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097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电保护器,它包括绝缘基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两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连接有防静电功能层。将第一外部电极与第一放电电极相连接、第二外部电极与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并且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连接有防静电功能层,这样能够确保保护器因重复放电引起的性能变化较小,放电开始电压小且低容值,而且制作工艺简单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保险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静电是因电荷分布不平衡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两种不良导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会发生电荷分离转移的现象,如果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积聚,就会使物体带上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击穿其间的介质放电,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静电放电在电子行业中会成为电子元器件的致命杀手。近年来,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以及传输速度的高速化和低驱动电压化,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子部件的耐电压能力正在降低。因此,在人体与电子设备的端子接触,产生静电脉冲流向电子设备时,保护电子部件免受由此产生的过电压的损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课题,并为此提出了各种静电保护装置。然而,现有静电保护器件在制作时通常隔着间隔相对的一对放电电极,通过例如丝网印刷而形成。丝网印刷的印刷位置精度并不高,难以形成20um以下的间隔,因而难以获得放电开始电压较小的ESD保护器件。若缩小间隙,则必须提高印刷工序的精度,或使用光刻法等。在使用这种高精度印刷工艺或光刻法的情况下,成本可能会提高。此外,当对静电保护器件施加静电冲击时,放电电极前端会因放电时的瞬态高热而产生烧蚀,尤其是采用银、铜或其合金等导电性好、熔点较低的电极材料,更容易烧蚀,重复放电后放电间隙会逐步增大导致静电保护器件的放电电压逐步上升,静电防护能力下降。而采用铂、钨等高熔点金属做电极则放电开始电压难以降低,且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放电开始电压小、因重复放电引起的性能变化较小、低容值且低成本的静电保护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电保护器,它包括绝缘基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两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连接有防静电功能层,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表面间隔着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空隙层,所述空隙层边缘全部或部分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的部分表面重合。优化地,定义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中相向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前端,相背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后端;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前端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表面相对设置的所述端面,所述端面包括与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相接触的前端面或/和两个侧端面。优化地,防静电功能层的厚度3~20微米,为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玻璃陶瓷层。优化地,所述防静电功能层通过厚膜印刷方式形成。优化地,所述空隙层由所述防静电功能层和交叠于其上的部分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围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例,所述绝缘基体内形成有中隔层绝缘基体,所述防静电功能层形成在所述中隔层绝缘基体上,所述绝缘基体内开设有与所述防静电功能层位置相对应的凹陷,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延伸至覆设在所述凹陷处,所述空隙层由所述中隔层绝缘基体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叠压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例,所述空隙层边缘与所述防静电功能层中与第二放电电极在同一水平面内投影不相叠部分的表面部分重合。进一步地,所述空隙层边缘还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表面部分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静电保护器,这样的结构可以将相对电极间的间距控制到20μm以下,同时由于防静电功能层材料优异的非线性电阻特性,可以有效的将元件的触发电压降低至300V以下;此外,相对于同一平面上的相对电极对,本技术的静电保护器可以提供更大面积且间距相等的电极相对面,改善重复放电后电极间距增大的现象,而空隙层的存在同样能有效减少静电放电过程中因电极材料迁移造成的短路现象,因而该元件的耐高压静电放电的能力优异,多次放电后性能劣化较少。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1中静电保护器的正面剖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为实施例2中静电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3中静电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以下有关反向的定义均是按照图1中观察到的反向予以定义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保护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绝缘基体10、第一放电电极3、第二放电电极4、第一外部电极7、第二外部电极8、防静电功能层5和空隙层6。其中,绝缘基体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基体1和第二绝缘基体2。定义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中相向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前端,相背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后端。第一放电电极3设置在第一绝缘基体1和第二绝缘基体2之间,它的前端由绝缘基体10的左端向内延伸(该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同一平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为其宽度方向),使得第一放电电极3长度方向的纵截面为平面或曲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为平面)。第二放电电极4也设置在第一绝缘基体1和第二绝缘基体2之间,它的前端由绝缘基体10的右端向内延伸至第一放电电极3表面的上方(与第一放电电极3间隔设置),并弯曲形成与第一放电电极3上表面相对设置的前端面40、第一侧端面41和第二侧端面42,因此第二放电电极4长度方向(长度、宽度的定义同上)的纵截面为非平面;在本实施例中,至少第二放电电极4前端宽度小于与其对应处的第一放电电极3的宽度。第一外部电极7和第二外部电极8分别形成在绝缘基体10的左右两端部,第一外部电极7与第一放电电极3的左端相连接,第二外部电极8与第二放电电极4的右端相连接。防静电功能层5用于连接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它的右部同时与第一绝缘基体1和第二放电电极4相接触,而左端则延伸至第一放电电极3的上表面上,使得防静电功能层5与第一放电电极3部分交叠同时也与第二放电电极4部分交叠,这样它可以覆盖或部分覆盖在第一放电电极3的前部(本实施例中,防静电功能层5覆盖住第一放电电极3的整个前部),使得第二放电电极4中与第一放电电极3上表面相对设置的前端面40、第一侧端面41和第二侧端面42均与防静电功能层5的上表面相接触。防静电功能层5可以通过将功能层浆料用厚膜印刷的方式在步骤(A)得到的加工部件上印刷并加以固化而形成。防静电功能层5的印刷厚度也优选为3~20μm(其宽度小于元件的宽度)。当然,在第一放电电极3和第二放电电极4前部的宽度不同时,防静电功能层5的宽度可以大于两者中较窄的一个,也可以大于两者中较宽的一个。上述第二放电电极4中与第一放电电极3上表面相对设置的前端面40、第一侧端面41和第二侧端面42与防静电功能层5的上表面接触而使得第二放电电极4和防静电功能层5围成空隙层6,即空隙层6的边缘与防静电功能层5的部分上表面和第二放电电极4的部分内表面重合。上述静电保护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绝缘基体1上形成第一放电电极3:第一绝缘基体1通过在承载板上涂布陶瓷浆料并将其固化实现(涂布及固化可以一次完成或分多次完成);然后,用厚膜印刷的方式将电极浆料印刷在固化后的陶瓷涂布层上,并将其固化以此形成第一放电电极3;第一放电电极3的印刷厚度优选为3~20μm。第一放电电极3的前部宽度应小于(静电保护器)元件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保护器,它包括绝缘基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两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连接有防静电功能层,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表面间隔着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空隙层,所述空隙层边缘全部或部分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的部分表面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保护器,它包括绝缘基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以及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两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之间连接有防静电功能层,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的表面间隔着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绝缘基体内的空隙层,所述空隙层边缘全部或部分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的部分表面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中相向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前端,相背的两端为其各自的后端;所述第二放电电极的前端弯曲形成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表面相对设置的所述端面,所述端面包括与所述防静电功能层相接触的前端面或/和两个侧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保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莎徐恩慧李向明汪立无
申请(专利权)人: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