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177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机器人具有主体部、转动部及端子线,转动部设置有第一舵机,第一舵机具有第一端子接口,该主体部设置有第二舵机,第二舵机包括舵盘及第二端子接口,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通过端子线与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相连接,主体部设置有固定第一舵机的固定板,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压线舌,端子线由主体部穿出并压制于压线舌之下,转动部与主体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壳,连接壳上开设有弧形槽,端子线自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引出并经过压线舌后穿过弧形槽,以与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连接,端子线于转动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时在弧形槽内滑动,避免端子线受到挤压、弯折而变形,从而增加端子线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舵机包括舵机本体、舵盘及端子线,舵机本体包括外壳、电路板、空心杯马达、齿轮及位置检测器,舵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接收机发出讯号给舵机,经由电路板上的IC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空心杯马达开始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在设计机器人时,会应用很多的舵机,而舵机的端子线在机器人壳体的走线就变得非常复杂,尤其是机器人主体部与转动部之间的端子线,由于机器人在工作时,转动部相对于主体部的转动频繁,此处的端子线仅是随意地连接,端子线变得凌乱,不免会受到挤压,变形、弯折,从而降低端子线转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器人的转动部与主体部的转动所带来的端子线凌乱、易受挤压、变形、弯折而使端子线的寿命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具有主体部、转动部及端子线,该转动部设置有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具有第一端子接口,该主体部设置有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包括舵盘及第二端子接口,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通过端子线与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相连接,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舵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压线舌,所述端子线由所述主体部穿出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之下,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端子线自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引出并经过所述压线舌后穿过所述弧形槽以与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连接,所述端子线于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时在所述弧形槽内滑动。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压线缺口,所述压线舌设置于所述压线缺口的侧壁上,所述端子线在所述压线缺口内走线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之下。优选地,所述压线舌上套设有热缩套管。优选地,所述连接壳包括固定于所述舵盘上的连接座、由所述连接座的上部朝向所述肩部延伸的顶夹板及由所述连接座的下部朝向所述肩部延伸的底夹板,所述顶夹板与所述底夹板夹置所述转动部。优选地,所述连接座的上沿区域设置所述弧形槽。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安装于所述舵盘上的安装座及与所述安装座合围固定在一起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沿与所述安装座的上沿之间形成所述弧形槽。优选地,所述转动部还设有压线环,所述压线环设有通线孔,所述通线孔用以容纳连接于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的端子线。优选地,所述顶夹板上开设有中心孔及旁孔,所述压线环与所述中心孔相配合连接,所述端子线穿过所述弧形槽后向上穿过所述旁孔,所述端子线穿过所述旁孔后并由上至下穿入所述压线环的通线孔。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于所述舵盘上的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的第一围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围板内的两个安装柱,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上设置有两个中空导柱,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合围在一起,两个所述中空导柱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柱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二围板包括上沿及靠近上沿的通孔,所述安装板包括顶沿,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弧形槽形成与所述上沿、所述顶沿及所述通孔。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第二舵机伸出来的端子线从机器人的主体部伸出,然后走线时,被压制于固定板上的压线舌之下,避免端子线凌乱,达到理线的目的,然后端子线穿过连接壳上的弧形槽并与第一舵机连接,当机器人的转动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时,端子线在弧形槽内滑动,弧形槽可以进一步达到理线的目的,弧形槽使得端子线可以在槽内滑动,避免端子线在机器人转动部转动时受到挤压、弯折而变形,从而增加端子线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的机器人的主体部、转动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机器人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机器人的连接壳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的机器人的连接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4的机器人的连接壳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的机器人的连接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5的机器人的连接壳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100具有主体部10及转动部20,该转动部20设置有第一舵机(图未示),该主体部10设置有第二舵机40,所述第二舵机40包括舵盘41及第二端子接口(图未示),所述第一舵机具有第一端子接口(图未示),所述第二舵机40的第二端子接口与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通过端子线4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为机器人100的胸部位置,所述转动部20位机器人100的肩部位置。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主体部10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二舵机40的固定板50,所述固定板50的边缘,即在所述端子线42的走线处设置有压线舌51,所述端子线42由所述主体部10穿出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51之下,所述转动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之间连接有连接壳60,所述连接壳60上开设有弧形槽61,所述端子线42自所述第二舵机40的第二端子接口引出并经过所述压线舌51后穿过所述弧形槽61以与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连接,所述端子线42于所述转动部20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转动时在所述弧形槽61内滑动。由第二舵机40伸出来的端子线42从机器人100的主体部10伸出,然后走线时,被压制于固定板50上的压线舌51之下,避免端子线42凌乱,达到理线的目的,然后端子线42穿过连接壳60上的弧形槽61并与第一舵机连接,当机器人100的转动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转动时,端子线42在弧形槽61内滑动,弧形槽61可以进一步达到理线的目的,弧形槽61具有预定长度,使得端子线42可以在槽内滑动,避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具有主体部、转动部及端子线,该转动部设置有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具有第一端子接口,该主体部设置有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包括舵盘及第二端子接口,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通过端子线与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舵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压线舌,所述端子线由所述主体部穿出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之下,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端子线自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引出并经过所述压线舌后穿过所述弧形槽以与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连接,所述端子线于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时在所述弧形槽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具有主体部、转动部及端子线,该转动部设置有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具有第一端子接口,该主体部设置有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包括舵盘及第二端子接口,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通过端子线与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舵机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压线舌,所述端子线由所述主体部穿出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之下,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端子线自所述第二舵机的第二端子接口引出并经过所述压线舌后穿过所述弧形槽以与所述第一舵机的第一端子接口连接,所述端子线于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转动时在所述弧形槽内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压线缺口,所述压线舌设置于所述压线缺口的侧壁上,所述端子线在所述压线缺口内走线并压制于所述压线舌之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舌上套设有热缩套管。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包括固定于所述舵盘上的连接座、由所述连接座的上部朝向所述转动部延伸的顶夹板及由所述连接座的下部朝向所述转动部延伸的底夹板,所述顶夹板与所述底夹板夹置所述转动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春明熊友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