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循环系统以及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6534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及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压缩机,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出气口;室外换热器,有第一端接口和第二端接口,第一端接口连通第二吸气口或出气口;闪蒸器,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连通第一吸气口,第二接口连通第二端接口;室内换热器,有第三端接口和第四端接口,第三端接口连通第三接口,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二吸气口时第四端接口连通出气口,室外换热器连通出气口第四端接口连通第二吸气口;第一感温装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接口间的第一连接管路上;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二接口间的第二连接管路上;第二感温装置,在第一连接管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控制压缩机补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带闪蒸器的双级压缩机空调循环系统,当采用变频压缩机时,在不同压缩机频率和室内外温度下对压缩机的补气量难以精确控制,会对压缩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流量和压缩机的补气流量需要由经过室外换热器的总流量进行分配,当流量比例分配不佳时,会存在补气量不佳引起压缩机性能下降,或蒸发器过热引起换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行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出气口 ;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端接口和第二端接口,第一端接口选择性地与第二吸气口或出气口相连通;闪蒸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吸气口相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接口相连通;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三端接口和第四端接口,第三端接口与第三接口相连通,当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吸气口连通时室内换热器的第四端接口与出气口相连通,当室外换热器与出气口连通时室内换热器的第四端接口与第二吸气口相连通;第一感温装置,设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接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第一吸气口设置;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上;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装置,第二感温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第一接口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截止阀,截止阀位于第一感温装置和第二感温装置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感温装置距离第一吸气口 200毫米至400毫米。进一步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三连接管路上。进一步地,第二吸气口、出气口、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四通阀。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与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感温装置。进一步地,第二吸气口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上设置有第四感温装置。进一步地,压缩机的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五感温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过热度值;获取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处的第一温度值以及闪蒸器的第一出口处的第二温度值;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确定第二过热度值;根据第一过热度值和第二过热度值确定室外换热器和闪蒸器之间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确定第二过热度值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第二过热度值=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进一步地,获取第一过热度值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第一过热度值为空调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中的中间过热度值。进一步地,获取第一过热度值之后还包括:根据空调实际运行模式以及实际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室外换热器和闪蒸器之间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初始开度。进一步地,获取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处的第一温度值以及闪蒸器的第一出口处的第二温度值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与闪蒸器第一出口之间的截止阀的开关,如果截止阀打开,则进行下一步骤,如果截止阀关闭,则返回上一步骤。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即补气口处设置第一感温装置,同时在与补气口相连通的闪蒸器第一接口处设置第二感温装置,可以对连接在压缩机补气口与闪蒸器第一接口之间的补气回路上的温度进行掌握,从而通过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控制补气回路中的进气量,以此达到,进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对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流量和压缩机的补气流量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空调的换热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循环系统的二级循环压焓图及补气过程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示意图的A处放大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30、第一流量调节装置、闪蒸器50、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室内换热器70、第一感温装置91以及第二感温装置92。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 11、第二吸气口 12和出气口 13,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接口选择性地与第二吸气口 12和出气口 13相连通,闪蒸器5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接口与闪蒸器50的第二接口相连通,闪蒸器50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的第一吸气口 11相连通,在第一接口与第一吸气口 11之间形成了压缩机10的补气回路。闪蒸器50的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70的第三端接口相连通,室内换热器70的第四端接口选择性地与压缩机10的第二吸气口 12和出气口 13相连通。第一感温装置91设置在第一吸气口 11与第一接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第一吸气口 11设置,可以对第一吸气口 11的温度测量更加精确,这里的靠近是指相对于第一连接管路的中点更接近于第一吸气口 11。优选地,第一感温装置91与第一吸气口 11之间的距离为200毫米至400毫米。第二感温装置92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第一接口设置,可以对第一接口的温度测量更加精确,这里的靠近是指相对于第一连接管路的中点更接近于第一接口。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30与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上,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可以对压缩机10的补气回路中的补气流量进行控制,进而使室内换热器70的换热流量和压缩机10的补气流量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空调整体的换热性能。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设置在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70之间的第三连接管路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为膨胀阀40。为了使压缩机10补气回路的补气流量更加准确的控制,在第一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截止阀80,该截止阀80位于第一感温装置91和第二感温装置92之间。通过控制截止阀80的开闭,可以对通过补气回路的冷媒进行控制。优选地,截止阀80为电磁阀。[0031 ] 本实施例中,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室外换热器30与第二吸气口 12相连通,同时室内换热器70与出气口 13相连通,此时为空调循环系统的制热模式,此模式下,压缩机10的出气口 13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70进行换热,此时室内换热器70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冷媒再经过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进行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三接口进入闪蒸器50,这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起到一级节流的效果。冷媒在闪蒸器50内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补气回路进入压缩机10的第一吸气口,即补气口,对压缩机10进行补气,另一路冷媒通过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继续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进行换热,此时室外换热器30起到蒸发器的作用。然后冷媒回到压缩机10的第二吸气口 12,在压缩机10内部完成一级压缩后,与第一吸气口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和出气口(13);室外换热器(30),具有第一端接口和第二端接口,所述第一端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或出气口(13)相连通;闪蒸器(5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所述第二端接口相连通;室内换热器(70),具有第三端接口和第四端接口,所述第三端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当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通时所述室内换热器(70)的所述第四端接口与所述出气口(13)相连通,当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出气口(13)连通时所述室内换热器(70)的所述第四端接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相连通;第一感温装置(91),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11)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吸气口(11)设置;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装置(92),所述第二感温装置(9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接口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 (11)、第二吸气口 (12)和出气口 (13); 室外换热器(30),具有第一端接口和第二端接口,所述第一端接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或出气口(13)相连通; 闪蒸器(5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所述第二端接口相连通; 室内换热器(70),具有第三端接口和第四端接口,所述第三端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当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通时所述室内换热器(70)的所述第四端接口与所述出气口(13)相连通,当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出气口(13)连通时所述室内换热器(70)的所述第四端接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相连通; 第一感温装置(91),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11)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吸气口(11)设置; 第一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路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感温装置(92),所述第二感温装置(9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接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截止阀(80),所述截止阀(80)位于所述第一感温装置(91)和所述第二感温装置(9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温装置(91)距离所述第一吸气口(11) 200毫米至40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60)设置在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70)之间的第三连接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口(12)、所述出气口(13)、所述室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王现林叶泽波宋钦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