双层底增强容器底部强度,其中上层底密封,以防止填充料泄露,并可相对独立的保护下层容器底,下层底不直接承受内部填充料和装入的炭素制品的重量,即使上层容器底变形也不会影响整体焙烧容器的使用;且下层底的透气孔可使得双层底间气体高温膨胀过程中顺利排出,防止层间气体高温膨胀产生的高压使下层底变形,明显增加焙烧容器的实际使用次数;并在容器顶部密封盖上设置透气孔,使得挥发份在从中排出的同时,破坏阻碍传热进行的容器表面层流层,提高传热效率和焙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A-A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仰视图。图例说明1、容器本体            2、加强肋3、密封盖              4、填充料5、炭素制品            6、上层底7、下层底              8、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总体配置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仰视图。该焙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加强肋(2),密封盖(3),容器上层底(6)、容器下层底(7)和透气孔(8),其中,密封盖(3)与容器本体(1)容器口相配合,并与容器本体(1)在物理上分离;容器上层底(6)和容器下层底(7)与容器容器主体(1)连接,且容器上层底(6)位于容器下层底(7)的上层;在密封盖(3)和容器下层底(7)上设置有透气孔(8);在平行于容器本体(1)容器口的外围设置有加强肋(2)。所述容器上层底(6)为密封底层。所述焙烧容器主体为圆柱形空心筒体,整体由耐热钢板制成。-->所述加强肋焊接于容器本体(1)容器口的外围。本技术提出的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在使用焙烧容器时,制品的装卸一般都在专门的装卸站进行。炭素生制品被装入或卸出时,首先将焙烧容器由辊道输送机输送至装卸站,随后将粒状填充料(4)铺在容器底部,并保持填充料平整,再将炭素制品(5)垂直放置在容器中,更多的填充料(4)将随之被装入容器内,充满生制品和容器之间空隙,并将制品埋入填充料中,最后使用专用的容器夹持器,加持在加强肋(2)部位将焙烧容器移送并垂直、平稳的放置在运载车上,进入窑炉进行焙烧。焙烧过程进行完后,使用夹持器将焙烧容器送上卸料输送辊道,焙烧品将在专门的振动台上卸出,此时容器主体(1)被抱紧固定在振动台上,罐口略下倾,通过振动台振动将填充料(4)和制品(5)震出,填充料通过皮带输送至仓库,制品则送至下一道工序。按照前述实施例的设备有以下优点:即本技术提出的焙烧容器的加强肋和双层容器底可增加容器的强度,此外双层底还可相对独立的保护下层容器底,下层底不直接承受内部填充料和装入的炭素制品的重量,即使上层容器底变形也不会影响整体焙烧容器的使用;且下层底的透气孔可使得双层底间气体高温膨胀过程中顺利排出,防止层间气体高温膨胀产生的高压使下层底变形,明显增加焙烧容器的实际使用次数;焙烧过程中顶部密封盖上的透气孔,可使得在容器内挥发份排出的同时打破密封盖表面层流层,加快传热效率,提高焙烧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加强肋(2),密封盖(3),容器上层底(6)、容器下层底(7)和透气孔(8),其中,密封盖(3)与容器本体(1)容器口相配合,并与容器本体(1)在物理上分离;容器上层底(6)和容器下层底(7)与容器容器主体(1)连接,且容器上层底(6)位于容器下层底(7)的上层;在密封盖(3)和容器下层底(7)上设置有透气孔(8);在平行于容器本体(1)容器口的外围设置有加强肋(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炭素制品焙烧的焙烧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加强肋(2),密封盖(3),容器上层底(6)、容器下层底(7)和透气孔(8),其中,密封盖(3)与容器本体(1)容器口相配合,并与容器本体(1)在物理上分离;容器上层底(6)和容器下层底(7)与容器容器主体(1)连接,且容器上层底(6)位于容器下层底(7)的上层;在密封盖(3)和容器下层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相乐叶保卫陈敬全贾庆远娄卫江李瑞恒于嗣东汤瑛瑛
申请(专利权)人:平煤集团开封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