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挂钩装置及混凝土管桩车、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1368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挂钩装置及混凝土管桩车、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包括:活动钩,具有向下设置的活动钩部,活动钩可向上打开地设置在第一物体上;固定钩,具有向上设置且与活动钩部配合的固定钩部,固定钩固定设置在第二物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活动钩可向上打开,且活动钩部朝向下方,固定钩固定设置,且固定钩部朝向上方。在活动钩与固定钩连接过程中,活动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活动钩与固定钩相互连接。在连接后,活动钩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连接状态,防止脱钩。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的复位力为重力,相比现有技术中由复位弹簧提供复位力,能够避免弹簧失效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挂钩装置及混凝土管粧车、混凝土管粧泵送布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挂钩装置及混凝土管桩车、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经常会有两个物体在某一方向一起运动到某一位置时相互脱离,主动物体继续向前运动,从动物体停止;反方向运动时,在同一位置实现两个物体的连接,并一起继续运动。例如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的支撑小车包括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其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小车与从动小车连接从初始出发位置运动到预定位置,从动小车在预定位置与主动小车分离,主动小车继续运动;反方向运动时,主动小车在预定位置与从动小车连接,并继续运动回到初始出发位置。在连接和分离过程中,传统的方法采用人工在主动、从动小车连接处插装连接销,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电气控制实现,但是成本较高。中国专利201220197316.0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输送小车自动脱挂钩装置。但是,在该方案中,从动挂钩在复位的时候需要借助弹簧力,但是混凝土小车工作工况恶劣,冲击和开合频繁,因此弹簧比较容易失效;挂钩连接过程中,从动挂钩始终需要靠弹簧力张紧,否则从动挂钩自动落下,二者分离,也就是说,本方案中采用弹簧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可靠性的脱挂钩装置及混凝土管桩车、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挂钩装置,包括:活动钩,具有向下设置的活动钩部,活动钩可向上打开地设置在第一物体上;固定钩,具有向上设置且与活动钩部配合的固定钩部,固定钩固定设置在第二物体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开启杆,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物体上,传力结构,设置在开启杆与活动钩之间以使开启杆推动活动钩向上打开。进一步地,活动钩铰接在第一物体上,脱挂钩装置还包括限制活动钩向下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座,朝向第二物体固定设置在第一物体,活动钩铰接在固定座上。进一步地,活动钩包括两个第一凸耳,开启杆位于两个第一凸耳之间,且开启杆与两个第一凸耳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座上。进一步地,传力结构包括传力筋板;传力筋板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钩上,传力筋板第二端具有用于与开启杆抵接的抵接面。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限制竖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凸耳的下侧面上;限位横杆,朝向第二物体固定设置在第一物体上,且限位横杆的端面与限制竖杆抵接,以将限制竖杆止挡在竖直位置。进一步地,活动钩与固定钩的头部具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进一步地,活动钩的钩接面相对竖直面朝向远离第一物体的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为a,其中,a <5° ;固定钩的钩接面与活动钩的钩接面配合倾斜。进一步地,销轴上设置有油杯,且开启杆与两个第一凸耳的铰接孔内臂上设置有润滑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桩车,包括多个车体,多个车体包括主动车体和依次连接在主动车体后端从动车体,相邻两个车体通过前述的脱挂钩装置连接;活动钩设置在位于前方的车体的后端上,固定钩固定设置在位于后方的车体的前端上。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车体中位于前方的车体上还设置有推杆,推杆位于活动钩的上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桩泵送布料系统,包括轨道和设置在轨道上的管桩车,其特征在于,管桩车为前述的混凝土管桩车;混凝土管桩车的多个脱挂钩装置的开启杆的长度从主动车体至从动车体方向依次递增,轨道上的挡板从主动车体至从动车体方向依次递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通过活动钩可向上打开,且活动钩部朝向下方,固定钩固定设置,且固定钩部朝向上方。在活动钩与固定钩连接过程中,活动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活动钩与固定钩相互连接。在连接后,活动钩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连接状态,防止脱钩。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的复位力为重力,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复位弹簧提供复位力,能够有效避免弹簧失效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活动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活动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车脱钩过程的第一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车脱钩过程的第二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车连接过程的第一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车连接过程的第二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桩车连接过程的第三示意图;以及图11是图6所示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脱挂钩装置包括活动钩10和固定钩20,如图1至3所示的结构图,并结合图6至11脱钩及连接过程示意图。活动钩10具有向下设置的活动钩部11,并且活动钩10可向上打开地设置在第一物体I上,固定钩20具有向上设置且与活动钩部11配合的固定钩部21,并且固定钩20固定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由于活动钩部11朝向下方,固定钩部21朝向上方,在活动钩10与固定钩20连接过程中,活动钩10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活动钩10与固定钩20相互连接。在连接后,活动钩10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连接状态,防止脱钩。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脱挂钩装置的复位力为重力,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复位弹簧提供复位力,能够有效避免弹簧失效等问题,从而提闻可罪性。进一步地,脱挂钩装置还包括开启杆30和传力结构,开启杆3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物体I上,传力结构设置在开启杆30与活动钩10之间,以使开启杆30推动活动钩10向上打开。即传力结构限制开启杆30与活动钩10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开启杆30在挡板4的作用下,相对第一物体I转动过程中,推动活动钩10向上打开,使得活动钩10和固定钩20脱钩,即使第一物体I和第二物体2脱离连接。优选地,脱挂钩装置还包括限制活动钩10向下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由于活动钩10铰接在第一物体I上,不设置相应的限位机构,活动钩10在中重力的作用下将向下转动。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从而使得活动钩10在重力的作用下只能向下转动到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状态,并且保持该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活动钩10与固定钩20的头部具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A,活动钩10保持水平的状态,使得第一物体I在向第二物体2运动过程中,活动钩10与固定钩20的导向斜面A相互接触,并作用,从而使得活动钩10向上运动,当活动钩部11的最下端越过固定钩部21的最上端时,活动钩1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使得活动钩10与固定钩20相互钩接。如图1至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脱挂钩装置还包括,固定座40,朝向第二物体2固定设置在第一物体1,活动钩10铰接在固定座40上,通过设置固定座40,一方面方便加工以及在第一物体I上安装活动钩10,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将固定座40直接固定在第一物体I上,而不需要在第一物体上设置与活动钩10对应的安装配合结构,不需要对第一物体I做出相应的改造。另一方面,固定座40使得活动钩10凸出于第一物体1,从而避免活动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钩(10),具有向下设置的活动钩部(11),所述活动钩(10)可向上打开地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固定钩(20),具有向上设置且与所述活动钩部(11)配合的固定钩部(21),所述固定钩(20)固定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钩(10),具有向下设置的活动钩部(11 ),所述活动钩(10)可向上打开地设置在第一物体(1)上; 固定钩(20),具有向上设置且与所述活动钩部(11)配合的固定钩部(21),所述固定钩(20)固定设置在第二物体(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启杆(30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体(1)上, 传力结构,设置在所述开启杆(30)与所述活动钩(10)之间以使所述开启杆(30)推动所述活动钩(10)向上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钩(10)铰接在所述第一物体(1)上,所述脱挂钩装置还包括限制所述活动钩(10)向下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座(40 ),朝向所述第二物体(2 )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体(1),所述活动钩(10 )铰接在所述固定座(4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钩(10)包括两个第一凸耳(13),所述开启杆(3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耳(13)之间,且所述开启杆(30)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耳(13)通过销轴(16)铰接在所述固定座(40)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力结构包括传力筋板(12); 所述传力筋板(12)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钩(10)上,所述传力筋板(12)第二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开启杆(30)抵接的抵接面(12a)。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限制竖杆(1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耳(13)的下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良海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