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层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347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22:08
一种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一上模组件和设置在该上模组件两侧的第一、二下模组件,第一、二下模组件通过一同步开合模机构驱动,相对上模组件做开合动作;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包括装设在上模组件上的齿轮,与该齿轮啮合传动的上、下齿条装设在第一、二下模组件上;于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中装设有双向顶出系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叠层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上模组件和设置在该上模组件两侧的第一、二下模组件,第一、二下模组件通过一同步开合模机构驱动,相对上模组件做开合动作。同步开合模机构中设有的齿条设置有最大行程挡止部,于上模组件上设置有与该最大行程挡止部配合的耐磨块,该耐磨块贴合抵顶住齿条的非齿面,所述齿轮和齿条平齐或沉入模具的外表面。该模具的双向顶出系统设有的顶针板通过油缸驱动,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中设有的下模板与底板形成的封闭腔体中。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减少了装配零件,在安装方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构件的设置位置,使构件不易损坏,以节省模具空间,提高模具生产时的可靠性。【专利说明】一种叠层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两个分型面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叠层模的特点是在不加大注塑机规格的情况下增加模具分型面来增加模具穴数,提高产品的产量,类似于将两套模具同时叠放在一台注塑机上生产。在同等注塑机规格、注塑成型周期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效率能提高一倍。叠层模一般有多个分型面,模具开模时难以达到多个分型面开合模的同步性,这会影响模腔成型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层注塑模具。该模具减少装配零件,在安装方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构件的设置位置,使构件不易损坏,以节省模具空间,提高模具生产时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种叠层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上模组件和设置在该上模组件两侧的第一、二下模组件,第一、二下模组件通过一同步开合模机构驱动,相对上模组件做开合动作;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包括装设在上模组件上的齿轮,与该齿轮啮合传动的上、下齿条装设在第一、二下模组件上;于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中装设有双向顶出系统。进一步,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中的齿条设置有最大行程挡止部,于上模组件上设置有与该最大行程挡止部配合的挡止块。所述挡止块为一耐磨块,该耐磨块贴合抵顶住齿条的非齿面。进一步,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中的齿轮平齐或沉入上模组件外表面装设在上模组件上,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中的齿条平齐或沉入第一、二下模组件外表面装设在第一、二上模组件上。所述齿轮装配有一轴承,该轴承固定在一主轴上,该主轴通过一螺丝固定在上模组件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二下模板与第一、二底板,所述双向顶出系统设有的顶针板通过油缸驱动,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中设有的下模板与底板形成的封闭腔体中。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的同步开模机构的齿轮齿条不高出模具外表面设计,节省空间,此内置式的设计使模具不会在吊装、搬运时发生碰撞损坏。本技术在上、下齿条上设置有最大行程挡止部,以使模具在齿条的最大行程处开模完成,如此限位可防止开模时齿条超出行程,以防止中间上模组件坠落;本技术双向顶出系统的顶针板装设于模具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在任何时候顶针以及内部零件不易沾染灰尘,不会有别的零件脱落掉入模内,而造成模具无法复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3是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同步开合模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导柱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整体式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叠层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上模组件10和分别设置在该上模组件两侧的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分别固定于注塑机上。如图1至4所示的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构件组成相同,其均包括有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31、及第一底板22和第二底板32,第一下模板21与第一底板22的相向侧面,及第二下模板31与第二底板32在相向侧面形成凹槽23、33,以在固定连接后的第一下模板21与第一底板22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24,及在固定连接后的第二下模板31与第二底板32之间形成第二封闭腔体。所述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还包括对应嵌设在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31中的第一下模仁25和第二下模仁35,以在第一下模仁25和第二下模仁35对应形成如图2所不的第一模具分型面26和第二模具分型面36。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采用封闭式液压抽芯顶出、回位的双向顶出系统70,模具开模完成后产品立刻顶出,并在模具合模前回位。所述双向顶出系统70中带有顶针的顶针板71、72分别通过液压油缸73、74驱动,并对应移动设置在上述第一封闭腔体24和第二封闭腔体34中。模具的顶针板71、72分别内置于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在任何时候顶针以及内部其他零件不易沾染灰尘,且也不会有别的零件脱落掉入模内造成模具无法复位等问题,充分的提高模具可靠性。同时,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改变了顶针板的运动方式,顶针板71、72采用液压抽芯的运动方式。将液压油缸73、74分别安装于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31上,不仅结构简单,只需购买标准件安装在模具上即可,而且节省模具空间。请结合图1、2、3、7所示,上模组件10上装设有导柱导向机构40,所述具体的说,上模组件10包括一中间脱模板11及装设在该脱模板11两侧的第一上模板12和第二上模板13,于第一上模板12和第二上模板13上分别装设有导柱导向机构40的导柱41、42。导柱41,42用于对应插置定位在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31上设置有定位孔中。通过导柱41、42的支撑和导向作用辅助实现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相对上模组件10的开合动作。如图8所示,本技术叠层注塑模具采用整体式热流道系统50,该整体式热流道系统50的主热嘴51、52设置在上模组件10的中间脱模板11上,并和注塑机射嘴直接对接。注塑生产时熔料通过主热嘴51、52分别对应进入第一下模仁25和第二下模仁35的模穴型腔,流道全程加热,产品60生产时不产生料头,为产品生产节省成本。如图1、2、3所示的第一下模组件20和第二下模组件30是通过一同步开合模机构80驱动,相对上模组件10做开合动作,以使模具的第一模具分型面26和第二模具分型面36同步开模。所述同步开模机构80在一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停止开模,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固定在其中一下模板上的限位块91、一对应固定在其中一上模板上的限位开关92。如图5、6所示的同步开合模机构80包括固定装设在上模组件10的中间脱料板11上的齿轮81,与该齿轮81啮合传动的上、下齿条82、83分别固定装设在第二下模板31和第一下模板21上。模具开模或合模时,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一上模组件和设置在该上模组件两侧的第一、二下模组件,第一、二下模组件通过一同步开合模机构驱动,相对上模组件做开合动作;所述同步开合模机构包括装设在上模组件上的齿轮,与该齿轮啮合传动的上、下齿条装设在第一、二下模组件上;于所述第一、二下模组件中装设有双向顶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刘启乔邓小清谭小平陈振南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