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履带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974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履带的制造方法,可充分确保处理等的从容性之橡胶履带的硫化成型成为可能,也使作业性的提高和辅助装置等的配设变得容易。此橡胶履带的制造方法,由在配置于环形轮状的加强凸纹(1)的内周侧之中模(6)和分别配置于该加强凸纹(1)的外周侧的上下之上模(4)及下模(5)之间,将加强凸纹的略半周长部分之内周侧橡胶(2A,2B)及接地侧橡胶(3A,3B)同时一起加热加压并硫化成型之第1次硫化工程,和该工程之后同样将剩下的略半周长部分硫化成型之第2次硫化工程组成,其中在各硫化工程中,至少中模(6)是由设于其自身的流道(7)之载热体的流动来加热的,而可以缩小中模之厚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环形,适用于成为娱乐车(以下称“RV车”)的改造之雪地车辆、建筑车辆等。而且,不只是通常的雪地车辆等,以噪音、振动等的降低为目的而要安装橡胶履带的建设车辆等,也同样迫于向履带的高速化之对应。但是,先前被广泛使用之橡胶履带,一般是利用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之各自的方法制造的。图1所示之方法是基本的制造方法。这是将如图1(a)所示的埋设有未图示之加强凸纹的带状橡胶构件31,用如图1(b)所示之上下的模板32、33夹持,同时再由利用热板34、35夹持这些模板32、33并加热,使带状橡胶构件31被硫化为履带原料36之后,再如图1(c)所示,将履带原料36的交错状薄型两末端36A、36B迭合,利用末端接合用之上下的模板37、38及热板39、40使这两末端36A、36B硫化接合,作为环形橡胶履带的。图2所示的是被称作进给硫化之制作方法,是用于制造周长较长之环形橡胶履带的。这里是将如图2(a)所示埋设有加强凸纹之长型带状橡胶构件41,如图2(b)所示,用较短型的上下的模板42、43夹持,同时再由利用热板44、45夹持这些模板42、43并加热,使带状橡胶构件41的所定长度被部分硫化,并将这些方法在带状橡胶构件41的全长依次反复作为履带原料46,接着,将该履带原料46如图2(c)所示,将履带原料46的交错状薄型两末端46A、46B迭合,同时利用上下的模板42、43及热板44、45使它们硫化接合的,可制造环形橡胶履带。但是,在这种习知的制造方法中,在硫化工程之前,不得不预先进行带状橡胶构件31、41的成型,所以除其成型工程及成型装置不可缺少之外,造成带状橡胶部件之向硫化工程的进料装置规模宏大,而且在橡胶履带的制造上需要极大的时间和作业工时。另外,如图1所示的硫化方法,除模板及热板长大化而需要大的设置空间外,还需要只是末端的接合硫化工程,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硫化方法,虽然模板及热板都被小型化,但在每所定长度要重复数次乃至10次之硫化,更需要极大的硫化时间,再加上也存在需要与上一场合同样的末端接合工程之问题。而且,不管这些的哪个方法,都是将含有加强凸纹之带状的履带原料36、46的两末端硫化接合的,所以在其接合部,加强凸纹重复而变厚,除不可能具有在履带圆周上之均一的诸特性外,也有因加强强度的点使连续性被切断之虞。更何况,由于无法埋设使圆周上的均质加强成为可能之螺旋加强凸纹,所以先前的方法不能对应伴随车辆的高速化之履带的高速转动。因为这些事项,专利技术人首先提出了如图3所示之橡胶履带的2阶段硫化制造方法(日本专利特愿平11-325474号)。这是一种分别在环形轮状之加强凸纹1的内周侧和接地侧,将橡胶2A、2B及3A、3B用模4、5、6进行加热加压并硫化结合的橡胶履带制造方法,此种方法是由在配置于该环形轮状的加强凸纹1的内周侧之中模6和分别配置于该加强凸纹的外周侧的上下之上模4及下模5之间,将加强凸纹1的略半周长部分之内周侧橡胶2A、2B及接地侧橡胶3A、3B同时一起硫化成型之第1次硫化工程,和继此之后同样将剩下的略半周长部分之内周侧橡胶2C、2D及接地侧橡胶3C、3D硫化成型之第2次硫化工程组成。利用这种方法,可将由较小型的上下模4、5及中模6之橡胶履带的略半周长部分同时硫化成型,由2次硫化成型即完成硫化,所以由硫化设备的小型化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可减少含有准备工程及硫化工程之工程数,而且除了可以埋设螺旋加强凸纹之外,可减少由硫化接合之接续部,赋予圆周上充分均质的强度特性,因此,可制造对应高速行车之橡胶履带。然而,在该提案技术中,特别关于中模6配设有硫化用的热板等,要使用图示的上下方向的厚度D变得相当厚之中模,只是厚度D变厚之情况,就存在利用图3(a)、(b)所示之第1次硫化工程中的加强凸纹1的模外突出部分E1和图3(c)、(d)所示之第2次硫化工程中的硫化结束履带部分的模外突出部分E2之围绕空间受限的不妥;这一情况在第2次硫化工程时,采用将由第1次硫化工程结束硫化之橡胶部分2A、3A及2B、3B的各端部分,在上下模4、5及中模6中例如每隔数节距重复配置,使利用第1次及第2次的各个硫化作业硫化之橡胶部分的相互接合更加确实之硫化方法的场合下是重大的;在模的周长和橡胶履带的周长之关连下,因为该围绕空间变得更小,所以存在橡胶履带之脱模时的操纵作业性低下,在向其围绕空间内的张紧装置等的配设上带来障碍之忧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改良先前的提案技术,使充分确保处理等的从容性之橡胶履带的硫化成型成为可能,也使作业性的提高和辅助装置等的配设变得容易。较佳的是将上下模及中模的各个末端邻接配置之末端块,在第1次硫化工程中,由设于其中的流道之制冷剂的流动来冷却。另外较佳的是在各硫化工程中,将上模及下模的至少一方,也是由设于其中的流道之载热体的流动来加热。然后还较佳的是使在第1次硫化工程中由末端块内被冷却之橡胶部分,在第2次硫化工程中,与利用第2次硫化工程硫化成型之履带部分硫化接合。更佳的是使第1次硫化工程中的硫化周长大于第2次硫化工程中的硫化周长,同时以将第1次硫化工程形成之履带部分的、各末端部分的至少1节距在各个型内位置确定配置之状态进行第2次硫化工程。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将第1次硫化工程形成之履带部分的、在第2次硫化工程中被位置确定于各个模内之末端,在第2次硫化工程中,由至少设于中模的流道之制冷剂的流动来冷却为较佳。图2所示为习知的橡胶履带的其它制造方法之硫化工程的概略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之橡胶履带制造方法的硫化工程之概略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采用的硫化成型模的概略图。图5所示为关系到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中的、向中模的内周侧橡胶的预置工程之侧面图。图6所示为关系到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中的、向中模的内周侧橡胶的预置工程之侧面图。图7所示为关系到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中的、向下模的接地侧橡胶的预置工程之侧面图。图8所示为关系到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中的、将中模及下模上下反转之后的、向中模的内周侧橡胶的预置工程之侧面图。图9所示为关系到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中的、向上模的接地侧橡胶的设置后之第1次的硫化状态的侧面图。图10所示为第2次硫化状态之扩大部分断面图。图11所示为将中模上下分割场合的、第2次的硫化状态之扩大部分断面图。即,本专利技术中基本的2阶段硫化制造方法除与中模的构成及作用相关连之地方外,与图3所示的是同样的,所以基于同一个图来更加具体的说明它;如图3(a)所示,将在例如以螺旋状被缠绕形成环形轮状、有或无粗线橡胶之加强凸纹1,或将两末端相互连接成原来形式、施加或不施加橡胶粗线之加强凸纹的内周侧和外周侧添设之橡胶2、3,利用模4、5及6加热加压并硫化;在加强凸纹1的内周侧配置的中模6和分别在该加强凸纹1的外周侧的上下配置的上模4及下模5之间,进行如图3(b)所示将加强凸纹1的略半周长部分的内周侧橡胶2A、2B及接地侧橡胶3A、3B同时硫化成型之第1次硫化工程,和继该工程之后如图3(c)所示的、使硫化部分移动略四分之一周长,接着如图3(d)所示同样将设置于该加强凸纹1的内周侧之内周侧橡胶2C、2D和设置于该加强凸纹1的外周侧之接地侧橡胶3C、3D,利用上中下模4、5、6同时硫化使剩下的略半周长部分硫化成型之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履带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配置于环形轮状的加强凸纹的内周侧之中模和分别配置于该加强凸纹的外周侧的上下之上模及下模之间,将加强凸纹的略半周长部分之内周侧橡胶及接地侧橡胶同时一起加热加压并硫化成型之第1次硫化工程,和继该工程之后同样将剩下的略半周长部分硫化成型之第2次硫化工程;其特征在于:在各硫化工程中,至少中模是由设于其中的流道之载热体的流动来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靖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