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673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溜尾设备,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溜尾设备包括行走装置、车架、平台车、推拉装置、动滑轮架以及柔性连接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机构以及架体,架体与车架相连接,车架与平台车相连接,且行走机构能带动架体与车架移动并通过架体与车架带动平台车行走;动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动滑轮,推拉装置能带动动滑轮架相对于平台车前进或后退;柔性连接件为环形,柔性连接件缠绕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上,且柔性连接件背离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的部分设置有用以连接吊装设备的吊接结构;架体上连接有承重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溜尾设备的成本与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溜尾设备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溜尾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核电、风电、钢铁等大型工程项目陆续开工,项目中需要安装使用的大型设备越来越多,在吊装这些大型设备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而又准确无误的吊装,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推进进度和效果。对大型立式设备的吊装,目前国内外一般都采用抬吊吊移法,这种方法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流动式起重机(本文中以履带式起重机为对象)一同作业,分为主吊吊车和溜尾吊车,其中溜尾吊车作为溜尾机参与吊装。将大型吊装设备由水平状态调整到直立状态的过程中,为保护设备尾部不受损坏而采用某种机器来吊住设备的尾部,这个过程叫溜尾,而用来实现溜尾的这种机器称为溜尾机。现有技术中大型立式设备的吊装溜尾主要是使用溜尾吊车来实现。这种溜尾的方法是配合着主吊吊车一块的,如图1所示主吊吊车I的吊点设置在吊装设备3重心的上部,溜尾吊车2的吊点设置在设备重心的下部。在吊装过程中,在主吊吊车和溜尾吊车一起将设备吊离鞍座后有两种溜尾的方式:1、主吊吊车前 向行走、回转并提升吊钩,溜尾吊车逐渐松开吊钩,使设备慢慢由水平状态变成直立状态,实现反向溜尾;2、溜尾吊车向前行走、回转,主吊吊车随之回转且提升吊钩使设备直立,实现溜尾。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开发,安装设备吊装重量不断增长,对溜尾机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现有技术中以履带式起重机为溜尾机的方案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因为设备在抬吊的时候,其重量由主吊吊车和溜尾吊车一同分担,溜尾吊车得承担设备一半的重量,溜尾吊车的起重能力跟数量成反比,不管是采用多台溜尾吊车还是起重能力比较高的少量溜尾吊车,这种溜尾机的成本较高。2、溜尾吊车的整机装配周期比较长,效率比较低,而且整机高度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溜尾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不易侧翻、安全性好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溜尾设备,包括行走装置、车架、平台车、推拉装置、动滑轮架以及柔性连接件,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机构以及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车相连接,且所述行走机构能带动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移动并通过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带动所述平台车行走;所述动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能绕其与所述动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动滑轮架转动,所述推拉装置能带动所述动滑轮架相对于所述平台车沿预定方向前进或后退;所述柔性连接件为环形,所述柔性连接件缠绕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上,且所述柔性连接件背离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的部分设置有用以连接吊装设备的吊接结构;所述架体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一个承重梁。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活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承重梁能绕其与所述架体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架体转动,所述承重梁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动滑轮架相对于所述平台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相垂直。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溜尾设备还包括静滑轮架以及导向滑轮架,其中:所述静滑轮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且所述静滑轮架活动连接有静滑轮,所述静滑轮能绕其与所述静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静滑轮架转动;所述导向滑轮架与所述平台车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能绕其与所述导向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导向滑轮架转动;所述导向滑轮的位置低于所述静滑轮,且所述柔性连接件缠绕所述静滑轮,且所述导向滑轮抵压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的外侧。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动滑轮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能绕其与所述动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动滑轮架转动;所述平台车上还固定连接有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承重梁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推拉装置能通过所述动滑轮架带动所述滚轮在所述滑道上滚动。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为履带式底盘,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行走机构,所述架体为位置相对的两个履带架,每个所述履带架外均设置有履带,所述车架连接在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履带架之间。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履带架各自与所述车架之间均连接有刚性加强件,其中:所述刚性加强件包括调节螺杆以及螺管,所述调节螺杆嵌于所述螺管内,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管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管其中之一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管其中另一与所述履带架相连接。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装置为水平推移油缸,所述水平推移油缸的缸筒与活塞杆其中之一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水平推移油缸的缸筒与活塞杆其中另一与所述动滑轮架相连接。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件为缆绳制成。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推拉装置两者的动力机构以及所述动力机构的控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平台车内。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平台车的车轮的下方还铺设有轨道,所述平台车的车轮抵压在所述轨道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溜尾设备中,柔性连接件(优选为缆绳制成)上设置有用以连接吊装设备(简称:设备)的吊接结构,将吊接结构连接在需要从水平状态吊装至垂直状态的立式吊装设备上,然后使推拉装置(优选为水平推移油缸)带动动滑轮架相对于平台车前进或后退,动滑轮架前进或后退的同时会通过动滑轮拉动柔性连接件,并通过柔性连接件拉动吊装设备,使吊装设备翻转。由于承重梁(优选为可旋转承重梁)位于架体,吊装设备翻转时承重梁在吊装过程中可以托住吊装设备的底部,分担主吊车的吊重,吊装设备在溜尾过程中可以在承重梁上面滑动并旋转最终实现将承重梁直立起来。在成本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溜尾机和现有的履带起重机相比,没有上车结构部分(该部分通过起吊的方式实现溜尾作业),增加的推拉装置和承重梁相对于上车结构部分,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主要由水平推移油缸、导向滑轮、带滚轮的动滑轮架和缆绳组成的提升机构以及可旋转的承重梁,整机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能下降一半以上,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还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安装效率:由于没有臂架系统等上车结构部分,产品结构更为简单,整机的安装效率也能大大提升。2、在提升设备的过程中,传递给溜尾机的力通过滑轮由垂直力变成了水平力,由水平推移油缸提供提升力,整机高度比较低,整机重心位置也较低,对整机形成的前倾翻力矩也较小,故而溜尾作业过程中不易侧翻,所以使用安全性更好。3、可旋转的承重梁能够随着吊装设备提升的角度变化而转动,适时调整至吊装设备直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履带起重机作为溜尾吊车以及主吊吊车进行溜尾操作时溜尾吊车、主吊吊车与吊装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溜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车架、平台车、推拉装置、动滑轮架以及柔性连接件,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机构以及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车相连接,且所述行走机构能带动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移动并通过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带动所述平台车行走;所述动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能绕其与所述动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动滑轮架转动,所述推拉装置能带动所述动滑轮架相对于所述平台车沿预定方向前进或后退;所述柔性连接件为环形,所述柔性连接件缠绕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上,且所述柔性连接件背离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的部分设置有用以连接吊装设备的吊接结构;所述架体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一个承重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车架、平台车、推拉装置、动滑轮架以及柔性连接件,其中: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机构以及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平台车相连接,且所述行走机构能带动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移动并通过所述架体与所述车架带动所述平台车行走; 所述动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能绕其与所述动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动滑轮架转动,所述推拉装置能带动所述动滑轮架相对于所述平台车沿预定方向前进或后退; 所述柔性连接件为环形,所述柔性连接件缠绕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上,且所述柔性连接件背 离所述动滑轮架上的动滑轮的部分设置有用以连接吊装设备的吊接结构; 所述架体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一个承重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活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承重梁能绕其与所述架体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架体转动,所述承重梁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动滑轮架相对于所述平台车前进或后退的方向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溜尾设备还包括静滑轮架以及导向滑轮架,其中: 所述静滑轮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且所述静滑轮架活动连接有静滑轮,所述静滑轮能绕其与所述静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静滑轮架转动; 所述导向滑轮架与所述平台车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滑轮架活动连接有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能绕其与所述导向滑轮架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导向滑轮架转动; 所述导向滑轮的位置低于所述静滑轮,且所述柔性连接件缠绕所述静滑轮,且所述导向滑轮抵压于所述柔性连接件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产马寅陈卫东章琢李龙孙丽冯强路奎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