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500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17:19
一种磁控发电机,是将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重新规划与配置彼此构件的相对位置,形成两个独立模块相互套合,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且磁控负载装置装设简单、轻巧调整块于滑道径向位移的行程来控制磁通量变化,以达无段连续的调整负载阻力,进而具有制造与维修便捷及降低成本与重量的功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磁控发电机,是将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重新规划与配置彼此构件的相对位置,形成两个独立模块相互套合,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且磁控负载装置装设简单、轻巧调整块于滑道径向位移的行程来控制磁通量变化,以达无段连续的调整负载阻力,进而具有制造与维修便捷及降低成本与重量的功效。【专利说明】磁控发电机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磁控发电机,尤指一种将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重新规划与配置彼此构件的相对位置,形成两个独立模块相互套合,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
技术介绍
运动器材装设磁控发电机,亦可产生飞轮惯性力、发电及磁控调整负载的效果,然,磁控发电机包括: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所组合成一个单一系统。次者,利用磁铁随飞轮装置转动,相对于电枢铁芯形成磁路,使电枢铁芯上的线圈产生电力,此乃永磁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本技术即运用此一原理,将飞轮装置做为交流发电的动力源,使电枢铁芯所产生的电压,经外接导线而至一交流/直流转换器,即可供应本技术的磁控负载装置所需的电力,而达到电动的负载控制,进一步说明磁控负载装置为一种利用磁场变动所形成的涡流式阻力,以作为负载的方式,再者,基本原理是利用导体置于变动磁通量中,则在导体内的局部闭合电路上产生一反电动势,而产生所谓涡流(eddy current),此润流的流动方向所建立的磁作用必相反于产生此电流的原先磁通量变动方向;且由Max-well’ s Eq得知此磁作用力的大小与磁通量密度的平方成正比,而此磁作用力则可作为运动器材的负载所需。但查,在上揭先前技术(Prior Art)中,其在结合时普遍仍在有下述的缺失: (I).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的构件相当复杂,若彼此构件结合兼容性不佳,则磁控负载调整、发电效率及飞轮惯性力皆影响运动器材,然,彼此构件结合方式并非以模块式来完成,则是以接续式进行并凑,如此一来,彼此构件结合或维修都难以便捷。(2).由于磁控负载装置利用磁铁做磁场源构成负载,很难结合数字信号进行磁控调整负载,使运动器材的磁控调整负载不易实现电脑化、数据化,除非另外配备马达及马达控制器,来改变磁铁和导体的相对位置,如此一来,将造成成本与重量的增加。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问题点,乃积极研究改良,以克服其缺失,为本技术所欲解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磁控发电机,将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重新规划与配置彼此构件的相对位置,形成两个独立模块互套,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进而具有制造与维修便捷的功效,磁控负载装置装设简单、轻巧的构件产生径向位移的行程来控制磁通量变化,以达无段连续的调整负载阻力,进而具有降低成本与重量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控发电机,包含:一飞轮装置,其中心的轴套内设有一第一轴承,又其轮面内侧为开口,使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于轮面内周缘设有金属导体;一磁控负载装置,套设在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以组合成一磁控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该飞轮装置,包括:一环状体,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轴套的轴心呈同心圆,使该容置空间形成一内环状槽及一外环状槽,其内侧设有一第一磁铁;一传动轮,位于该飞轮装置外侧,用以带动该飞轮装置转动,且其内嵌入至少一第二轴承;以及该磁控负载装置,包括:一线圈固定架;一固定轴,穿设过该线圈固定架;一电枢铁芯,结合在该线圈固定架后侧面;一后框架,其中央于轴孔周缘相对于该电枢铁芯向内凸设形成一容置槽供该电枢铁芯装设,且该电枢铁芯能合于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的内环状槽内,使该飞轮装置的环状体的第一磁铁的转动相对于该固定的电枢铁芯产生发电,且该容置槽中央设有相对应一线圈固定架前侧面的第一定位孔;一组磁极片,呈相向对应配设的圆弧形,其外缘分别设有一第二磁铁,又其内侧设有压缩弹簧,且该磁极片一端为定位在该后框架的枢转轴,另一端形成可活动的自由端,且该磁极片的枢转轴呈对称相向配设,并于该自由端上设有一拉索;一前框架,配合该后框架所设成,其中央设有一相对应该第一定位孔、线圈固定架前侧面的第二定位孔,使该第一及二定位孔套设于该线圈固定架前侧面,并借由数螺丝与该后框架、线圈固定架结合,借以使该磁极片定位在二框架之间,让该磁极片能合于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的外环状槽内,且该二框架之间设有一靠近该拉索的一滑道及一台阶面,皆位于该磁极片之间,且该滑道径向位于该台阶面上方;一调整块,设于该滑道内呈径向位移,又其左、右边相对于该磁极片的自由端所设的拉索,该拉索分别穿伸该滑道两侧至其所设有联结用的定位槽;一调整驱动机构,穿设于该台阶面,并联结该调整块下端,可选择使用电动、手动任一方式,用以驱动该调整块呈径向滑动;借此,该磁控负载装置的固定轴穿伸该飞轮装置的轴套,即可使两者相互套合,以构成一磁控发电机。依据前揭特征,该磁控负载装置的固定轴后方具有一 C型轴扣,并抵靠于该飞轮装置的传动轮的第二轴承后端面;该轴套与该传动轮之间具有单向离合器轴承。依据前揭特征,该二框架之间枢接数个滚轮,呈左右对称,并位于该滑道两侧上方至下方呈扩大排列,再以该拉索分别绕于该滚轮、穿伸于滑道两侧至联结于定位槽;该调整块上端,呈左右对称的斜面,该斜面可与该定位槽呈平行;该磁极片的枢转轴两端具有衬套。借助上揭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磁控发电机,其规划该磁控负载装置一侧装设该电枢铁芯,相对于该飞轮装置一侧装设该第一磁铁能产生发电,当该磁控负载装置与该飞轮装置相互套合,则形成可供电的发电机,使三者的构件能充分利用体积空间进行配置,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再者,该磁控负载装置装设简单、轻巧该调整块于该滑道径向位移的行程来控制磁通量变化,以达无段连续的调整负载阻力,进而具有制造与维修便捷及降低成本与重量的功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磁控负载装置、发电机及飞轮装置重新规划与配置彼此构件的相对位置,形成两个独立模块互套,强化彼此构件结合与拆解,进而具有制造与维修便捷的功效,磁控负载装置装设简单、轻巧的构件产生径向位移的行程来控制磁通量变化,以达无段连续的调整负载阻力,进而具有降低成本与重量的功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侧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飞轮装置与磁控负载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飞轮装置与磁控负载装置的组合立体图。图6A是图4中6A-6A断面剖视图。图6B是图5中6B-6B断面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调整块在滑道内呈现向上位移的使用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调整块在滑道内呈现向下位移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说明:10飞轮装置11 轴套12第一轴承13 轮面14容置空间141内环状槽142外环状槽15金属导体16环状体161 第一磁铁17传动轮171 第二轴承18单向离合器轴承20磁控负载装置21线圈固定架22固定轴22IC 型轴扣23电枢铁芯24后框架241容置槽242第一定位孔25磁极片251 第二磁铁252压缩弹簧253枢转轴254自由端255 拉索256 衬套26前框架261第二定位孔262、263 螺丝27 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控发电机,包括:?一飞轮装置,其中心的轴套内设有一第一轴承,又其轮面内侧为开口,使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于轮面内周缘设有金属导体;?一磁控负载装置,套设在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以组合成一磁控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该飞轮装置,包括:一环状体,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轴套的轴心呈同心圆,使该容置空间形成一内环状槽及一外环状槽,其内侧设有一第一磁铁;一传动轮,位于该飞轮装置外侧,用以带动该飞轮装置转动,且其内嵌入至少一第二轴承;以及?该磁控负载装置,包括:?一线圈固定架;一固定轴,穿设过该线圈固定架;一电枢铁芯,结合在该线圈固定架后侧面;一后框架,其中央于轴孔周缘相对于该电枢铁芯向内凸设形成一容置槽供该电枢铁芯装设,且该电枢铁芯能合于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的内环状槽内,使该飞轮装置的环状体的第一磁铁的转动相对于该固定的电枢铁芯产生发电,且该容置槽中央设有相对应一线圈固定架前侧面的第一定位孔;一组磁极片,呈相向对应配设的圆弧形,其外缘分别设有一第二磁铁,又其内侧设有压缩弹簧,且该磁极片一端为定位在该后框架的枢转轴,另一端形成可活动的自由端,且该磁极片的枢转轴呈对称相向配设,并于该自由端上设有一拉索;一前框架,配合该后框架所设成,其中央设有一相对应该第一定位孔、线圈固定架前侧面的第二定位孔,使该第一及二定位孔套设于该线圈固定架前侧面,并借由数螺丝与该后框架、线圈固定架结合,借以使该磁极片定位在二框架之间,让该磁极片能合于该飞轮装置的容置空间的外环状槽内,且该二框架之间设有一靠近该拉索的一滑道及一台阶面,皆位于该磁极片之间,且该滑道径向位于该台阶面上方;一调整块,设于该滑道内呈径向位移,又其左、右边相对于该磁极片的自由端所设的拉索,该拉索分别穿伸该滑道两侧至其所设有联结用的定位槽;一调整驱动机构,穿设于该台阶面,并联结该调整块下端,可选择使用电动、手动任一方?式,用以驱动该调整块呈径向滑动;?借此,该磁控负载装置的固定轴穿伸该飞轮装置的轴套,即可使两者相互套合,以构成一磁控发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钲鉴
申请(专利权)人:祺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