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包括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和排气汽化器,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高温流体入口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出口连通,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连通,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与射流泵连通,射流泵与蒸发器连通,在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和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补充液体入口,补充液体入口与液体泵连通,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气体出口与射流泵A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射流泵A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A连通,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液体入口与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包括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和排气汽化器,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高温流体入口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出口连通,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连通,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与射流泵连通,射流泵与蒸发器连通,在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和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补充液体入口,补充液体入口与液体泵连通,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气体出口与射流泵A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射流泵A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A连通,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液体入口与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专利说明】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与动力领域,特别是一种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利用内燃机余热制冷的技术方案很多,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简单的制造成本低的利用内燃机余热的制冷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一种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包括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和排气汽化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高温流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出口连通,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经液体循环加压泵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与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连通,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的低温液体出口和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和/或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尚器的液相区上设补充液体入口,所述补充液体入口与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气体出口与射流泵A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A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A连通,所述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液体入口与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出口连通。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A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A的流体出口与附属射流泵的动力流体A 口连通,所述附属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附属蒸发器连通。方案四:在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五:在方案四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六:在方案五的基础上,在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与所述附属蒸发器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方案七:在方案四至方案六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设为混合式冷凝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凝冷却器包括混合器、排热器和循环泵,所述附属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在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设循环液体出口,在所述混合器的气相区设液体喷嘴,所述循环液体出口经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与所述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八:在方案七的基础上,在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九:在方案七的基础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出口与所述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一:在方案十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A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方案十二:在方案十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A的流体出口与附属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附属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与附属蒸发器连通。方案十三:在方案十二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四:在方案十三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五:在方案十四的基础上,在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与所述附属蒸发器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方案十六:在方案十三至方案十五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设为混合式冷凝冷却器, 所述混合式冷凝冷却器包括混合器、排热器和循环泵,所述附属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在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设循环液体出口,在所述混合器的气相区设液体喷嘴,所述循环液体出口经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与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七:在方案十六的基础上,在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八:在方案十六的基础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十九: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冷凝冷却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二十:在方案十九的基础上,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二十一:在方案二十的基础上,在所述冷凝冷却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方案二十二:在方案十九至方案二十一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凝冷却器设为混合式冷凝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凝冷却器包括混合器、排热器和循环泵,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器连通,在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设循环液体出口,在所述混合器的气相区设液体喷嘴,所述循环液体出口经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连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与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二十三:在方案二十二的基础上,在所述排热器与所述液体喷嘴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二十四:在方案二十二的基础上,所述混合器的液相区经节流控制阀或经节流结构与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入口连通。方案二十五:在所有同时设有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附属蒸发器的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附属蒸发器一体化设置。方案二十六:在所有设有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且未设有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冷凝冷却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冷却器和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一体化设置;在所有同时设有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和所述冷凝冷却器的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凝冷却器和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一体化设置。方案二十七:在所有设有所述附属射流泵而未设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附属射流泵的流体出口经回热器的加热流体通道与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经所述回热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与所述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或所述附属冷凝冷却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附属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排气汽化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液体入口经所述回热器的被加热流体通道与附属液体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内燃余热多级制冷系统,包括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和排气汽化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的高温流体入口经节流控制阀(8)或经节流结构(81)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出口连通,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的低温液体出口经液体循环加压泵(52)与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的蒸汽出口与射流泵(3)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3)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4)连通,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的低温液体出口和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和/或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道气液分离器(1)的液相区上设补充液体入口(11),所述补充液体入口(11)与液体泵(5)的液体出口连通,所述排气汽化器(2)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气体出口与射流泵A(32)的动力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A(32)的低压流体入口与蒸发器A(42)连通,所述排气汽化器(2)的被加热流体通道的液体入口与附属液体泵(51)的液体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