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与硫化铅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35276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与硫化铅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包括:将P25颗粒加入到NaOH溶液中,经水热反应、洗涤、干燥及煅烧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分别将PbCl2和S溶解到油胺中得到Pb和S的前驱体溶液,再将Pb的前驱体溶液与S的前驱体溶液混合,经淬冷、提纯,得到硫化铅量子点;将二氧化钛纳米线的甲苯和油胺的混合溶液与硫化铅量子点的甲苯溶液混合,经离心,取沉淀物分散在甲苯中,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与硫化铅量子点的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硫化铅量子点在二氧化钛纳米线上分散均匀,使得二氧化钛的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从而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太阳光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氧化钛具有制造成本低、无毒、无污染、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体传感器、生物杀菌等方面。但是,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Ag=3.1 eV),只能在紫外光区域有光响应,总的太阳光利用效率低下。通常在用作光电和光化学材料时,需要对其进行敏化将其光谱的吸收范围拓宽到可见光甚至近红外区域,以期提高其使用性能。在众多敏化材料之中,硫化铅量子点由于其较小的带隙(块体材料^g=0.41 eV)和大的波尔半径(D=18 nm),可以在较大的尺寸范围内通过量子限域效应进行能带调控,是制得的硫化铅量子点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另外,由于硫化铅量子点比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导带能级,因此,在硫化铅/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中的光生电子有利于向二氧化钛导带迁移,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达到光生电荷的有效分离,提高材料的光电性能。目前制备二氧化钛/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与硫化铅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将NaOH粉末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浓度为8~12?mol/L的NaOH溶液;按溶液中NaOH与P25颗粒质量比为16:1,将P25颗粒加入到NaOH溶液中,经过超声,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80~200?℃温度范围内反应24~48?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之后,用0.1?mol/L的HCl搅拌洗涤,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在空气中干燥,最后将产物以5?℃/min的速率升至500?℃煅烧3?h,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2)硫化铅量子点的制备将PbCl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钛纳米线与硫化铅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 将NaOH粉末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浓度为8~12 mo I/L的NaOH溶液;按溶液中NaOH与P25颗粒质量比为16:1,将P25颗粒加入到NaOH溶液中,经过超声,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80~200 1:温度范围内反应24~48 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之后,用0.1 mol/L的HCl搅拌洗涤,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在空气中干燥,最后将产物以5 °C/min的速率升至500 °C煅烧3 h,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线; .2 )硫化铅量子点的制备 将PbCl2粉末加入到油胺中配制成浓度为I mmol/mL的PbCl2溶液,在氩气保护下在温度90~120 °C下反应2~3 h,得到Pb的前驱体溶液;将S粉加入到油胺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法韩暐师春生仝华赵乃勤叶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