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温控转相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627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通过温控转相手段来实现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高效快速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对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溶解度的差异,将不同质量比的混合氯硅烷加入到较低温度的离子液体中,使氯硅烷在离子液体中充分溶解和分配,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将两层液相分开后,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对两个液相层进行蒸发和冷凝,即可分离、回收单一组分的高纯度氯硅烷。该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多晶硅企业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分离技术难题,工艺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条件温和,闭路循环,没有污染,投入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通过温控转相手段来实现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高效快速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对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溶解度的差异,将不同质量比的混合氯硅烷加入到较低温度的离子液体中,使氯硅烷在离子液体中充分溶解和分配,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将两层液相分开后,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对两个液相层进行蒸发和冷凝,即可分离、回收单一组分的高纯度氯硅烷。该专利技术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多晶硅企业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分离技术难题,工艺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条件温和,闭路循环,没有污染,投入小,成本低。【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特别是采用离子液体分离氯硅烷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化工分离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多晶硅生产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绝大多数为改良西门子法,即以冶金级硅粉与氯化氢反应制得混合氯硅烷(四氯化硅、三氯氢硅),经过粗馏和精馏,分离出三氯氢娃,再将三氯氢娃与高纯氢气在高温下发生还原,产物中的娃蒸汽经过化学气相沉积而获得高纯多晶硅棒。该工艺的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即每产出I吨多晶硅将伴生10吨以上的四氯化硅和I~5吨氯化氢。四氯化硅常压下为液体,沸点较低,极易气化和水(潮)解,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难以批量储藏和运输。因此,对副产物四氯化硅进行科学、高效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多晶硅产业的发展瓶颈。四氯化硅的利用,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生产下游产品,如气相白炭黑、有机硅、光纤预制棒和硅酸乙酯等,二是将四氯化硅加氢还原转制三氯氢硅,循环用于多晶硅生产。尤以第二种途径更为可取,原因在于此法可以将四氯化硅就地转化为多晶硅生产原料,有效减轻四氯化硅造成的贮运和潜在污染压力。无论是多晶硅生产还是在四氯化硅加氢转化过程中,均会遇到四氯化硅与其它氯硅烷(如三氯氢硅、二氯氢硅)的共生共存及其分离问题,因而将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实现高效、便捷的分离,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除了目前通用的精馏方法外,对于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的高效分离,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主要原因在于,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的沸点都较低,常压下分别为57.6°C和31.8°C,相差不大,易于造成相互夹带;更重要的是,二者均极易水解,且具强腐蚀性,对分离工艺和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室温离子液体(RTILs)是在室温附近呈液态、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常温熔融盐液。组成和结构的独特性赋予RTILs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不挥发,不燃烧,毒性小;液程宽,热能存储密度大,稳定性强;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溶解能力强,可溶解许多无机和有机物;极性可调,能够形成均相或多相,适宜用作分离溶剂或构成反应-分离耦合体系;界面张力较低,易形成氢键等有序超分子结构,可起到模板剂作用。借助于RTILs这些独特的物化性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混合氯硅烷的高效快速分离,具有其它分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氯硅烷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困难、分离效率不高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离子液体独特的物化性质,采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介质,根据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借助于温控转相操作,从而实现两种氯硅烷的有效分离。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将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组成的氯硅烷混合物加入到离子液体中,通过降温和搅拌操作,使氯硅烷混合物各组分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分配。停止搅拌,静置后,溶液体系分为上下两层;根据分层两相的明晰界面将上层液和下层液分离开,将分离出的下层液加热到四氯化硅沸点温度以上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即得到四氯化硅;将分离出的上层液加热到三氯氢硅沸点温度以上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即得到三氯氢硅,将分别蒸馏出四氯化硅及三氯氢硅后的液相收集合并,主要成分为离子液体,可返回分离系统,重复利用。所述的氯硅烷混合物加入离子液体中进行溶解分配、静置分层过程中,应保持混合溶液体系的温度在5~15°C之间。所述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组成的氯硅烷混合物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5~2):1。所述的氯硅烷中,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总的质量含量不低于99%,且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质量比为(70~80): (30~20)。所述的溶解分配过程中,搅拌速度为200~300 rpm,搅拌时间为5~8 h,所述的静置时间为2~4 h。所述的下层液在蒸馏四氯化硅过程中,蒸馏温度为45飞5°C,蒸馏时间为0.5~lh。所述的上层液在蒸馏三氯氢硅过程中,蒸馏温度为25~40°C,蒸馏时间为0.5~lh。所述的蒸懼过程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度为300~500 rpm ο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或1- 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的任意一种。静置分层并分离得到的上层液在蒸馏三氯氢硅的步骤之前,重复进行多次加入氯硅烷混合物,并经过降温、搅拌和静置分`层后,分离出下层液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的温控转相分离方法,利用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溶解度不同的特点,通过常压、低温下比较温和的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高效率快速分离。2、本专利技术的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的温控转相分离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多晶硅企业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分离技术难题,完成分离操作后,所用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复用,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氯硅烷混合物的分离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的温控转相分离方法,工艺方法简便,操作条件温和,闭路循环,没有污染,投入小,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实验过程若未加指明均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向配有冷凝管的夹套玻璃反应器中放入搅拌磁子,然后加入I质量份的离子液体,用硅胶塞封口 ; (2)、向夹套玻璃反应器的夹套中通入循环水,通过温控器保持夹套玻璃反应器内的平衡温度为5~15°C,另取四氯化硅与三氯氢硅组成的氯硅烷混合物1.5~2.0质量份,透过硅胶塞,以注射方式缓慢加入到步骤(1)所述的离子液体中,打开磁力搅拌装置,将反应器内液体的温度维持在5~15°C,保持200~300 rpm的搅拌速度,使液相充分溶解、分配5~8 h,停止搅拌,继续控制反应器内液体的温度不变,静置2~4 h,反应器中的液相发生分层,形成具有明晰界面的上下两层; (3)、下层液相中主要含有密度较大的四氯化硅,采用取样器直接深入下层液相进行抽取,抽取的下层液转入另外一个配有冷凝管的夹套玻璃反应器中,在此夹套玻璃反应器的冷凝管中通入(T5°C的循环水,打开磁力搅拌装置,控制搅拌速度为30(T500 rpm,同时,在该反应器的夹套内通入45飞5°C的循环水,将下层液相加热、蒸馏0.5~lh,收集馏出液,SP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四氯化硅; (4)、抽取下层液相后,在留有上层液相的夹套玻璃反应器的冷凝管和夹套内分别通入0~5°C和25~40°C的循环水,维持300~500 rpm的搅拌速度,蒸馏0.5~lh,收集馏出液,即可获得较高纯度的三氯氢硅; (5)、将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离子液体中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的温控转相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将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组成的氯硅烷混合物加入到离子液体中,通过降温和搅拌操作,使氯硅烷混合物各组分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分配,停止搅拌,静置后,溶液体系分为上下两层;根据分层两相的明晰界面将上层液和下层液分离开,将分离出的下层液加热到四氯化硅沸点温度以上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即得到四氯化硅;将分离出的上层液加热到三氯氢硅沸点温度以上进行蒸馏,收集蒸馏出液即得到三氯氢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李华博易军鹏郑喜俊李晶晶白孝康宋帮才杜西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