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819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借助在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引导部来引导按钮的移动,实现了重量减轻并防止了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产生晃动,而且,即使附着在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冻结,也不会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在壳体(20)设置有多个引导部(38、39),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引导按钮(21)的棒状部(21a)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52),所述冻结剥落肋能够根据与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剥落,该结冰部是由于在多个引导部(38、39)之间附着于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借助在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引导部来引导按钮的移动,实现了重量减轻并防止了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产生晃动,而且,即使附着在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冻结,也不会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在壳体(20)设置有多个引导部(38、39),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引导按钮(21)的棒状部(21a)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52),所述冻结剥落肋能够根据与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剥落,该结冰部是由于在多个引导部(38、39)之间附着于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专利说明】车辆用按钮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该按压操作部从所述棒状部向外侧伸出;壳体,其固定于车体或盖,并具有引导部,所述盖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按钮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已知有以下结构,其中,用于解除车辆的行李箱盖的闩扣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由设置于行李箱盖的后扰流板构成,在该结构中,在将按钮开关配设于后扰流板的厚壁部分的情况下,为了使按钮的按压操作部面对车外,需要将按钮的沿着移动方向的长度设定为相对较长,但这样会造成对按钮的支承不稳定,按钮的按压操作时的晃动较大,导致操作性的降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能够借助引导部来防止较长且不稳定的按钮的晃动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02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97061号公报。但是,在按钮开关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设置有从该棒状部向外侧伸出的按压操作部的情况下,若直接应用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示出的结构,则需要使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围绕按钮开关的棒状部的筒状。然而,为了引导按钮的移动,引导部无需为筒状,出于减轻重量的观点,构成为以在所述棒状部的周向间隔开来的多个引导部引导所述棒状部的周向多个部位即可。但是,当构成为以在周向间隔开来的多个引导部引导按钮的棒状部时,存在以下可能:在按钮暴露于雨水等的环境、或湿气较多的环境下,附着于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由于周围气温的降低而冻结,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借助在周向间隔开的多个引导部来引导按钮的移动,实现了重量减轻,并防止了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产生晃动,而且,即使附着在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水分冻结,也不会给按钮的操作带来障碍。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该按压操作部从所述棒状部向外侧伸出;壳体,其固定于车体或盖,并具有引导部,所述盖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按钮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根据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车辆用按钮开关的第I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引导所述按钮的所述棒状部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所述棒状部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所述冻结剥落肋能够根据与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的移动而使结冰部剥落,所述结冰部是由于在多个所述引导部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I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沿着由所述按压操作引起的所述按钮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冻结剥落肋的至少前端部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从所述棒状部突出的突出量随着朝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而减小的方式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特征,在按钮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能够在按钮的按压操作时借助冻结剥落肋来剥落在沿周向间隔开来的引导部之间产生于按钮的棒状部的外表面的结冰部,因此,即使在棒状部的外表面产生了结冰部,也不会给按钮的按压操作带来障碍。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借助在冻结剥落肋的至少前端部形成的倾斜面,能够将结冰部更为有效地剥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从后方观察乘用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箭头2向视图。图3是图2的沿3-3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沿4-4线的剖视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5方向观察按钮开关的图。图6是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沿7-7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4的沿8-8线的剖视图。图9是与图4的一部分对应的剖视图,其用于说明借助冻结剥落肋来剥下结冰部的状态。标号说明11:行李箱盖;13:按钮开关;20:壳体;21:按钮;21a:棒状部;21b:按压操作部;22:轻触开关;38、39、40:引导部;51、52:冻结剥落肋;52a:倾斜面;53:结冰部;B:车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1~9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和图2中,在乘用车辆V的车体B的后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有行李箱盖11,在该行李箱盖11的后部上表面安装有后扰流板12,在该后扰流板12配设有按钮开关13,该按钮开关13用于发出解除行李箱盖11的闩扣状态的解闩信号。即,若在关闭的行李箱盖11处于闩扣状态时按下按钮开关13,则在车辆驾驶者所携带的携带器(携帯器)与车辆侧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在借助编码对照而确认为正规的携带器时,解除行李箱盖11的闩扣状态。—并参照图3,所述后扰流板12由内扰流板14和外扰流板15以借助外扰流板15来覆盖内扰流板14的方式结合而成,内扰流板14由刚性较高的合成树脂构成,外扰流板15由施加了涂漆的合成树脂制成,所述后扰流板12的横截面形状由水平部12a和铅直部12b构成,水平部12a在行李箱盖11的关闭状态下呈大致水平,铅直部12b从该水平部12a的后端向下方垂下。在所述后扰流板12的所述铅直部12b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配设有停车信号灯16。构成该停车信号灯16的一部分的透镜17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形成,透镜17由固定于所述后扰流板12的内扰流板14的安装部件18支承。 所述按钮开关13配设在所述停车信号灯16的车宽度方向靠右侧的部分,在所述停车信号灯16的所述透镜17 —体形成有横截面呈矩形的筒部17a,该筒部17a以使后端与所述安装部件18抵接的方式前后延伸,在所述安装部件18设置有与所述筒部17a的后端对应的矩形的通孔19。所述按钮开关13具备:壳体20,其固定于行李箱盖11 ;按钮21,能够从车外对其进行按压操作;以及轻触开关22,其被所述壳体20支承,轻触开关22根据该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按钮21以能够沿所述筒部17a的长度方向直线移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透镜的所述筒部17a内。—并参照图4~图6,所述壳体2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I壳体部件23,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11,由合成树脂制成;第2壳体部件24,其固定于第I壳体部件23,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弹性部件25,其整个周缘部被夹持在第I和第2壳体部件23、24之间。第I壳体部件23被例如一对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按钮开关,其具备:按钮(21),其构成为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21a)的外端以能够从车外进行按压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操作部(21b),该按压操作部(21b)从所述棒状部(21a)向外侧伸出;壳体(20),其固定于车体(B)或盖(11),并具有引导部(38、39、40),所述盖(1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体(B),所述引导部(38、39、40)用于引导所述按钮(21)的直线移动;以及开关(22),其收纳在所述壳体(20)内,并根据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而改变开关状态,所述车辆用按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0)设置有多个引导部(38、39、40),所述多个引导部(38、39、40)以引导所述按钮(21)的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多个部位的方式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周向间隔开来,在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有冻结剥落肋(51、52),所述冻结剥落肋(51、52)能够根据与所述按钮(21)的按压操作相伴随的所述棒状部(21a)的移动而使结冰部(53)剥落,所述结冰部(53)是由于在多个所述引导部(38、39、40)之间附着于所述棒状部(21a)的外侧面的水分的冻结而产生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