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797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压料芯,所述下模座连接有下模压料芯,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侧冲孔驱动块,所述上模侧冲孔驱动块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所述下模压料芯分别连接有上翻边刀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所述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为移动副,所述侧冲孔斜楔上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设置在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内,所述侧冲孔斜楔连接有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所述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翻边同时进行冲孔的目的,节省了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边冲孔模具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翻边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在侧围内板(Body Side Inner)、尾门内板(Tail Gate Inner)等大型的车身覆盖件上,由于车身结构功能的需要,经常同时存在向上翻边、向下翻边和侧面开孔。传统模具结构无法实现上翻边的同时完成侧冲孔,需要分布在不同工序完成,常因为侧冲孔而需要增加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翻边、冲孔同时进行的翻边冲孔模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压料芯,所述下模座连接有下模压料芯,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侧冲孔驱动块,所述上模侧冲孔驱动块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所述下模压料芯分别连接有上翻边刀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所述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为移动副,所述侧冲孔斜楔上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设置在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内,所述侧冲孔斜楔连接有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所述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压料芯上设有用于废料滑落的冲孔废料滑落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孔废料滑落通道位于所述上翻边刀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压料芯的每个侧边均设有导板,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导板相配合的导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压料芯上设有导向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压料芯之间设有上弹簧,所述下模压料芯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下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弹簧、下弹簧均为氮气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下模压料芯带动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进行上下运动,可通过上翻边刀块进行翻边,在上翻边刀块进行翻边的进时,可通过上模侧冲孔驱动块驱动侧冲孔斜楔沿侧冲孔斜楔导向柱运动,从而使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相配合进行侧冲孔,侧冲孔完成后,上模座带着上模压料芯和上模侧冲孔驱动块向上运动,上模侧冲孔驱动块的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作用在侧冲孔斜楔的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内,将侧冲孔斜楔带回,避免了侧冲孔斜楔和上模压料芯的运动干涉,实现了翻边同时进行冲孔的目的,节省了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边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边冲孔模具的侧冲孔斜楔与上模侧冲孔驱动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翻边冲孔模具的下模压料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号为:上模座I ;上模压料芯2 ;上翻边刀块3 ;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 ;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 ;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 ;侧冲孔斜楔6 ;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 ;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 ;下模压料芯8 ;冲孔废料滑落通道81 ;导板82 ;导向孔83 ;下模座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I和下模座9,所述上模座I连接有上模压料芯2,所述下模座9连接有下模压料芯8,所述上模座I连接有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所述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所述下模压料芯8分别连接有上翻边刀块3、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侧冲孔斜楔6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所述上翻边刀块3用于翻边,所述侧冲孔斜楔6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为移动副,所述侧冲孔斜楔6上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设置在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内,所述侧冲孔斜楔6连接有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所述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相配合,用于冲孔。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模压料芯8上设有冲孔废料滑落通道81,保证了废料顺利滑落。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冲孔废料滑落通道81位于所述上翻边刀块3、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模压料芯8的每个侧边均设有导板82,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导板82相配合的导槽。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模压料芯8上设有导向孔83,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83相配合的导向柱。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模座I与所述上模压料芯2之间设有上弹簧,所述下模压料芯8与所述下模座9之间设有下弹簧。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弹簧、下弹簧均优选为氮气弹簧。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上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侧冲孔斜楔6上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与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相配合,可用于冲孔后的侧冲孔斜楔6的退回。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侧冲孔斜楔6以及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分别固定在下模压料芯8里面,随着下模压料芯8里进行上下运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边冲孔模具是一种新型的上翻边和侧冲孔同时进行的模具结构,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侧冲孔斜楔6以及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组成的侧冲孔机构固定在下模压料芯8里,随下模压料芯8上下运动,结构紧凑,比以往装在下模座上的结构强度要好许多,因为下模压料芯8中间部分不必再留出避让的中间过孔,所以,使下模压料芯8的整体强度得到很大的加强。因为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4,侧冲孔斜楔6以及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组成的侧冲孔机构固定在下模压料芯8里,随下模压料芯8上下运动,这样在设计上弹簧、下弹簧时比较自由,避免了传统翻边冲孔的行程限制。在侧冲孔工作过程中,侧冲孔斜楔6沿着侧冲孔斜楔导向柱7运动,保证了侧冲孔的精度和稳定性。侧冲孔完成后,上模座I带着上模压料芯2和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向上运动,上模侧冲孔驱动块5上的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51作用在侧冲孔斜楔6上的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61,将侧冲孔斜楔6带回,避免了侧冲孔斜楔6和上模压料芯2的运动干涉。在下模压料芯8增加了冲孔废料滑落通道81,保证了废料顺利滑落。在工作过程中,在下模压料芯8每侧设定2个导板82,四个侧面一共设置了 8个导板82,同时在下模压料芯8内部增加4个导向孔83,使下模压料芯8同下模座9的导向柱进行导向运动,保证下模压料芯8的运动稳定,从而保证侧冲孔的精度。为了保证上模压料芯2和下模压料芯8的稳定,上弹簧、下弹簧都采用氮气弹簧作为力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减少工序,将上翻边和侧冲孔合在同一工序完成;解决上模冲孔凸模和下模凹模刃口间导向精度不足的问题,适用于侧围内板、尾门内板等工序内容复杂的大型车身覆盖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翻边冲孔模具的优点是: 1、结构合理,布置紧凑,工作稳定高效; 2、将上翻边和侧冲孔工序集成到同一工序,减少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降低生产成本; 3、能够满足自动线的生产线设备要求,提高零件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压料芯,所述下模座连接有下模压料芯,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侧冲孔驱动块,所述上模侧冲孔驱动块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所述下模压料芯分别连接有上翻边刀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所述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为移动副,所述侧冲孔斜楔上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设置在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内,所述侧冲孔斜楔连接有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所述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压料芯,所述下模座连接有下模压料芯,所述上模座连接有上模侧冲孔驱动块,所述上模侧冲孔驱动块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所述下模压料芯分别连接有上翻边刀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所述侧冲孔斜楔和侧冲孔斜楔导向柱为移动副,所述侧冲孔斜楔上设有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钩设置在所述侧冲孔斜楔强制回退槽内,所述侧冲孔斜楔连接有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所述下模侧冲孔凸模镶块、下模侧冲孔凹模镶块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压料芯上设有冲孔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庆峰冯静乔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