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493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8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底托板和侧挡板,侧挡板固定于底托板上形成槽形空间;泥水分离管,泥水分离管成排设置并上下摞放在所述槽形空间内,相邻两排泥水分离管交错布置,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为偶数边的多边形,泥水分离管的底部顶角处开设排泥口;端部定位件,端部定位件固定于泥水分离管的两端,端部定位件的内侧承托面与该泥水分离管的下半部相抵靠,端部定位件的外侧承托面与相邻泥水分离管的上半部相抵靠,相邻泥水分离管之间均具有构成排泥滑道的间距,端部定位件封闭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可实现水流与悬浮物彻底分离、保证悬浮物不可逆沉淀、避免产生沉淀死区、沉淀效果好、降低安装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904年美国人哈真(Hazen)专利技术了浅池理论,在此基础上,相继开发了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迷宫沉淀池,结构的设计力求接近理想沉淀池。但上述几种沉淀池(包括同向、异向、横向沉淀池)都有下述缺点:(1)水流经斜管或斜板时(同向、异向),需要改变水流方向,水流状态发生变化,不利于悬浮物的沉淀;(2)水流经斜管或斜板的过程中,会对沉淀下来的悬浮物产生冲刷、搅动作用,已经沉淀下来的悬浮物往往会被水流重新搅起,造成悬浮物的可逆沉淀;(3)安装斜管(斜板)组件时、会形成两个三角形死区,降低了沉淀池利用率、减少了水流面积。以上几点严重制约了现有沉淀装置的沉淀效果,使其澄清能力大打折扣,因此针对上述缺陷专利技术人新设计了一种沉淀效果更好的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装置不仅可实现水流与悬浮物彻底分离、保证悬浮物不可逆沉淀、避免产生沉淀死区、沉淀效果好,而且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底托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于所述底托板上形成槽形空间,泥水分离管,所述泥水分离管成排设置并上下摞放在所述槽形空间内,相邻两排所述泥水分离管交错布置,所述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为偶数边的多边形,所述泥水
分离管的底部顶角处开设排泥口,端部定位件,所述端部定位件固定于所述泥水分离管的两端,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内侧承托面与该泥水分离管的下半部相抵靠,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外侧承托面与相邻泥水分离管的上半部相抵靠,相邻泥水分离管之间均具有构成排泥滑道的间距,所述端部定位件封闭所述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泥水分离管的对顶角中有一对上下竖直布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泥水分离管是平行四边形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泥水分离管是菱形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泥水分离管是平行六边形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泥口沿所述泥水分离管的纵向从一端延伸至相对端。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泥口沿所述泥水分离管的纵向间隔布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托板上设有底部定位件,所述泥水分离管放置于所述底部定位件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泥水分离管上还设有内部定位件,所述内部定位件与所述端部定位件形状相同。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泥水分离管是单体结构,可以批量化生产,将其插接在两个支撑端板的相应多边形孔中可制成泥水分离单元,便于在施工现场进行模块化安装,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2)由于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采用偶数边多边形,尤其是菱形或平行六边形,其对顶角中仅有一对上下竖直布置,而相邻的所述泥水分离管之间均有间距,可形成网状的排泥滑道,当水流在泥水分离管内流动时,悬浮物从排泥口中垂直沉降,直接落到对应的泥水分离管的顶角(顶角相当于棱角)处,利用棱角的作用给予悬浮物一定的碰撞力,随着一层一层的碰撞,避免了悬浮物在泥水
分离管上形成堆积,以及在排泥滑道中形成排泥死区,水、悬浮物分流更彻底,使沉淀变成不可逆过程,大大提高了排泥效果。3)由于本泥水分离装置先通过底部托板和侧挡板组成槽形空间,且泥水分离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端部定位件,因而可以实现泥水分离管在槽形空间内直接上下摞放形成多排布置,无需增加额外的支撑组装结构即可实现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成本低;同时又由于端部定位件与泥水分离管之间的抵靠设置,可以封闭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因而避免了水流对沉淀过程中的悬浮物的冲刷、搅动,提高沉淀效果和沉淀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两侧挡板以及底托板组成槽形空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端部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菱形管与端部定位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平行六边形管与端部定位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菱形管,10-排泥口,2-端部定位件,20-内侧衬托面,21-外侧衬托面,3-排泥滑道,4-侧挡板,5-底托板,50-底部定位件,6-槽形空间,7-外壳体,8-平行六边形管,9-内部定位件,11-端部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中所示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底托板5和侧挡板4,将侧挡板4固定设置在外壳体7内部的相对两侧,底托板5固定设置在外壳体7的底部两端,且侧挡板4固定在底托板5上,从而形成槽形空间6,且槽形空间6的底部形成与沉淀池连通的通口。当然侧挡板和底托板的固定方式也可采用其他类似的方式。如图1中所示,泥水分离管成排设置并上下摞放在槽形空间6内,相邻两排泥水分离管交错布置,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为偶数边的多边形,优选地,泥水分离管的对顶角中有一对上下竖直布置,在泥水分离管的底部顶角处开设排泥口。优选地,排泥口10沿泥水分离管的纵向间隔布置。更优选地,排泥口10沿泥水分离管的纵向从一端延伸至相对端。如图2中所示,泥水分离管的两端固定设有端部定位件,端部定位件的内侧承托面与泥水分离管的下半部相抵靠,端部定位件的外侧承托面与相邻泥水分离管的上半部相抵靠,相邻泥水分离管之间均具有构成排泥滑道的间距,端部定位件封闭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同时,在泥水分离管的两端之间的位置上还可以设置内部定位件9,内部定位件9与端部定位件2形状相同,可增加泥水分离管的整体使用强度。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底托板5上设有底部定位件50,处于最底部的泥水分离管的端部定位件放置在底部定位件50上。如图4中所示,底部定位件为三角形。上述泥水分离管优选是平行四边形管,平行四边形管优选为菱形管1。为便于理解,将组装原理进行简单说明:如图1、图3和图4中所示,将相对两侧的侧挡板4和底托板5先固定设置好形成槽形空间6,然后将底部定位件50按照顺序排列固定在底托板5上,在底部定位件50上摆放菱形管1,并使得
菱形管1水平设置,且菱形管1的一对对顶角上下竖直布置,排泥口10位于菱形管1的底部,同时,利用端部定位件2和内部定位件9进行支撑定位,形成多排布置的菱形管,且相邻两层中的菱形管1间隔排列,并使得两两相邻的菱形管1之间具有形成排泥滑道3的间距,从而实现菱形管1的安装。工作时,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走向为悬浮物的流动路径,将外界水流引入每根菱形管1内,在菱形管1内水流具有一定的流速进行流动,流动过程中其内部的悬浮物沿着菱形管1的内壁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到排泥口10处,然后从排泥口10处进入到排泥滑道3中,在排泥滑道3中流动时会遇到正对的菱形管1的棱角处受到碰撞,避免悬浮物的堆积,然后继续在排泥滑道3中流动,最终流到最底部的通口处并进入沉淀池中汇集,从而实现了水走水路,泥走泥道,且水流方向不会对悬浮物的沉淀造成干扰,极大地提高了沉淀效果。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和图8中所示,泥水分离管是平行六边形管8,平行六边形管8的两端固定设有端部定位件11,当然,上述泥水分离管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于所述底托板上形成槽形空间;泥水分离管,所述泥水分离管成排设置并上下摞放在所述槽形空间内,相邻两排所述泥水分离管交错布置,所述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为偶数边的多边形,所述泥水分离管的底部顶角处开设排泥口;端部定位件,所述端部定位件固定于所述泥水分离管的两端,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内侧承托面与该泥水分离管的下半部相抵靠,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外侧承托面与相邻泥水分离管的上半部相抵靠,相邻泥水分离管之间均具有构成排泥滑道的间距,所述端部定位件封闭所述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固定于所述底托板上形成槽形空间;泥水分离管,所述泥水分离管成排设置并上下摞放在所述槽形空间内,相邻两排所述泥水分离管交错布置,所述泥水分离管的横截面为偶数边的多边形,所述泥水分离管的底部顶角处开设排泥口;端部定位件,所述端部定位件固定于所述泥水分离管的两端,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内侧承托面与该泥水分离管的下半部相抵靠,所述端部定位件的外侧承托面与相邻泥水分离管的上半部相抵靠,相邻泥水分离管之间均具有构成排泥滑道的间距,所述端部定位件封闭所述排泥滑道形成静液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泥水分离管的对顶角中有一对上下竖直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好峰李健毛允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