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604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有头管;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上管和下管;所述横梁、上管和下管均与五通相连接;所述横梁和上管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上管的上端与车架相连接;所述下管和支架连接于叉头;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截面、第二截面、第三截面、第四截面和第五截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横梁由一根钢管经缩管机压缩而成,这样就加大了车架整体的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二)
技术介绍
自行车由车架、轮胎、脚踏、刹车和链条等部件构成,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自行车的车架中,横梁又是承受重量的主体。现有的横梁大多由多根钢管焊接而成或者一根钢管上焊接多个加强筋。但是,这样做成的横梁整体机械强度不均匀且焊接处的机械强度低,而且这样做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延长企业的生产周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自行车配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加强自行车横梁的机械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自行车部件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方案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有头管;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设置有上管和下管;所述横梁、上管和下管均与五通相连接;所述横梁和上管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上管的上端与车架相连接;所述下管和支架连接于叉头。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截面、第二截面、第三截面、第四截面和第五截面。所述第一截面由第一截面第一弧、第一截面第二弧、第一截面第三弧、第一截面第四弧、第一截面第五弧、第一截面第六弧依次围成;所述第一截面第二弧沿第一截面第一弧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三弧沿第一截面第二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四弧沿第一截面第三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五弧沿第一截面第四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六弧沿第一截面第五弧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一截面第一弧右端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由第二截面第一弧、第二截面第二弧、第二截面第三弧、第二截面第四弧、第二截面第五弧和第二截面第六弧依次围成;所述第二截面第二弧沿第二截面第一弧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三弧沿第二截面第二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四弧沿第二截面第三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五弧沿第二截面第四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六弧沿第二截面第五弧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二截面第一弧右端连接。所述第三截面由第三截面第一弧、第三截面第二弧、第三截面第三弧和第三截面第四弧依次围成。所述第三截面第二弧沿第三截面第一弧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截面第三弧沿第三截面第二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截面第四弧沿第三截面第三弧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三截面第一弧连接。所述第四截面由第四截面第一弧、第四截面第二弧、第四截面第三弧和第四截面第四弧依次围成。所述第四截面第二弧沿第四截面第一弧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截面第三弧沿第四截面第二弧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截面第四弧沿第四截面第三弧顺时针旋转并与第四截面第一弧连接。[0011 ] 所述第五截面与第四截面相同。所述第一截面到第二截面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大于五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所述第二截面到第三截面之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大于五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所述第三截面到第四截面之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大于五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所述第四截面到第五截面之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大于五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截面长度的最大值不大于90厘米,第一截面宽度的最大值不大于45厘米。所述第二截面长度的最大值不大于78厘米,第二截面宽度的最大值不大于45厘米。所述第三截面长度的最大值不大于70厘米,第三截面宽度的最大值不大于45厘米。所述第四截面长度的最大值不大于44厘米,第四截面宽度的最大值不大于45厘米。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横梁由一根钢管经缩管机压缩而成,这样就加大了车架整体的强度。(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四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横梁,2-第一截面,3-第二截面,4-第三截面,5-第四截面,6-第五截面,7-头管,8-上管,9-横杆,10-下管,11-五通,12-支架,13-叉头,21-第一截面第一弧,22-第一截面第二弧,23-第一截面第三弧,24-第一截面第四弧,25-第一截面第五弧,26-第一截面第六弧,31-第二截面第一弧,32-第二截面第二弧,33-第二截面第三弧,34-第二截面第四弧,35-第二截面第五弧,36-第二截面第六弧,41-第三截面第一弧,42-第三截面第二弧,43-第三截面第三弧,44-第三截面第四弧,51-第四截面第一弧,52-第四截面第二弧,53-第四截面第三弧,54-第四截面第五弧,Hl-第一截面长度,H2-第二截面长度,H3-第三截面长度,H4-第四截面长度,Dl-第一截面长度,Dl-第二截面长度,D3-第三截面长度,D4-第四截面长度。(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1至图6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I的一端设置有头管7 ;所述横梁I的另一端设置有上管8和下管10 ;所述横梁1、上管8和下管10均与五通11相连接;所述横梁I和上管8之间设置有横杆9 ;所述上管8的上端与车架12相连接;所述下管10和支架12连接于叉头13。所述横梁I上设置有第一截面2、第二截面3、第三截面4、第四截面5和第五截面6。所述第一截面2由第一截面第一弧21、第一截面第二弧22、第一截面第三弧23、第一截面第四弧24、第一截面第五弧25、第一截面第六弧26依次围成;所述第一截面第二弧22沿第一截面第一弧2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三弧23沿第一截面第二弧2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四弧24沿第一截面第三弧23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五弧25沿第一截面第四弧24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六弧26沿第一截面第五弧25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一截面第一弧21右端连接。所述第二截面3由第二截面第一弧31、第二截面第二弧32、第二截面第三弧33、第二截面第四弧34、第二截面第五弧35和第二截面第六弧36依次围成;所述第二截面第二弧32沿第二截面第一弧3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三弧33沿第二截面第二弧3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四弧34沿第二截面第三弧33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五弧35沿第二截面第四弧34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六弧36沿第二截面第五弧35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二截面第一弧31右端连接。所述第三截面4由第三截面第一弧41、第三截面第二弧42、第三截面第三弧43和第三截面第四弧44依次围成。所述第三截面第二弧42沿第三截面第一弧4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截面第三弧43沿第三截面第二弧4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截面第四弧44沿第三截面第三弧43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三截面第一弧41连接。所述第四截面5由第四截面第一弧51、第四截面第二弧52、第四截面第三弧53和第四截面第四弧54依次围成。所述第四截面第二弧52沿第四截面第一弧5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截面第三弧53沿第四截面第二弧5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四截面第四弧54沿第四截面第三弧53顺时针旋转并与第四截面第一弧51连接。所述第五截面6与第四截面5相同。所述第一截面到第二截面之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为四分之一;所述第二截面到第三截面之间的长度占横梁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一端设置有头管(7);所述横梁(1)的另一端设置有上管(8)和下管(10);所述横梁(1)、上管(8)和下管(10)均与五通(11)相连接;所述横梁(1)和上管(8)之间设置有横杆(9);所述上管(8)的上端与车架(12)相连接;所述下管(10)和支架(12)连接于叉头(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包括横梁(I),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I)的一端设置有头管(7);所述横梁(I)的另一端设置有上管(8)和下管(10);所述横梁(I)、上管(8)和下管(10)均与五通(11)相连接;所述横梁(I)和上管(8)之间设置有横杆(9);所述上管(8)的上端与车架(12)相连接;所述下管(10)和支架(12)连接于叉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I)上设置有第一截面(2)、第二截面(3)、第三截面(4)、第四截面(5)和第五截面(6); 所述第一截面(2)由第一截面第一弧(21)、第一截面第二弧(22)、第一截面第三弧(23)、第一截面第四弧(24)、第一截面第五弧(25)、第一截面第六弧(26)依次围成;所述第一截面第二弧(22)沿第一截面第一弧(2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三弧(23)沿第一截面第二弧(2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四弧(24)沿第一截面第三弧(23)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五弧(25)沿第一截面第四弧(24)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截面第六弧(26)沿第一截面第五弧(25)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一截面第一弧(21)右端连接; 所述第二截面(3)由第二截面第一弧(31)、第二截面第二弧(32)、第二截面第三弧(33)、第二截面第四弧(34)、第二截面第五弧(35)和第二截面第六弧(36)依次围成;所述第二截面第二弧(32)沿第二截面第一弧(31)左端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三弧 (33)沿第二截面第二弧(32)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四弧(34)沿第二截面第三弧(33)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五弧(35)沿第二截面第四弧(34)顺时针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截面第六弧(36)沿第二截面第五弧(35)顺时针旋转并与第二截面第一弧(31)右端连接; 所述第三截面(4)由第三截面第一弧(41)、第三截面第二弧(42)、第三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