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717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所述储气筒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瓶箱之下的上层储气筒和设置在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下层储气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气筒布置结构在电瓶箱之下布置至少两层储气筒,解决了因分散布置储气筒而导致制动气管路长而影响制动反应时间的问题,且使底盘布置紧凑、合理、美观。这种储气筒布置结构装置能在保证制动性能的情况下使布置紧凑、合理、美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车辆,特别是重卡,压缩空气用量非常大,因此需要的储气筒数量也多,有的车型多达8个。为了能布置如此多的储气筒,有些车型将部分储气筒布置在车架尾部或布置其它远离制动用气部件,导致制动用气管路变长而使制动反应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制动性能。另外,为了能装载更重的货物,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重卡普遍有三轴或四轴,甚至五轴,但受法规约束而车辆的总长受限,因此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布置下各部件总成。在此情况下要求在保证制动性能的前提下多个储气筒布置整齐、美观就成为底盘布置的一个难题。例如,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气压制动系统的储气筒布置形式种类很多,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将两个或三个储气筒安装在电瓶箱上,其余的储气筒安装在车架内侧或外侧,也有安装在车架后横梁上,在空间局限的情况下也有储气筒安装在驾驶室后的支架上等布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得储气筒布置更加整齐且保证制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所述储气筒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电瓶箱之下的上层储气筒和设置在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下层储气筒。优选地,所述储气筒布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储气筒吊架,所述储气筒吊架通过上储气筒紧固带连接至所述电瓶箱的下部并固定所述上层储气筒,所述下层储气筒通过固定连接至所述储气筒吊架的下储气筒紧固带固定至所述储气筒吊架。优选地,所述储气筒吊架具有与所述上层储气筒和/或所述下层储气筒的圆柱形外轮廓相匹配的圆弧凹部。优选地,所述上层储气筒的直径大于下层储气筒的直径,所述上层储气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下层储气筒的数量为三个。优选地,所述储气筒布置结构进一步包括储气筒垫块,所述储气筒垫块设置在所述两个上层储气筒之间。优选地,所述下层储气筒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下层储气筒的下边缘。优选地,所述上层储气筒和/或所述下层储气筒相对于所述电瓶箱中心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上储气筒紧固带相对于其所紧固的上层储气筒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以及/或者所述下储气筒紧固带相对于其所紧固的下层储气筒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优选地,所述储气筒布置结构进一步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焊接至所述电瓶箱的底部,以加强所述电瓶箱底部用于安装所述上层储气筒和/或所述下层储气筒的部位处的强度。本技术的储气筒布置结构在电瓶箱之下布置至少两层储气筒,解决了因分散布置储气筒而导致制动气管路长而影响制动反应时间的问题,且使底盘布置紧凑、合理、美观。这种储气筒布置结构装置能在保证制动性能的情况下使布置紧凑、合理、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储气筒布置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储气筒布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大储气筒箍带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大储气筒箍带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小储气筒箍带的正视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小储气筒箍带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储气筒吊架的正视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储气筒吊架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垫块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储气筒布置结构的正视示意图。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瓶箱之下的上层储气筒和设置在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下层储气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筒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瓶箱之下的上层储气筒和设置在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下层储气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上层储气筒之下的储气筒吊架,所述储气筒吊架通过上储气筒紧固带连接至所述电瓶箱的下部并固定所述上层储气筒,所述下层储气筒通过固定连接至所述储气筒吊架的下储气筒紧固带固定至所述储气筒吊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筒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筒吊架具有与所述上层储气筒和/或所述下层储气筒的圆柱形外轮廓相匹配的圆弧凹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筒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储气筒的直径大于下层储气筒的直径,所述上层储气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下层储气筒的数量为三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气筒布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厚芬李军郭俊婷高明臣毛辉郑万商艳春戴君刘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