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1808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15:26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提高车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换档装置通常都是采用机械驱动或液压驱动,这是因为现有的双伸杆气缸虽然具有工作介质容易获取,用过的空气无需回收,空气粘度小,流动阻力损失小,速度快,可高速动作,气动执行元件运动速度高,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小,使用安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寿命长,本身有过载保护性能等优点。但因为气体具有可压缩行,使得现有的双伸杆气缸在需要活塞回位并精确停留在缸体的中部某一确定位置时,其无法实现精确定位运动,由此导致现有的气缸无法在包括车辆气动换挡在内的许多领域加以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简化变速操作装置,并且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压力气体进口 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或右活塞杆与拨叉拉臂的外端铰接相连,拨叉拉臂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的拨叉轴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所述左活塞杆或所述右活塞杆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处于空挡位,每个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缸体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每个缸体通过铰接支座定位安装;缸体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每个闭锁阀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右活塞杆不能运动;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包括活塞、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和缸体,缸体的左端设有左端盖,缸体的右端设有右端盖,左活塞杆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左压力弹簧的右端顶在所述缸体的左端,左压力弹黃的左端顶在左弹黃座的右端,左弹黃座的中部设有左通孔,左通孔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的直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左通孔,左活塞杆的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左螺母,位于左端的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每个左导向杆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的右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左导向杆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相配合;所述右活塞杆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右压力弹簧的左端顶在所述缸体的右端,右压力弹簧的右端顶在右弹簧座的左端,右弹簧座的中部设有右通孔,右通孔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的直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右通孔,右活塞杆的右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右螺母,位于左端的右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每个右导向杆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右导向杆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或右定位螺母,右定位螺帽或右定位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相配合。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数量为3个,所述变速箱的档位包括倒挡、I挡、II挡、III挡、IV挡、V挡,其中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右活塞杆调控倒挡、I挡,另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调控II挡、III挡,另外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调控IV挡、V挡。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左导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左导向杆的数量与左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右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 6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导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右导向杆的数量与右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左导向杆的右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右导向杆的左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相连。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气源包括气泵和储气罐,所述输气管路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器和气动三联件。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弹簧座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左凸台,所述左压力弹簧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左弹簧座的左凸台上,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左沉孔,所述左螺母可进入左沉孔内;所述右弹簧座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右凸台,所述右压力弹簧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右弹簧座的右凸台上,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右沉孔,所述右螺母可进入右沉孔内;所述左端盖的左端设有左凸缘,所述左压力弹簧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左端盖的左凸缘上,所述右端盖的右端设有右凸缘,所述右压力弹簧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右端盖的右凸缘上。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当所述左活塞杆或所述右活塞杆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左压力弹簧和右压力弹簧的共同作用,让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和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保持大致相等的间隙。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间隙为0.05—0.15mm,所述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05—0.15mm。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间隙为0.1mm,所述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1mm,所述左弹簧座为方形,左弹簧座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I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弹簧座为方形,右弹簧座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I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活塞杆的右端采用螺纹连接旋装有拉臂接头。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在需要换挡时,可通过电路控制装置接通相应的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闭锁阀的气路,压力气源的压力气体就会通过输气管路及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闭锁阀输送到相应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驱动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做非常精确的运动,进而实现气动换挡操作。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特有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其不仅可以做非常精确的回中位运动,还可以在中位进行定位,左压力弹簧、右压力弹簧具有的预压紧作用还可有效克服回位阻力,该预压紧力一方面克服回位阻力,另一方面可以左右中位的定位阻力,让本技术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运动更加轻松自如,由于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回位压力弹簧不会对缸体内壁造成磨损,故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更长,结构简单,换挡控制方法简单,而采用气动换挡,还具有换挡作用力柔和,可吸收冲击振动的特点。实验表明,采用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简化变速操纵装置,并可实现机械变速箱的自动变速,并且装置的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车辆气动换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的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的自动精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28)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或右活塞杆(2)与拨叉拉臂(23)的外端铰接相连,拨叉拉臂(23)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24)的拨叉轴(25)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所述左活塞杆(1)或所述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24)处于空挡位,每个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缸体(3)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11),每个缸体(3)通过铰接支座(11)定位安装;缸体(3)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10);?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每个闭锁阀(33)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33)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33)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包括活塞、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和缸体(3),缸体(3)的左端设有左端盖(20),缸体(3)的右端设有右端盖(21),左活塞杆(1)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4),左压力弹簧(4)的右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左端,左压力弹簧(4)的左端顶在左弹簧座(5)的右端,左弹簧座(5)的中部设有左通孔(6),左通孔(6)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1)的直径,所述左活塞杆(1)穿过左通孔(6),左活塞杆(1)的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左螺母(7),位于右端的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5)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8),每个左导向杆(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8)的右端分别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左导向杆(8)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所述右活塞杆(2)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14),右压力弹簧(14)的左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右端,右压力弹簧(14)的右端顶在右弹簧座(15)的左端,右弹簧座(15)的中部设有右通孔(16),右通孔(16)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2)的直径,所述右活塞杆(2)穿过右通孔(16),右活塞杆(2)的右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右螺母(17),位于左端的右螺母(17)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15)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18),每个右导向杆(1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28)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压力气体进口 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 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I)或右活塞杆(2)与拨叉拉臂(23)的外端铰接相连,拨叉拉臂(23)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24)的拨叉轴(25)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所述左活塞杆(I)或所述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24)处于空挡位,每个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缸体(3)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11),每个缸体(3)通过铰接支座(11)定位安装;缸体(3)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10); 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每个闭锁阀(33)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33)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33)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I)、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 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包括活塞、左活塞杆(I)、右活塞杆(2)和缸体(3),缸体(3)的左端设有左端盖(20),缸体(3)的右端设有右端盖(21),左活塞杆(I)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4),左压力弹簧(4)的右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左端,左压力弹簧(4)的左端顶在左弹簧座(5)的右端,左弹簧座(5)的中部设有左通孔(6),左通孔(6)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I)的直径,所`述左活塞杆(I)穿过左通孔(6),左活塞杆(I)的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左螺母(7),位于右端的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5)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8),每个左导向杆(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⑶的右端分别与所述缸体⑶相连,每个左导向杆⑶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 所述右活塞杆(2)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14),右压力弹簧(14)的左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右端,右压力弹黃(14)的右端顶在右弹黃座(15)的左端,右弹黃座(15)的中部设有右通孔(16),右通孔(16)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2)的直径,所述右活塞杆(2)穿过右通孔(16),右活塞杆(2)的右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右螺母(17),位于左端的右螺母(17)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15)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18),每个右导向杆(1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王兴野任双瑛张咏清贾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