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刺参病虫害发生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5459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2 15:20
一种降低刺参病虫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包括养参池塘及附着基的建造: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刺参苗种的投放:一般情况下,投放600头/kg以上的大苗10头/m2~20头/m2为宜,规格越大,单位面积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投喂饲料配方为:动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粕20-22份、金银花4-6份、神曲2-3份、当归3-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胶寡糖1-2份、维生素C1-2份、螺旋藻1-2份、啤酒花2-3份、茶皂素3-5份、蛇床子2-3份、芜荑3-4份、土荆皮1-2份刺参苗种的管理:冬季来临适时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质的变化,海草的防控:春天池水水温回升时,首先进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海参作为一类海珍品,在提供食物、药物原料、营养及保健食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国内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一个种类,其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沿海。20世纪80年代,我国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刺参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山东和辽宁的刺参养殖面积都超过3万m2,产值超过百亿元。但近年来,养殖刺参大规模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问题不断发生。苗种问题是刺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产量相差巨大,大部分池塘养殖产量很低,而有的高产池塘单产达3000kg/hm2以上。经过对多年池塘海参养殖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海参池塘标准低、养殖方法不规范、许多先进技术措施没有普及、没有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养参池塘及附着基的建造:据 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通过人工参礁的形式,满足刺参对底质要求。参礁以扇贝笼、空心砖、遮阳网、多孔管等透水性好的材料为好。礁石参礁局部污染重,水交换差,生产中发现大石头堆参礁养殖时间一长,不能为海参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水源的水质理化指标要符合刺参养殖用水标准。附着基可采用:每一堆石头附着基均使用3块体积约为30cm*20cm*20 cm的石头垒成品字型,每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3个40cm* 35cm瓦片用绳子捆绑成三角形,每2个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为I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4个长40cm直径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层通过绳子绑在一起为I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也为40 cm ;保持水深30 c 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彳了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 kg / km2 200 kg/ km2,漂白粉15kg/ km2,消毒结束,池塘进水,水质透明度太大,可用无机肥或发酵的有机肥肥水,培养水中的基础生物馆料,用量:无机肥3 kg / km2~5 kg / km2,有机肥30kg /km2~5 Okg /km2 ; 刺参苗种的投放:投放密度:据生产条件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投放600头/kg以上的大苗10头/π 20头/m2为宜,规格越大,单位面积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温:春季放苗水温高于12°C,秋季放苗水温高于9 °C,成活率高,生产效果好;放苗时盐度差小于3 %。,温度差小于2°C,且变化要缓慢进行,投放结束后,每3 d向池内注水10 cm;健康的参苗:体表干净完整,无粘液,色泽鲜亮,参体粗壮,伸展自然,肉刺尖挺,皮厚,自然排水能力强,嘴收缩的紧,管足附着力强,对刺激反应敏感,摄食旺盛,粪便呈短条壮。刺参苗种的管理:冬季来临适时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质的变化,早春温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温回升,进入夏季,水温超过适温范围,加深池水,换水尽量在后半夜进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进入高温前,可通过人工纳水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温水,调整养殖用水温度趋向适宜范围,保证氨氮(N H 3- ΝΧ0.0 2 m g / L,清淤、消毒池塘,适时适量加换新水,增加溶氧,适量投喂优质饵料,控制水体PH,使用底质和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三大类;投喂:春季3月份飞月份,应进行人工投喂,投喂饲料配方为:动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柏20-22份、金银花4_6份、神曲2_3份、当归3-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胶寡糖1-2份、维生素C 1-2份、螺旋藻1_2份、啤酒花2-3份、茶皂素3-5份、蛇床子2-3份、芜荑3-4份、土荆皮1_2份;7月、月不投喂,9月中旬左右,开始适当少投一点人工饵料,水温降18°C,进入刺参生长最适温期,要加大投饵量。5°C以下基本不摄食停止投喂; 海草的防控:常见的海草主要有刚毛藻(空心苔)、水绵(绵花苔)、转板藻(钢丝藻)、节骨草、水网藻、浒苔、石莼、大叶菜等,其中刚毛藻、水绵、转板藻的危害较大。这几种海草易生长,繁殖速度快,常常三四天便覆盖池底,包裹住海参附着基,从而影响海参的正常活动,钢丝藻缠裹住海参后,甚至会将海参勒断成两断。海草一旦死亡腐烂,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致使海参中毒化皮而死亡。海草的防控采取的措施:春天池水水温回升时,首先进行肥水降低水的透明度,控制海草的繁殖,肥水时间应在水温12~16°C硅藻的繁殖期。通常可施有机肥,如鸡粪等;或无机肥,氮肥75kg/hm2、磷肥7.5kg/hm2,分次投放,间隔一周; 病害的防治:对池塘进行改良底质,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隔天再使用解毒剂和营养抗应激类药品,以提高海参对季节交替时水环境改变的抗应激能力;冰下进水应有规律性的少进少排,或适量补水;化冻后切忌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建议避过完全化冻后的第一潮水。作为进一步优选:刺参苗种的投放的环境为I)水温:适宜温度为5°C~20°C,最适生长温度13°C~18°C,低于5°C时停止摄食;溶氧:适宜生长的溶氧要求5 m g / L以上;最适的盐度范围26.5%o 32.5%。,;pH最适范围7.6^8.6 ;氨氮:(NH3- N )≤0.02 m g /L ;亚硝酸盐:≤0.lmg/L ; H2S:不得检出;透明度5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根据从现有具有抗病毒、杀虫、杀菌的中药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筛选,借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进行设计合理配伍,提高刺参抗湿热、抗病毒和促生长能力;该中草药添加剂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的功效,调节刺参机体平衡与生理功能,提高刺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消化吸收,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富含刺参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药食同源来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2)在斑点叉尾鮰成鱼饲料中本专利技术的中草药添加剂不会产生耐药性,无药物残留,不会影响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可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成活率大概19%,病虫害减少9%,亩增产17%。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添加剂配方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饲料促长剂,使用效果显著,并且无任何副作用,为广大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养参池塘及附着基的建造:据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通过人工参礁的形式,满足刺参对底质要求。参礁以扇贝笼、空心砖、遮阳网、多孔管等透水性好的材料为好。礁石参礁局部污染重,水交换差,生产中发现大石头堆参礁养殖时间一长,不能为海参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水源的水质理化指标要符合刺参养殖用水标准。附着基可采用:每一堆石头附着基均使用3块体积约为30cm*20cm*20 cm的石头鱼成品字型,每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3个40cm* 35cm瓦片用绳子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刺参病虫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参池塘及附着基的建造:?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通过人工参礁的形式,满足刺参对底质要求,附着基可采用:每一堆石头附着基均使用3?块体积约为30cm*20cm*20?cm?的石头垒成品字型,?每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3个40cm*?35cm?瓦片用绳子捆绑成三角形,?每2个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为1?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4?个长40cm?直径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层通过绳子绑在一起为1?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也为40?cm;保持水深30?c?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kg?/?km2~200?kg?/?km2,?漂白粉15kg?/?km2,?消毒结束,池塘进水,水质透明度太大,可用无机肥或发酵的有机肥肥水,培养水中的基础生物饵料,用量:无机肥3?kg?/?km2?~5?kg?/?km2,有机肥30kg?/?km2~5?0kg?/km2;刺参苗种的投放:投放密度:据生产条件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投放600?头/kg?以上的大苗10?头/m2~20?头/m2为宜,规格越大,单位面积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温:春季放苗水温高于12℃,秋季放苗水温高于9?℃,成活率高,生产效果好;放苗时盐度差小于3?‰,温度差小于2℃,且变化要缓慢进行,投放结束后,每3?d?向池内注水10?cm;刺参苗种的管理:冬季来临适时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质的变化,早春温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温回升,进入夏季,水温超过适温范围,加深池水,换水尽量在后半夜进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进入高温前,可通过人工纳水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温水,调整养殖用水温度趋向适宜范围,保证氨氮(N?H?3??N?)≤?0?.?0?2?m?g?/?L,清淤、消毒池塘,适时适量加换新水,增加溶氧,适量投喂优质饵料,控制水体pH?,使用底质和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三大类;投喂:春季3月份~5月份,应进行人工投喂,投喂饲料配方为:动物蛋白酶解物干粉20?25份、?肉骨粉15?20份、?大豆粕20?22份、?金银花4?6份、?神曲2?3份、当归3?5份、大豆卵磷脂2?3份、褐藻胶寡糖1?2份、维生素C1?2份、螺旋藻1?2份、啤酒花2?3份、茶皂素3?5份、蛇床子2?3份、芜荑3?4份、土荆皮1?2份;7月~9月不投喂,?9月中旬左右,开始适当少投一点饲料,水温降18℃,进入刺参生长最适温期,要加大投饵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刺参病虫害发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养参池塘及附着基的建造: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通过人工参礁的形式,满足刺参对底质要求,附着基可采用:每一堆石头附着基均使用3块体积约为30cm*20cm*20 cm的石头鱼成品字型,每个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3个40cm* 35cm瓦片用绳子捆绑成三角形,每2个三角形并排放在一起为I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为40cm或者4个长40cm直径15cm的塑料管分成2层通过绳子绑在一起为I组,每组之间的间距也为40 cm;保持水深30 c 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 kg / km2 to 200 kg / km2,漂白粉15kg / km2,消毒结束,池塘进水,水质透明度太大,可用无机肥或发酵的有机肥肥水,培养水中的基础生物饵料,用量:无机肥 3 kg / km2 -5 kg / km2,有机肥 30kg / km2-5Okg /km2 ; 刺参苗种的投放:投放密度:据生产条件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投放600头/kg以上的大苗10头/m2 to 20头/m2为宜,规格越大,单位面积投放的量可少一些;放苗的水温:春季放苗水温高于12°C,秋季放苗水温高于9 °C,成活率高,生产效果好;放苗时盐度差小于3 %。,温度差小于2°C,且变化要缓慢进行,投放结束后,每3 d向池内注水10 cm;刺参苗种的管理:冬季来临适时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质的变化,早春温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温回升,进入夏季,水温超过适温范围,加深池水,换水尽量在后半夜进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进入高温前,可通过人工纳水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温水,调整养殖用水温度趋向适宜范围,保证氨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阳澄湖渔业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