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459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得到良好的绝热效果的,并能与发动机室等被限定的设置空间对应的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是用于保温贮存液体的绝热容器,具备包括该液体的流入出口部(5)的内部容器(1)、和收容该内部容器(1)的薄片状的外包装材(3),绝热材(2)被封入在该外包装材(3)和内部容器(1)之间,并且形成减压状态的绝热空间,在所述内部容器(1)的液体的流出入口上形成凸缘部,用凸缘部将所述外包装材(3)和内部容器(1)接合在一起,形成绝热性优异的可用在被限定的空间内的绝热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贮存液体的绝热容器,尤其涉及保温贮存车辆用发动 机的冷却水的绝热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车辆用发动机的冷却水(长效冷却剂,以下简称为LLC) 进行保温贮存、在发动机起动时使保温的LLC在发动机内循环以促进发动 机预热而必需的绝热容器,已知有由贮存液体的内筒、和将内筒收纳于内 部并在与内筒之间形成真空状态的绝热空间的外筒构成的蓄热罐(专利文 献1)。此外,已知有由收容液体的内部容器、包围内部容器的外壳、配置在 由内部容器和外壳形成的空间内的真空绝热材和薄片状绝热材构成的储热 水罐的结构(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保温贮存液体的绝热容器,已知有在内筒和外筒之间配置 真空绝热材、在内部设置电加热器的结构(专利文献3)。对于车辆用发动机的冷却水贮存用的绝热容器,为了改善发动机起动 时的燃料消耗,要求其具有将通过发动机的预热被加温了的LLC直到下次 的发动机起动时都维持在高温的保温性能,另外还要求伴随车辆原价下降 的制造成本的下降。此外,由于该绝热容器设在发动机室内,所以强烈要 求其具有可收纳在因车辆而异的发动机室内的被限定的空间内的形状。专利文献1所示的绝热容器在不锈钢等金属制的内部容器及外部容器 之间形成真空状态的绝热空间,将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通过焊接或者旋压 加工一体地成形。但是,在用不锈钢等金属制作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时, 存在制造成本高、并且从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的金属接合部通过热桥(热 桥效应)散热、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的问题。此外,作为内部容器和 外部容器,为抑制各个热桥造成的热损失,使用厚lmm以下的薄的不锈钢板,进而为了预防绝热空间和大气之间的气压差造成的变形,形状也局限 于圆筒形,因此要形成与发动机室内的被限定的空间相应的形状,存在一 定限制。专利文献2所示的绝热容器,是在由收容液体的内部容器和包围内部 容器的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内配有真空绝热材和薄片状绝热材的结构,由于 在内部容器和真空绝热材及薄片状绝热材中产生间隙,因而得不到高性能 的绝热效果。专利文献3所示的绝热容器是在内筒和外筒之间配有真空绝热板的结 构,因在内筒及外筒与真空绝热板的接触部分上产生间隙、和在内筒侧面 部的真空绝热材与内筒的盖部及底部的真空绝热材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存 在因上述间隙的热损失造成绝热效果下降的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2006—104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226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昭61 — 138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该绝热容器能维持绝热效果,适应于可收纳在发动机室内等被限定的空间 内的形状设计,并降低了制造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是用于保 温贮存液体的绝热容器,具备具有该液体的流入出口部的内部容器、和 收容该内部容器的薄片状的外包装材;该外包装材和内部容器之间形成封 入有绝热材并且为减压状态的绝热空间;设在该流入出口部上的凸缘部的 上表面和该绝热材的上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该凸缘部的上表面和该外 包装材被接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中,所述内部容器是金属制,所述外包装材是具备粘接层的层压薄膜,该粘接层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尼龙、聚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酯中的任何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中,所述内部容器是树脂制, 所述外包装材是具备粘接层的层压薄膜,在该内部容器的表面上设置气体阻挡层,并且该粘接层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聚乙烯醇、聚偏氯乙 烯、聚酯中的任何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中,所述内部容器是由聚乙 烯或聚丙烯构成的树脂制的,所述外包装材是具备粘接层的层压薄膜,在 该内部容器的表面上设置气体阻挡层。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中,所述绝热材由玻璃棉、 石棉、陶瓷纤维中的任何一种或者这些纤维组合而成的无机纤维构成,在所述绝热空间封入由氧化钙、钡/锂合金、及氧化钴这3层结构构成的吸附剂,并且所述吸附剂的中间层是所述钡/锂合金。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其中,设在所述内部容器上的所述流出入口部中的、所述凸缘部上表面的上方的部分可被拆下。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是用于保温贮存液 体的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将覆盖具备该液体的流入出口部的内部 容器的周围的绝热材,按该绝热材的上表面与设在该流入出口部上的凸缘 部的上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的厚度形成;将该绝热材用形成有该流入出 口部得以通过的孔的外包装材包覆;将该凸缘部的上表面和形成于该外包 装材上的该孔的周围接合;进而将该内部容器和该外包装材之间以减压状 态密封。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面中,提供一种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外 包装材是袋状的层压薄膜;在将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外包装材接合 后,将所述袋状的层压薄膜的敞开口在真空气氛内接合。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面提供一种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设在所述内 部容器上的所述流出入口部中的、所述凸缘部上表面的上方的部分可被拆 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效果。(1)通过形成将内部容器规定为树脂制或金属制、将绝热材按均匀的 厚度巻绕在内部容器的周围、并将绝热材的周围用层压薄膜包覆、将内部 容器和层压薄膜之间设定成减压状态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具有良好 的绝热性,并且能够设计、制造为与发动机室内等被限定的空间对应的形 状。(2) 通过在液体的流出入口部上设置凸缘、将绝热材充填到凸缘面的 高度,并将凸缘部和层压薄膜接合,可缓和在减压封入时对层压薄膜施加 的应力,从而提高粘接性,能够形成可靠性高的真空绝热层。(3) 此外,通过将内部容器规定为树脂制、在表面上设置由金属镀层 构成的气体阻挡层、使用层压薄膜作为外包装材,由此能够长时间维持真 空绝热层的真空度,并且能够大幅度削减制造成本。(4) 通过将设在内部容器上的流体的流出入口部形成为凸缘部的上表面上方的部分可被拆下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覆盖了绝热材的内部容器收 纳在袋状的外包装材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例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绝热容器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A部的剖视详细图。 图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绝热容器A部的剖视详细图。 图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绝热容器A部的剖视详细图。 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外包装材的说明图。 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之一)。 图7B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之二)。 图8是层压薄膜的剖视详细图。 图9A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之一)。 图9B是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之二)。 图IO是保温性能测定结果。附图标记l一内部容器,2—纤维质绝热材(玻璃棉),3 —外包装材(层压薄膜), 3a—底面,3b —孔,4 —吸附剂,5 —液体的流出入口部,6 —凸缘,9一液 体的流出入口端口 (port), IO—O型环,11—保护层(或基材层),12 —基 材层(或保护层),13—气体阻挡层,14一粘接层,15 —凸缘部接合用环状 加热器,16 —热熔敷密封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绝热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将液体的流出入口部5设在各自的位置上的绝热容器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热容器,是用于保温贮存液体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该液体的流入出口部的内部容器、和    收容该内部容器的薄片状的外包装材;    在该外包装材和内部容器之间形成封入有绝热材、并且为减压状态的绝热空间;    设在该流入出口部上的凸缘部的上表面和该绝热材的上表面构成大致同一平面;    该凸缘部的上表面和该外包装材被接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原启二大村高弘矢野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霓佳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