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设计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是一种可将电流转换成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半导体元件,凭借其发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各个领域当中。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通常包括一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若干个间隔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若干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发光二极管晶粒,这些发光二极管晶粒可根据需要组成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状态。由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外界电路板装设时,每一电极通过焊料焊接至外界电路板。这样一来,一方面,需要重复大量的焊接操作,浪费工时;另一方面,由于相邻的电极之间距离较小,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因相邻的电极上的焊料粘连而导致相邻电极短路,从而损坏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基板、嵌设于基板的第一电极组合与第二电极组合、及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组合及第二电极组合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粒,所述第一电极组合包括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基板、嵌设于基板的第一电极组合与第二电极组合、及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组合及第二电极组合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合位于第一、第二电极之间,其包括第三电极,所述基板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中部向下凸设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电极嵌设于基板的主体部,所述第三电极的下表面被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的下表面外露于所述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基板、嵌设于基板的第一电极组合与第二电极组合、及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组合及第二电极组合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合位于第一、第二电极之间,其包括第三电极及与该第三电极间隔的第四电极,所述基板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中部向下凸设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电极嵌设于基板的主体部,所述第三电极的下表面被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的下表面外露于所述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的厚度相等,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收容于所述基板内部,且所述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通过该金属支架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超出延伸部的相对两端开设有自上向下贯穿的第一收容孔及第二收容孔,所述主体部的中部开设有自上向下延伸自延伸部的第三收容孔,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及第二收容孔,且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外露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电极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的数目为两个,且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其中之一的引线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第三电极,其中之另一的引线分别电性连接第二电极、第四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极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的厚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超出延伸部的相对两端开设有自上向下贯穿的第一收容孔及第二收容孔,所述主体部的中部开设有自上向下延伸自延伸部的第三收容孔及第四收容孔,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中,且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外露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第四收容孔中,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的上表面外露于基板,而下表面收容于基板内部且被所述延伸部覆盖,且所述第四电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哲瑄,陈滨全,陈隆欣,曾文良,黄郁良,
申请(专利权)人: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荣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