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充气工装及充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3441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充气工装及充气方法,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底盖,底盖设有进气孔,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与所述贮油筒的上端面接触的上压板和用于支撑所述底盖的下托板,下托板设有与底盖的进气孔连通的充气室和与充气室连通的充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工装通过下托板支撑减振器,下托板上设有密闭的充气室,配合减振器底盖设置的进气孔,充气时,气体从下向上依次经过充气孔、充气室和底盖的进气孔进入减振器内部,充气工装密闭性好,整个充气过程无气体泄漏,从而确保了充气压力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充气工装不易损坏,也不会对减振器部件造成损坏,充气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提高了充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底盖,底盖设有进气孔,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与所述贮油筒的上端面接触的上压板和用于支撑所述底盖的下托板,下托板设有与底盖的进气孔连通的充气室和与充气室连通的充气孔。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工装通过下托板支撑减振器,下托板上设有密闭的充气室,配合减振器底盖设置的进气孔,充气时,气体从下向上依次经过充气孔、充气室和底盖的进气孔进入减振器内部,充气工装密闭性好,整个充气过程无气体泄漏,从而确保了充气压力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充气工装不易损坏,也不会对减振器部件造成损坏,充气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提高了充气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油气混合型充气式减振器,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进行车用充气减振器的设计时,减振器的气体反弹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指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减振器厂家靠稳定的充气压力来保证这个指标。目前,对油气混合型充气式减振器充气的工艺方法是:在减振器各部件安装完成后,将成品减振器放到注油机上加注完液压油后,再将充气设备的充气针插入油封与活塞杆之间密封的唇口部位,充气针将氮气充入减振器内,当按设计要求将气体充足后,此时停止充气,拔出充气针,油封封口。这种充气方法密闭性差,往往造成气体在充气过程中泄漏,不能稳定的达到规定的压力,就无法满足设计提出的气体反弹力要求,而且容易损坏油封,降低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目的是用于对减振器充气,并确保充气压力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振器充气工装,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底盖,底盖设有进气孔,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与所述贮油筒的上端面接触的上压板和用于支撑所述底盖的下托板,下托板设有与底盖的进气孔连通的充气室和与充气室连通的充气孔。所述下托板设有用于与所述底盖的外表面贴合密封的密封配合面。所述密封配合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充气室位于所述密封配合面与所述底盖之间的密闭区域内。所述充气室位于所述密封配合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用于充气完成后堵住所述底盖的进气孔的密封栓,密封栓嵌入进气孔中且与进气孔为过盈配合。所述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促使所述密封栓嵌入所述底盖的进气孔的柱塞,所述下托板设有让柱塞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柱塞密封的密封圈。所述下托板设有用于定位安装的台阶面。一种减振器的充气方法,采用上述减振器充气工装,包括如下步骤:在充气前,将密封栓部分嵌入底盖的进气孔中,使密封栓与进气孔之间留有让气体进入的间隙;使用上压板在贮油筒上端压住贮油筒,使用下托板在贮油筒的下端托住底盖,并使下托板上的密封配合面与底盖外表面贴合;向充气孔充气,气体经充气室、底盖的进气孔进入减振器内部;待气体充足后,停止充气;向上推动柱塞,柱塞沿着上托板上的导向孔朝向密封栓移动,当与密封栓接触后推动密封栓嵌入底盖的进气孔中固定,密封栓将进气孔封闭;充气结束。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工装通过下托板支撑减振器,下托板上设有密闭的充气室,配合减振器底盖设置的进气孔,充气时,气体从下向上依次经过充气孔、充气室和底盖的进气孔进入减振器内部,充气工装密闭性好,整个充气过程无气体泄漏,从而确保了充气压力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充气工装不易损坏,也不会对减振器部件造成损坏,充气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提高了充气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气工装的剖视图;图2是充气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减振器底盖的剖视图;图5是充气工装在充气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箭头为进气路线;图中标记为:1、上压板;11、避让孔;2、下托板;21、密封配合面;22、密封圈;23、充气室;24、充气孔;3、柱塞;4、贮油筒;5、底盖;51、进气孔;6、密封栓;61、嵌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减振器充气工装,用于向减振器中充入氮气时将减振器夹紧固定,以便于充气操作。如图5所示,充气工装夹住的为需充入氮气的减振器,该减振器为油液混合型充气式减振器,其包括贮油筒4、底盖5和密封栓6,底盖5焊接固定在贮油筒4的下端,如图4所示,底盖5的中心设有与底盖5同轴的进气孔51,进气孔51为通孔,用于向减振器中充气氮气。密封栓6是用于充气完成后堵住底盖5的进气孔51,在图示状态,充气工装夹住的为半成品减振器,此时密封栓6未完全嵌入固定到底盖5的进气孔51中。密封栓6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位于前部的插入部和位于后部的密封部,插入部上加工出三个沿轴向延伸的嵌块61,三个嵌块61并沿插入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插入部在三个嵌块61处的外径比密封部的外径小,插入部用于完全嵌入底盖5的进气孔51中并与进气孔51过盈配合,密封部用于密封进气孔51。密封栓6上设置三个嵌块61,不仅具有定心作用好,而且便于加工。如图1和图5所示,本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与贮油筒4的上端面接触的上压板I和用于支撑底盖5的下托板2,下托板2设有与底盖5的进气孔51连通的充气室23和与充气室23连通的充气孔24。具体地说,本充气工装可以与现有技术的注油机配合使用。上压板I为为圆盘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一避让孔11,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穿过,且用于容纳减振器外露的油封。上压板I可以由注油机上设置的油缸或气缸等压紧装置向下施加压紧力,使上压板I压紧在贮油筒4的上端面,并使贮油筒4底部的底盖5支撑在下托板2上。下托板2可以固定安装到注油机的工作台上,下托板2采用圆形块加工而成,下托板2的顶面上设有用于与底盖5的外表面贴合密封的密封配合面21,该密封配合面21与底盖5的外表面相匹配,底盖5外表面具有圆锥面,密封配合面21也为也为与底盖5上的圆锥面锥度相同的圆锥面,从而底盖5外表面能够与密封配合面21紧密贴合,确保密封可靠。下托板2在密封配合面21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22,密封圈22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配合面21与底盖5之间的密封效果。下托板2上的充气室23位于下托板2顶面中心位置,为一圆形凹槽,与密封配合面21和下托板2同轴,在充气时,充气时正处于密封配合面21与底盖5形成的密闭区域内,从而确保了充气时的密封性能,避免漏气。下托板2上的充气孔24是从充气室23的内底面贯穿至下托板2底面的通孔,充气孔24的轴线与下托板2的轴线平行。由于充气孔24与充气室23连通,充气室23与底盖5上的进气孔51连通,在对减振器进行充气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充气设备,将充气设备的充气针插入下托板2的充气孔24中,并要确保充气针与充气孔24之间不能漏气,如图5中所示的进气路线,充气针向充气孔24中充气,充入的氮气体经充气室23、底盖5的进气孔51,最终进入减振器内部。本充气工装还包括用于促使密封栓6嵌入底盖5的进气孔51中的柱塞3,下托板2设有让柱塞3穿过的导向孔,导向孔是与下托板2同轴,贯穿至充气室23,柱塞3为圆柱杆,导向孔的内壁还安装有用于与柱塞3密封的另一密封圈,以防止漏气。在对减振器进行充气前,要先将密封栓6的插入部的前端一部分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充气工装,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底盖,底盖设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工装包括用于与所述贮油筒的上端面接触的上压板和用于支撑所述底盖的下托板,下托板设有与底盖的进气孔连通的充气室和与充气室连通的充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建强杨立举郭亚洲朱廷焕石建德赵以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