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378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01:20
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控制阀,用于在具备将润滑油向缸盖的止推轴颈等输送的气阀系供给流路,以及将润滑油向缸体的曲柄轴、连杆等输送的曲柄轴系供给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装置中调整向各流路的供给油压。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一直尝试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大小使从油泵供给的油的油压变化,在各自的转速区域供给具有最佳的油压的油。而且,欲通过将向气阀系润滑回路、曲柄轴系润滑回路供给的油压调整成各自的回路所必需的油压,以减轻油泵的负载。作为实现这种目的的专利技术,有在日本国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以下,对专利文献1进行简要说明。另外,说明中的附图标记原封不动地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附图标记。首先,油被油泵12从油盘10中上吸,并向第1供油路径16a和第2供油路径16b输送。第1供油路径16a是主要向曲柄轴的轴承部18供给油的路径,第2供油路径16b是例如向气阀机构20等供给油的路径。在第1供油路径16a上配置有用于控制向曲柄轴的轴承部18供给的油量的油压控制阀22。油压控制阀22构成为其输出油压被控制单元24控制。控制单元24被发动机转速传感器26,发动机负载传感器28,油温传感器30,以及油压传感器32控制。设有安全阀34,当油压超过规定值时将过剩的油压从油泵12和过滤器14之间的油路径部分向油盘10中泄放。在以下的结构中,油压控制阀22的控制由控制单元24进行。【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26424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以及具备同种结构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使用电子控制作为控制手段。由于使用电子控制来控制油压控制阀22需要获取发动机转速、油温、发动机负载、油压等众多的信息,而且还需要MAP控制及油温补正等复杂的控制,所以存在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进而,由于电力因驱动油压控制阀22而消耗,所以存在为了发电装置的驱动而发动机的负载增大的可能性。进而,在控制所必需的各种传感器、油压控制阀22、控制单元24等电气系统中的某一个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将不再能够进行充分的控制,产生得不到所期待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开电子控制本来就有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机构进行油压驱动而廉价且可靠性高的控制阀。为此,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通过如下的控制阀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的控制阀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控制阀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连通,并且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安装在该连通流路的中途,并且连通以及阻断该连通流路;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随着上述上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上述流路开闭阀随着来自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的油压的增加连通上述连通流路,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被弹性施力成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一侧,并且随着来自上述连通流路的油压的增加以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式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控制阀是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所必需的油压设定成比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所必需的油压小。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的控制阀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在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与安装上述流路开闭阀的流路开闭阀室之间设有泄油流路,并且在上述流路开闭阀室中形成有排出流路,在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的情况下使上述泄油流路与上述排出流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安装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由与上述主流路正交的主室部与副室部构成,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为以横贯上述主流路的方式在上述主室部与上述副室部中往返移动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以及第2技术方案中,为不必使用需要电气驱动的电磁阀及传感器等,仅通过机械的油压机构,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即主流路的油压的变化相对应地对控制阀的下游一侧的油压进行控制的结构。这样一来,能够排出因电气系统的故障而油压控制不能够恰当地进行的可能性,确保超过现有技术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并且抑制因零部件及控制的追加而导致的成本增加。而且,针对动作,是通过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上施加油压,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沿轴向移动,缩小油回路的流路截面积的结构。通过缩小油通路的截面积,能够使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下游一侧的油压降低。而且,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由于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油被流路开闭阀柱阻断,泄油流路与流路开闭阀室的排出流路连通,由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所赋予的油压降低,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在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所具备的弹性施力的作用下向使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的方向移动,能够与发动机的转速相对应地使油的流量、压力增加。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下游一侧的油压不会降低,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启动后能够使油压逐渐上升。而且,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能够抑制油压的上升而防止油的无谓工作。而且,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在为了润滑或冷却而需要高的油压的情况下,能够供给与需要相对应的高的油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中,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所必需的油压设定成比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阻断所必需的油压小。并且是通过在上述主流路中流动的油压的上升,上述流路开闭阀先于上述流路开闭阀柱移动的结构,所以仅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施力而进行与发动机的转速相对应的恰当的动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中,即使在通过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油压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室的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动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中,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轴向上的往返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制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06 JP 2012-152481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使流路截面积增减;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朝向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输送油;流路开闭阀柱,安装在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之间,并且连通以及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流路开闭阀,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的中途;以及上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上游一侧分支,向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供给油压;在发动机的低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阻断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在发动机的中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使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并且上述流路开闭阀使上述连通流路连通,使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滑动,向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在发动机的高旋转区域,上述流路开闭阀柱阻断上述下游侧分支流路与上述连通流路,使上述主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大。2.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路;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安装在该主流路的中途;下游侧分支流路,在上述主流路上比上述流路截面积调整阀柱的位置靠下游一侧分支;连通流路,与该下游侧分支流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岛淳一小屋敷秀彦渡边贵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