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614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从周围能够看清绝热容器内所容纳的物体的透明的,而且保温性能优越的,构造简单的透明绝热容器。这种容器是将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内外容器形状吻合保持一定空隙地配置,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的双重壁构造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的外壁面和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容器,这种绝热容器包括保温瓶,冷却器,冰箱,绝热杯,绝热食器及保温箱等的绝热容器以及盖住绝热容器开口的绝热盖,特别是涉及使用合成树脂或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构成中间有绝热层的双重壁结构的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本说明书是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许申请(平10-161157号),特许申请(平11-60891),及特愿平11-99380为基础,其中这些申请的部分内容为本申请的一部分。在保温瓶,冷却器,冰箱,绝热杯,绝热食器及保温箱等的绝热容器中,目前使用如下的金属制双重壁容器,将不锈钢制造的内外容器保持一定的空隙配置,在这些内外容器的开口的边缘处将两者结合成一体,将上述空隙抽真空,保持绝热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热性能,采取的特殊手段是在内容器或外容器的面对空隙的壁面上配置防辐射用的铜或铝箔,或者形成铜,银等的电镀层。然而,在该种绝热容器中,由于内外容器是用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因此,不能从侧面看到容器内部,为了确认容器内容纳的物品的状态,必须从开口来观察。因此,每次为了确认容器内部的状态,都须打开盖,而热气就会从开口处流出,作为绝热容器,虽然应该保持其保温性能,但是由于打开而不能维持原来的保温性能。对于这样的结构,在如确认容器内容纳的液体量的情况下,采取的手段是设置一根玻璃立管式液位计,该玻璃立管的一端联通内容器的底部,另一端联通容器内上部。然而,对于这样的构造,由于涉及的是一种绝热容器,必须对上述直立的玻璃液位计进行必要的绝热处理,或者是将其设置在上述绝热层内,并为了能够看清该立管,而需在外容器的不锈钢上设置一个能够保持气密的视窗。故,在此情况下,除了增加部件数量外,势必使构造变得复杂,并提高了制造成本。此外,目前还有使用合成树脂或玻璃来制作内外容器,并将内外容器保持一定空隙地配置,把它们的开口的边缘结合成一体的-->合成树脂制或玻璃制的双重壁容器。对于上述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或者以空隙内的空气作为绝热层,或者以空隙内配置固体绝热材料为绝热层,而对于玻璃制的容器,将空隙抽成真空,来形成绝热层。对于这样构造的绝热容器,为了提高绝热性能,或者在面对上述空隙的壁面上镀上防辐射用的金属镀层或者配置金属箔。由此,虽然内外容器为透明的,但观察内容器的视线被遮断了,不能看到内容器的内部。另一方面,为了能够看清容器内,必须省却上述防辐射的金属镀层或金属箔,其结果是绝热性能受到影响。鉴于目前上述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从任何方位均能看清容器内部而且能够保持很高绝热性能的绝热容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是将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内容器保持一定空隙地配置在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透明材料构成的外容器内,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的双重壁构造的绝热容器,在上述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的相对两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中,在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相对的壁面的至少一个壁上形成的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是这样配置的,即将在透明膜片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的防辐射膜片卷绕在相隔上述空隙地相对的内、外容器的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上述防辐射膜片的单面上形成防辐射膜,为了在把该防辐射膜片卷绕到容器上时,通常使防辐射膜面朝空隙侧,在防辐射膜片的对应于容器壁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上设置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又,在卷绕防辐射膜片的容器的壁面上,沿该壁面的轴向,设置由小凹槽或凸条构成的卷绕起始端部的定位标志。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上的上述防辐射膜层可以是反射红外线的膜层。除此之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的空隙内封入低导热率-->的气体。对于在上述空隙内封入了低导热率气体的本专利技术透明绝热容器,在内容器及外容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与空隙相通的通气孔,并能将该通气孔封住。在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中,形成内外容器的材料是合成树脂,用高气密性的合成树脂更好。又,防辐射膜层可以形成多层防止膜。其次,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是在由合成树脂或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构成的有底筒状内容器的外壁面及由同样透明材料构成的比上述内容器稍大的有底筒状外容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配置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再把内容器插入外容器内,使内容器和外容器两者间保持有空隙,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焊接成一体,制成内、外容器的双重壁构造的容器。设置在上述内容器外壁面及外容器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的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是在透明膜片上覆上防辐射膜作为防辐射膜片,再将其卷绕到壁面上。上述防辐射膜片是在透明膜片的单面上形成防辐射膜,为了在把该防辐射膜片卷绕到容器上时,使防辐射膜面朝空隙位于膜片外侧地配置,在防辐射膜片上设置了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使该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与设置在容器壁面上的定位位置相吻合后,把防辐射膜片卷绕到容器壁面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也可以这样来制造,在由合成树脂或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构成的有底筒状内容器的外壁面及由同样透明材料构成的比上述内容器稍大的有底筒状外容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配置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再把内容器插入外容器内,使内容器和外容器两者间保持有空隙,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焊接成一体,制成内、外容器的双重壁构造的容器,通过通气孔向空隙内充填低导热率气体,用粘接剂和封板将上述通气孔封住。本专利技术以如上方式实施,可取得如下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绝热容器是用合成树脂或玻璃等的透明材料构成内外容器,由内外容器双重壁构造,在它们间构成的空隙内配-->置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形成绝热层,因此能够经常确认绝热容器的内部。故,可以不必打开物品出入口的开口部就能确认容器内所容纳的物品的状态,除了出入等的必要时以外,不必打开开口。结果,减少了环境气体流入容器内和容器内的热气流出的机会,能够继续维持绝热容器原有的保温性能。上述防辐射膜层是在透明膜片上形成防辐射膜,得到防辐射膜片,将膜片卷绕到内容器的外壁面及外容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其制造作业非常容易,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形成防辐射膜层。另外,由于只在透明膜片的单面上形成防辐射膜面,再在其上加工出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并卷绕到容器壁面上时,膜片上的膜面不与容器壁面接触地向着空隙朝外侧配置,使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与要卷绕的壁面的规定位置吻合后配置,因此能够合适且正确地定位防辐射膜片,提高了作业性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和绝热盖因为形成了作为绝热层的空隙,所以利用内外容器或盖内外容器的双重壁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热性能。将空隙抽真空,或向其内充入低导热率气体,绝热性能更好。由于用封板和粘接剂封住与空隙相通的通气孔,因此能够迅速且牢固地实现密封。结果是能够得到保证了气密性,通过通气孔封入空隙内的低导热率气体不会流到外部,能够长期保持真空,从而保持绝热性能的透明绝热容器。此外,如上所述,防辐射膜层,低导热率气体封入空隙内部和封住气孔等的各构成部件可以独立地形成,而且极为简单,因此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能大批量地生产出高性能的透明绝热容器。图1是本专利技术透明绝热容器一例的保温瓶和绝热盖的断面图。图2是形成防辐射膜层的内容器的概要图。图3是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绝热容器,这种容器是将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内容器保持一定空隙地配置在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透明材料构成的外容器内,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的双重壁构造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的相对两面的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6-9 161157/98;JP 1999-3-8 60891/99;JP 19991.一种透明绝热容器,这种容器是将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内容器保持一定空隙地配置在由玻璃或合成树脂类透明材料构成的外容器内,将它们的开口端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的双重壁构造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的相对两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透明绝热容器中,在内容器、外容器的相隔上述空隙相对的壁面的至少一个壁上形成的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层是这样配置的,即将在透明膜片上形成可见光能透过的防辐射膜的防辐射膜片卷绕在相隔上述空隙地相对的内、外容器的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辐射膜片的单面上形成防辐射膜,为了在把该防辐射膜片卷绕到容器上时,通常使防辐射膜面朝空隙侧,在防辐射膜片的对应于容器壁的特定位置的位置上设置内外判断用定位标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卷绕防辐射膜片的、相对地隔着上述空隙的内容器的外壁面及外容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个壁面上设置卷绕起始端部的定位标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辐射膜层可以是反射红外线的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辐射膜层可以是反射红外线的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内封入低导热率的气体。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内封入低导热率的气体。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向空隙内封入低导热率气体,在内容器及外容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与空隙相通的通气孔,并能将该通气孔封住。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向空隙内封入低导热率气体,在内容器及外容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与空隙相通的通气孔,并能将该通气孔封住。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内外容器的材料是具有高气密性的合成树脂。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内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孝文山田雅司松田州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