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501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一油箱和位于所述油箱最顶端的一加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呼吸器,一呼吸管;所述油箱、所述加油口和所述呼吸器焊接固设在所述油箱内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呼吸管位于所述油箱内,所述呼吸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空间的最顶端,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箱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箱呼吸结构,通过油箱外壳、加油口以及新设计一呼吸器在油箱内的最顶端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利用加油口上的通孔供油箱呼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及稳定性、可靠性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一油箱和位于所述油箱最顶端的一加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呼吸器,一呼吸管;所述油箱、所述加油口和所述呼吸器焊接固设在所述油箱内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呼吸管位于所述油箱内,所述呼吸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空间的最顶端,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箱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使用本技术油箱呼吸结构,通过油箱外壳、加油口以及新设计一呼吸器在油箱内的最顶端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利用加油口上的通孔供油箱呼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及稳定性、可靠性高的特点。【专利说明】一种油箱呼吸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设计、制造的
,尤其涉及一种国三摩托车的油箱呼吸结构。
技术介绍
从2010年7月1日起,国家环保部批准并颁布的《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III阶段)》(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III阶段)》(GB18176-2007)正式实施,以上标准简称国三标准。目前,新定型车必须达到国三标准,并按国三标准批量生产,对所有制造、销售、登记注册的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也要限期完成达到国三排放的改造。目前国三对应的摩托车油箱的呼吸结构,大多采用呼吸管直接插入油箱内部的最高处供油箱呼吸,在出口处接防倾阀防止摩托车倾倒时燃油从呼吸管流出。或者在油箱内部的较高处焊接一个呼吸器,通过呼吸器上的小孔供油箱呼吸。通过在油箱内部设置防倾管来防止摩托车倾倒时,燃油可能从呼吸管流出。其中,采用呼吸管和防倾阀供油箱呼吸的方式,虽然油箱呼吸结构简单,但防倾阀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摩托车发动机等的机能异常。而采用呼吸器和防倾管供油箱呼吸的方式,虽然性能可靠,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国三摩托车油箱呼吸结构工作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将油箱、加油口以及新设计一呼吸器焊接在油箱内的最顶端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利用加油口上的通孔供油箱呼吸,在提高油箱呼吸结构稳定性、可靠性的同时保证了成本低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一油箱和位于所述油箱最顶端的一加油口 ;其中,还包括:一呼吸器,一呼吸管;所述油箱、所述加油口和所述呼吸器焊接固设在所述油箱内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呼吸管位于所述油箱内,所述呼吸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空间的最顶端,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箱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上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中,所述呼吸管具有两个防止燃油倾倒作用的弯折部。上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中,两所述弯折部分别靠近所述油箱的两侧。上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中,所述加油口上开设一用于平衡所述呼吸器内外气压的通孔。上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中,所述呼吸器下方开设一所述呼吸器用于排放燃油的通孔。本技术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使用本技术油箱呼吸结构,通过油箱、加油口以及新设计一呼吸器在油箱内的最顶端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利用加油口上的通孔供油箱呼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及稳定性、可靠性高的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箱呼吸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箱呼吸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箱呼吸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箱呼吸结构的俯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有一油箱1和一加油口 3,加油口 3位于油箱1的最顶端。其中,还包括有一呼吸器2和一呼吸管4。油箱1、加油口 3和呼吸器2分别焊接固设在油箱1的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呼吸管4位于油箱1内,呼吸管4的一端延伸至密闭空间的最顶端,呼吸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箱1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2所不。呼吸管4具有两个防止燃油倾倒作用的弯折部。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弯折部分别靠近油箱1的两侧。摩托车倾倒时,呼吸管4的两弯折部能够始终位于油面之上,有效地防止燃油从油箱1内流出。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加油口 3上开设一用于平衡呼吸器2内外气压的通孔31。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呼吸器2下方开设一呼吸器2用于排放燃油的通孔。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也可利用油箱1、加油口 3和呼吸器2之间的合理间隙,实现呼吸器2内的燃油流出的目的。当油箱1内的气压升高时,油箱1内的油气依次通过加油口 3的通孔31传输至呼吸管4伸入密闭空间的最顶端P端,P端传输至呼吸管4的一弯折部Μ端,Μ端传输至呼吸管4的另一弯折部Ν端,Ν端传输至呼吸管4延伸至的油箱1外部的Q端,Q端最后传输至碳罐,并进入大气。当油箱1内的气压降低时,空气反之进入油箱1。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油箱呼吸结构,通过油箱、加油口以及新设计一呼吸器在油箱内的最顶端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利用加油口上的通孔供油箱呼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及稳定性、可靠性高的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一油箱(1)和位于所述油箱(1)最顶端的一加油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呼吸器(2),一呼吸管(4);所述油箱(1)、所述加油口(3)和所述呼吸器(2)焊接固设在所述油箱(1)内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呼吸管(4)位于所述油箱(1)内,所述呼吸管(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空间的最顶端,所述呼吸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箱(1)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4)具有两个防止燃油倾倒作用的弯折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弯折部分别靠近所述油箱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口(3)上开设一用于平衡所述呼吸器(2)内外气压的通孔(3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呼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2)下方开设一所述呼吸器(2)用于排放燃油的通孔。【文档编号】B62J35/00GK203497086SQ201320507966【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专利技术者】刘颀 申请人: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箱呼吸结构,包括:一油箱(1)和位于所述油箱(1)最顶端的一加油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呼吸器(2),一呼吸管(4);所述油箱(1)、所述加油口(3)和所述呼吸器(2)焊接固设在所述油箱(1)内最顶端,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呼吸管(4)位于所述油箱(1)内,所述呼吸管(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空间的最顶端,所述呼吸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箱(1)外部,并连接外置碳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颀
申请(专利权)人: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