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720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进气管;外筒体,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外筒体的切面方向与所述外筒体连接,并且所述外筒体的下部呈锥形,上端固定有密封盖;内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均敞开,且上端连接到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下端低于进气管;捕雾网,固定在所述外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内筒体上方;水封管,连接在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以防止外筒体内的气体泄漏;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密封盖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并且所分离出来的液体不再需要人工清除,实现了自动化,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人工劳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气体中分离出雾沫或液体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气液分离工艺是将夹带在气体中的雾沫或液滴加以分离的工序,以保证生产正常顺利地进行。目前,为了清除气体中夹带的雾沫或液滴,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除雾器。当含有雾沫或液滴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除雾器内的部件相碰撞而被附着在表面上,表面上雾沫由于扩散、重力沉降等作用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由于摩擦作用、吸附作用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集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液滴所受的气体悬浮力时,液滴就从表面上被分离下来,进而从除雾器排出。由于工业生产中某些气体中夹带的雾沫组份复杂,含有大量的萘、油蒸汽等杂质,采用常规的丝网除雾器易堵塞,从而失去除雾效果。此外,常规除雾器不具备水封功能或吹扫功能不完善,完全依靠仍工手动进行排出捕集下来的液体和吹扫,排液和吹扫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以高效地实现气液分离并将自动连续地排放分离出的液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外筒体,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外筒体的切面方向与所述外筒体连接,并且所述外筒体的下部呈锥形,上端固定有密封盖;内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均敞开,且上端连接到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下端低于所述进气管;捕雾网,固定在所述外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内筒体上方;水封管,连接在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以防止所述外筒体内的气体泄漏;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密封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 外筒体,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外筒体的切面方向与所述外筒体连接,并且所述外筒体的下部呈锥形,上端固定有密封盖; 内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均敞开,且上端连接到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下端低于所述进气管; 捕雾网,固定在所述外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内筒体上方; 水封管,连接在所述外筒体的下端,以防止所述外筒体内的气体泄漏; 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密封盖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盖上还开设有放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测压计,以测量所述捕雾网上下方的压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开峰杨加军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