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5343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抑制剂组合物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制剂组合物由特定浓度的NiCl2,KCl,CrCl3组成。

Method for inhibiting bacterial spot disease of soybea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nhibiting bacterial blight of soybean,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invention are inhibi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bacterial blight of soybean fro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inhibitor composition by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NiCl2, KCl, CrCl3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病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菜用大豆(俗称毛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出口创汇农产品和区域特色优势农作物。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其生长不断受到各种病原物(如细菌)的攻击。近几年,由于抗药性的蔓延及气候的反复无常,大豆细菌病害蔓延迅速并逐渐加重。据大豆研究人员调查,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北方大豆产区,病害发生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当前,在中南部个别地区(如江苏、浙江、安徽),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害爆发,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制约部分地区(如浙江)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属于丁香假单胞属,该属病原菌能侵染绝大多数蔬菜、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选育、栽培抗性品种;使用化学农药。选育、栽培抗性品种受抗源不足,或病原物快速变异使品种抗性丧失;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并激增病原菌的抗药性。传统杀菌剂一般只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限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抗药性的加速发展。为了阻止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趋势,采用区别于传统杀菌剂作用模式的新型抗菌剂(抑制病菌毒性)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开发或探索对病原细菌生长繁殖非必须的,而对其发挥重要毒性功能的致病系统(如III型分泌系统(T3SS))起破坏或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菌剂,或许是一个新思路、新领域。植物病原细菌通过T3SS向寄主植物体内注射III型分泌效应蛋白,干扰寄主防御反应;抑制植物细胞壁修复;促进细胞程序性死亡。分泌效应蛋白的T3SS装置由二十几种蛋白组成,是所有分泌系统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当T3SS不能工作或核心装置组分缺失时,病原细菌致病性一般会丧失。研究表明,尽管效应蛋白的功能因病原菌不同而异,而T3SS核心装置在不同病原菌中却具有高度同源性和进化保守性,暗示同类分子信号或许能作用于多种病原细菌的T3SS。基于这些发现,探索或开发特异性针对于T3SS毒性装置靶点的新型抗菌剂,或许是一个新探索、新策略。近十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防治病原细菌的新策略,筛选、并报道了一批特异性作用于T3SS的抑制剂(金属离子化合物)。在鼠血清型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caserovartyphimurium)中,Layton等人提出邻羟亚苄基酰胼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限制Fe2+的利用而起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添加外源Fe2+而被逆转。Fe2+在邻羟亚苄基酰胼介导中所展示的T3SS抑制作用,暗示人们:金属离子或许能扮演病原细菌T3SS抑制剂的功能。然而,在T3SS抑制剂方面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动物病原细菌,在植物病原细菌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基于先前的研究报道,姜伯乐等首次探究了金属离子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黄单胞属)不同毒性系统的影响。发现Zn2+和Mn2+同时对T2SS和T3SS有抑制作用;Ca2+特异性抑制T3SS;Fe2+同时抑制T2SS、T3SS和T4SS装置基因的表达。本实验室初步研究发现,金属离子组合物(NiCl2、NaCl和ZnCl2)对大豆斑疹病菌(植物病原黄单胞菌)T3SS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组合物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单剂(如NiCl2或NaCl或ZnCl2)的抑制效果。然而,据目前研究报道,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假单胞属)T3SS与其它植物病原黄单胞菌(黄单胞属)T3SS存在较大差异,诸如T3SS组装蛋白、调控基因及转录单元等方面。因而,金属离子对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T3SS是否具有抑制效果;哪种金属离子化合物抑制效果显著;金属离子化合物组合物抑制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成为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新型抗菌剂,还一无所知。基于以上分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本专利技术以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金属离子化合物组合物抑制剂,其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上具有显著生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具有显著抑制效果。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接触抑制剂组合物,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NiCl2,KCl,CrCl3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01μmol/L-100μmol/L的KCl,0.01μmol/L-60μmol/L的CrCl3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05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50μmol/L的KCl,0.01μmol/L-30μmol/L的CrCl3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1μmol/L-10μmol/L的NiCl2,0.5μmol/L-15μmol/L的KCl,0.01μmol/L-10μmol/L的CrCl3组成;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抑制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抑制剂组合物由NiCl2,KCl,CrCl3组成,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05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50μmol/L的KCl,0.01μmol/L-30μmol/L的CrCl3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1μmol/L-10μmol/L的NiCl2,0.5μmol/L-15μmol/L的KCl,0.01μmol/L-10μmol/L的CrCl3组成;上述任一项的抑制剂组合物用于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用途,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接触抑制剂组合物,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NiCl2,KCl,CrCl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接触抑制剂组合物,所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NiCl2,KCl,CrCl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01μmol/L-50μmol/L的NiCl2,0.01μmol/L-100μmol/L的KCl,0.01μmol/L-60μmol/L的CrCl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05μmol/L-50μmol/L的NiCl2,0.1μmol/L-50μmol/L的KCl,0.01μmol/L-30μmol/L的CrCl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抑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由0.1μmol/L-10μmol/L的NiCl2,0.5μmol/L-15μmol/L的KCl,0.01μmol/L-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刘建中高杰赵梅勤刘霞方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