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103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工装夹具中的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所述框架上设有附板,所述附板上设有定位基准面、定位基准孔和定位基准槽,所述附板的定位基准面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主夹具定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移动时,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脚轮着地,使升降调节机构不着地,进行移动;当不需要移动时,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脚轮不着地,使升降调节机构着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工装夹具中的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
技术介绍
主夹具是指车身焊装线总拼内置式主夹具,夹具都安装于主夹具本体框架上,使用前需对各夹具进行位置检测与调整。目前主夹具的三坐标检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夹具直接在生产线上检测,把夹具放至工作位置,使用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各夹具位置。该方式优点是直接、方便,但缺点是占用生产线运行时间,影响生产。第二种方式是将主夹具从生产线上移出,然后把主夹具运输至一个指定位置,再用起吊设备将主夹具放在专用测量架上测量,这种方式优点是不影响生产,但需要运输设备和起吊设备吊运主夹具,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所述框架上设有附板,所述附板上设有定位基准面、定位基准孔和定位基准槽,所述附板的定位基准面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主夹具定位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调节螺栓,所述上滑块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滑块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所述上滑块与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滑块为L形垫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板包括前附板、中附板和后附板,所述前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端,所述后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另一端,所述中附板设置在所述前附板、后附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包括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所述前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前附板上,所述后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后附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附板有二个,所述后附板有一个,所述中附板有二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宽度大于所述后部框架的宽度,所述前附板设置在所述前部框架上,所述后附板设置在所述后部框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部框架、后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缩小过渡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部框架为矩形,所述缩小过渡部为等腰梯形,所述后部框架为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轮为万向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当需要移动时,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脚轮着地,使升降调节机构不着地,进行移动;当不需要移动时,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脚轮不着地,使升降调节机构着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中的附图标号为:框架1;附板2;定位基准面21;定位基准孔22;定位基准槽23;前支撑柱3;后支撑柱4;下滑块51;上滑块52;调节螺栓53;主夹具定位装置6;脚轮7。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7,所述框架1上设有附板2,所述附板2上设有定位基准面21、定位基准孔22和定位基准槽23,所述附板2的定位基准面21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主夹具定位装置6,所述支撑柱至少有二个,每个所述支撑柱上均设有所述主夹具定位装置6。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上滑块52、下滑块51和调节螺栓53,所述上滑块52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滑块51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所述上滑块52与所述下滑块51之间通过所述调节螺栓53连接,可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栓53,以调节所述上滑块52、下滑块51的间距,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将水平位移转化为垂直升降,达到高度调节的目的。如图1所示,所述下滑块51优选为L形垫铁。如图1所示,所述附板2包括前附板、中附板和后附板,所述前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一端,所述后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另一端,所述中附板设置在所述前附板、后附板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柱包括前支撑柱3和后支撑柱4,所述前支撑柱3设置在所述前附板上,所述后支撑柱4设置在所述后附板上。如图1所示,所述前附板有二个,所述后附板有一个,所述中附板有二个。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宽度大于所述后部框架的宽度,所述前附板设置在所述前部框架上,所述后附板设置在所述后部框架上。如图1所示,所述前部框架、后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缩小过渡部。如图1所示,所述前部框架为矩形,所述缩小过渡部为等腰梯形,所述后部框架为矩形。如图1所示,所述脚轮7优选为万向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有两种着地方式,脚轮7着地和下滑块51着地;脚轮7着地时,可由人工推动或拖车拖动;下滑块51着地时,调整水平后,放上主夹具进行测量。如图1所示,主夹具定位装置6安装于前支撑柱3和后支撑柱4上,在前支撑柱3和后支撑柱4上各装有两套主夹具定位装置6,对应于不同尺寸的主夹具本体框架前支撑柱3和后支撑柱4都安装于框架1上,框架1上表面在支撑柱附近和中间部位共焊接5块附板2,附板2上表面加工为定位基准面21,并加工定位基准孔22和定位基准槽23。脚轮7和下滑块51、上滑块52均安装于框架1上,对该测量支架水平调整时,调整下滑块51上的调节螺栓53,上滑块52沿第一斜面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的调整高度范围为60mm,该脚轮7的高度处于高度30mm处,调整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的高度30mm以下时,脚轮7着地,移动框架1。调整可所述升降调节机构30mm以上时,脚轮7与地离空,这时调整测量支架至水平。使用该支架测量主夹具时,推动该支架至生产线旁,主夹具通过切换结构移出生产线,放至该支架上,调整水平后即可进行调整测量,也可以移动该支架至另一处测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的优点是:1.该测量支架为柔性测量支架,通过配置不同位置的主夹具定位装置6,可兼容4种不同尺寸的主夹具本体框架。2.使用该测量支架对主夹具进行测量调整后,可直接上线生产,节省上线调试时间。3.测量支架采用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7配合,通过不同高度的调整使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或可转移状态。4.该测量支架使用、存放方便,不需要专用场地。5.该测量支架具备测量基准,定位方式与生产线上拼台对主夹具的定位方式相同,即在该支架上可以重现主夹具的工作状态。6.测量支架通过合理的高度设计,使得测量人员工作更为方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所述框架上设有附板,所述附板上设有定位基准面、定位基准孔和定位基准槽,所述附板的定位基准面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主夹具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升降调节机构和脚轮,所述框架上设有附板,所述附板上设有定位基准面、定位基准孔和定位基准槽,所述附板的定位基准面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主夹具定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调节螺栓,所述上滑块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滑块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所述上滑块与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块为L形垫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主夹具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板包括前附板、中附板和后附板,所述前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端,所述后附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另一端,所述中附板设置在所述前附板、后附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佳光代巍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